陶陶居

陶陶居的建筑
1个回答2024-02-25 09:19

陶陶居充满著岭南建筑风格。在该店于1933年重新营业时改建一番,当中大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盖置有六角亭,所选的彩画灰饰等极富岭南风格。内设卡座正厢、大观园、濂溪清舍、八卦图形等卡位,别具匠心。为了添上文人的清雅,室内墙壁更挂上名人字画、诗词对联,尤其是七彩玻屏风上刻有诗画,供茶客欣赏。
当幸福楼集团收购陶陶居后,曾经大事粉饰一番,幸好古旧的家具保留得好,不失其旧式茶楼的风韵。

陶成章的故居
1个回答2024-03-08 07:11

陶成章故居为清末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二进三开间,中汪大隔天井,东有侧厢,占地面积407平方米。第二进座楼曾毁于火灾,1916年陶成章父亲陶正用政府发给抚恤金重建。九十年代末全面整修并对外开放。
陶成章茄陵圆故居为绍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进平屋,明间台门斗上悬挂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题的“陶成章故居”楷书横匾。仪门上挂有陶成章半身像,两侧挽联为“皖变是先驱,九死完成光复志;越贤为杰出,万流凭吊广慈魂。”总结了陶成章革命的一生。遗像前苍柏簇拥,象征了烈士不朽的爱国精神。东次间为灶间和杂物间。东厢房平屋四间,南首第一间为陶成章生前书房。
第二进座楼。楼下辟为陶成章生平颤塌事迹陈列,通过翔实的图片、实物介绍了陶成章革命实干家的一生。真像孙中山对陶成章评价的那样:“陶君抱革命宗旨十余年,奔走革命不遗余力,光复之际,陶君实有巨功。”楼上按原状布置,供人们瞻仰。中间为烈士婚后卧室,东次间为陶成章父母寝室,西次间为陶成章遗物陈设,包括陶成章联络会党、奔走革命时用过的小皮箱及与友人之间的来往书信等。

关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1个回答2024-02-27 06:56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夕露沾我衣
衣沾足惜使愿违

赏析:
披星戴月侍弄着自点庄稼管收何要自放
泥作物已身倍愉悦农田稀疏庄稼萎萎野草难行
田间道及冰凉爽净露珠都让诗种新鲜刺激觉让欣喜异
种觉命源泉与世争、自恬静让完自命极乐体验
陶渊明《归田原居》其三内容
1个回答2024-04-17 12:40
  归田园居·其三·种豆南山下——[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南山:指江西庐山。
  晨兴:早上起床。兴,起。
  理荒秽:除杂草。理,整顿。秽,田间杂草。
  带月:披着月光。带,一作“戴”。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草木长:草木长得高。长,这里易于作“长(ch醤ɡ)”,因草木长得高,才易于打湿衣裳。
  沾:沾湿。
  愿无违:不要违背隐居躬耕的最初心愿。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晋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九江)人。早年曾作过几次地方的小官,四十一岁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日即弃官归隐田园,直到老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后人所称赞。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对我国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有作品《靖节先生集》传世。
  《归田园居》共五首,本篇是第三首,写的是诗人的劳动生活情况和隐居田园的决心。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慌,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虽说比做管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本****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狭窄的小路被齐腰深的蒿草封盖着,晚上挂的露水打湿了诗人的衣裳,但衣服湿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初衷就足够了。“衣沾不足惜”一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恰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更为充分。这里的“愿”蕴含了诗人弃官归田以洁身自好的愿望,从另一个侧面看,也更能突出当时社会官场的腐败与黑暗。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白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带月荷锄归”,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粉饰。然而正是这自然平白的诗句创造了作品醇美的意境,形成了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行知(小孩自动教小孩)中陶行知是位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2-27 03:42

1陶行知是个知错就改 听取他人意见 知识渊博的人2陶行知是个能虚心接受别人建议的人3陶行知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摘自李维汉对他的评价 4陶行知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 ——摘自陶行知自己的格言

陶行知陶校长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1个回答2024-02-20 09:48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著名爱国人士,优秀知识分子
家有儿女陶陶妈
1个回答2024-03-22 12:10
《家有儿女》淘淘妈是 杨欣,扮演者是 杨青

演员介绍
杨青,中国内地演员。其代表作品有《外来妹》、《候车大厅》等。
199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陶行知(小孩自动教小孩)中陶行知是位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1-20 17:28

陶行知是一个知错就改、听取他人意见、知识渊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陶行知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是摘自陶行知自己的格言。

陶行知出生于安徽一个教师家庭,从小天资就比较聪慧。23岁那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之后跑哀悼美国留学,拜于大教育家、大哲学家杜威门下,研究现代岁瞎兆教育。

3年之后学成归来。在众多同学谈理想,谈人生的时候,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目标“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大文豪,多了个致力于平民教育的教育家。

扩展资料

陶行知的主要贡献: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

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乎租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

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神此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陶心儿的陶心儿简介
1个回答2024-06-09 19:27

