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择性必修论语十二章翻译

从《论语》十二章中选择一则,写一段情景运用
1个回答2024-02-20 21:27

读《论语》十二章第一则有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十二章中的第一则,我觉得把它放在开头是很好的选择。一句话,说明了三个道理——复习、以学为乐、为人之道(可改用三个句子来概括)。

复习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以前对此句理解甚浅,虽然也复习但从未“时”习之,不按时。每次都是等到大考时,再一起复习。现在,在爸爸的帮助下,稍微好了点。我看过某心理学家的遗忘曲线图:刚学完时能记住很多内容,但是在学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很快,经过一段时间才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不过,此时记住的只剩百分之二十了。因此,按时复习是很重要的。(从心理学理论来证明,有说服力)

“有朋自远方来”。朋友是人生中的一条路,一个助手(可改为一位良师、一笔财富等)。但这里的“朋”指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和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的确很开心。我觉得不但是学习如此,连兴趣也是一样。每当我和一些爱打乒乓球的人在一起打乒乓球时、学乒乓球(可改为练球、学球)时,别提多开心了,学得也起劲!

最后一句是说德行、修养的。可我却不像孔子说的那样。我最恨的就是别人冤枉我,只要一点说得不对,我便会火冒三丈、破口大骂。看来我得改啊!

这一则对我影响颇深,使我发现了我的两个缺点。我会竭力改正的。


读论语 选择哪本书
1个回答2024-03-29 17:17
建议还是看原文吧。自己的体会与感悟才是最真实的。
自己选择的未必就是最好的
1个回答2024-03-02 07:12
  首先是靠什么来“选择”,是靠“喜好”还是靠“智慧”,如果是靠“喜好”你认为最好它就是最好,别人的意见未必能听进去;如果是靠“智慧”又怎能确定你认为的“智慧”、“理性”是真正的智慧、理性呢?……

  然后什么是“好”?、什么是“最好”?。它首先是人的判定,其次区别好与不好一定是通过某种参照物来加以区别的,当参照物不确定的时候“好”与“最好”也是不确定的……

  再后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昨天的“最好”已被今天的“最好”替代,今天的“最好”也会被明天的“最好”超越,不仅你的选择未必是“公认”或者“所谓智慧”认定的“最好”,而且在欲望的作用下应经拥有的往往不被重视,追求“明天”的过程中却往往不知不觉中把“今天”失去……

  通常人往外看,“哲”却往里看;人在往前看,“哲”却往回看。有里才有外,有回才有前。“所谓的先哲”称应珍惜时间不过是因为时间对于它们相对缺少而已,富翁不珍惜金钱不过是因为金钱对与它们相对不缺少而已。仅凭一句所谓哲理的话既没有教育意义也没有引导意义……

  “自己的选择未必最好。”换言之“别人替你选择的也未必最好”。这句话的优势在于它不是肯定句式而是否定句式,多考虑些“未必”,“坏的”排除得多了就算不是“最好”也会离“好”越来越近……
人生只有一次选择议论作文
1个回答2023-05-18 22:36
上照到野鸡眼能抓野
第一和第二必须选择一个,你会选择第几?
2个回答2023-02-17 10:50
我会选择第一个,不管别人怎么对待我,我都会不生气,因为我自己性格是特别好的,从来不生气。而且生活在这个世上,就要学会忍受,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家庭中,只有学会了忍受,生活才会美好。
怎么在我的书架中的小说里选择自己想看的章节
1个回答2023-05-22 13:05
有目录的啊!
写人文章要选择人物的什么事例来写
1个回答2024-06-02 06:22
能够体现人格性格的事例。
为什么人生必须要选择
1个回答2022-12-02 14:32
毕竟个人的力量太渺小,而选择的平台就是你的生命舞台。作家杨大侠说道,多选择才能多出路。
选择性理论是什么
2个回答2022-09-15 09:15
选择性理论涉及受众对信息的接受、
理解与贮存, 一般说来包括选择性接触、
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方面或三层
意思。这一理论的主旨是说受众接受信息
总会根据个人的需求和意愿而有所选择、
有所侧重乃至有所理解, 以便使之同自己
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既定的思维方式尽量地
相互协调, 而不是相互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