网络女歌手:陶心儿
英文名:Vera
昵称:心儿 扇儿
主打专辑:《陶心儿的唱录专辑》
主打歌曲系列:《明月缟素》系列歌曲
主打歌:《玉满堂·盛世逍遥》《天之痕-忆玉儿·梦里花落》《明月缟素-缘之殇·蝴蝶文身》《明月缟素-吟香·桃花雪》《青梅茶·郎骑竹马来》《菱歌飘渺忆乡音》《千山寒陌·眉峰碧》《寒衣调·夜雨铃》等

陶山的陶弘景与陶山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8 04:24

相传南北朝时,著名的道教学者、医学家、政治家陶弘景,人称 “山中宰相”,曾在瑞安陶山隐居多年,留下了许多遗迹和动人的故事。
一日,忽有一老媪拄杖登门求医,自言是底山(沙门山)青石龙村人。陶公诊脉后,采来三味草药让她带回去煎服。老媪回家,药到病除。数日后前来道谢,报以木质方印一颗,并说以后如遇久旱,可将木印在屿山东北八角桥边红岩上盖三下,底山“头梳脑背”上即有乌云涌起,雨便沛然而至。后遇天旱,试之果然应验。不久,公将此印交地方长老收藏,百姓都说那个求医送印的老媪就是沙门山的白龙娘娘。所以后来一遇天旱,人们就把通明寺内的陶公塑像抬出来祈雨。现在陶山河南村边还留有白龙庙,庙右有陶府庙,以志纪念。
陶公在屿山数年,继而迁徙到沙门山,在獐儿岩(或称麻雀岩)结草庐隐居。一个炎夏的中午,陶公身背药篓,汗涔涔地来到十字坑的潭边,只听水声潺潺,见泉水下泻碧潭,如碎玉飞溅。他就坐在潭边树荫下的青石板上歇息、纳凉。这时从山仁来了一个肩挑柴担的小伙子,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刚放下柴担.就“卜通”一声跃入潭里洗澡。陶公见状,大吃一惊,忙喊:“水太凉,快快上来!”陶公的徒弟也长叹一声:“不出三日当毙矣。”但樵夫却悠闲自在地边洗澡边笑着说:“没关系,请放心。”他游了一会,上岸来了,挑柴翻岭而去。陶公深为他的身体担忧。不料数日后,又遇到他,他挑柴健步如飞,陶公十分惊异。樵夫说:“我日日如此,实无妨害。”陶公豁然大悟,“我陶弘景做过太医令,行医数十年,自以为精通医理,竟不如山野樵夫,殊不知民间尚有强身防病之术。”自感羞愧。便顺手将所采之药,倾筐倒入飞霞岭边的溪涧中。说来也怪,翌年春天,这里绿草如茵,姹紫嫣红,长满各种药材。附近百姓经常来此采药,人们都称这里为“药齐坑”,坑顶山头也取名“药齐顶”。陶公闻讯,感叹说:“竖子知其一,不知其二,岂医理不灵哉!”师徒继续行医,为民除病。又一年,当地瘟疫流行,陶公急中生智,把研制好的百药和多年炼就的丹药投入溪水中,溪水顺流而下,陶公默默祈祷:愿饮到溪水的人太平无事。果然应验得很,百姓平安无事。后来,当地人民为了纪念陶公,就把这溪水称做“福泉”,把陶公修炼的地方改建称做“福泉寺”了。
陶公在獐儿岩寓居不久,又搬到福泉山深处十八亩坪隐居。由于经常有人来求医求药,名声愈来愈大,一直传到建康(今南京)梁武帝萧衍的耳中,萧衍原与陶弘景交情甚笃。陶公挂冠神武门,辞官在句容茅山隐居时,萧衍(此时系雍州刺史)经常遣使问计,陶公为他出了不少好主意。现在,萧衍已即帝位,听说陶公在安固(即瑞安)福泉山中隐居,就派遣二位将军来征召他还都为相。两将军带着梁武帝所赐的十斤茯苓、五斗白蜜上山。将军说明来意后,陶公却婉言谢绝说:“请将军转奏皇上,言臣归隐山野,潜心修道,精研医术,其志已决,求陛下勿怪。皇上馈赠甚丰,无以为报,有诗一首,聊表心意。”并随手写下一首诗,诗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两位将军无奈,只好下山,可又觉得有负圣意,难以回京缴旨,进退两难,便跳到獐儿岩边的深潭里,以身殉职。黎民百姓哀念这两位将军的忠贞,把这潭改名为:“将军潭”。大家都说陶公已在此成仙,又把沙门山改称为“仙门山”。
陶弘景在屿山、福泉山居住时,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屿山改名为陶山,在陶山背建通明寺,在福泉山建福泉寺,在獐儿岩外绿溪东首建贞白祠。这些寺、祠都用陶公的字号命名。福泉寺外,现尚留陶公修炼道术的遗迹,称 “炼丹岩”。福泉寺里曾留有陶公的手迹,现在仅知道上联是:“福泉白水山山出。”陶弘景的故事一直在陶山人民口头流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