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风俗习惯

江山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
1个回答2023-08-18 03:00
和衢州的风俗很像啊
江西风俗习惯及来历
1个回答2024-02-06 06:31
江西过年的习俗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过年不是大年三十那一天,而是一个时期。为了“年”,人们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共同渲染那种期冀已久的年味:“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打磁粑,二十九炸和卤。”一切都是按着传统的程序进行,所以这些日子乡邻们是家家飘香,户户欢腾,看见你从家门口过,大都会热情地叫你进去尝尝新炸的丸子,孩子们则会拿着竹签串着肉丸鱼丸红薯丸子等等互相尝鲜,同时还会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几天就过年了。

大年三十终于来了。家里的大大小小都早早起了床,连鸡、狗都比往常欢快,他们同主人们一起准备着过年。

按风俗,女人们都走进厨房准备年饭,熬浆子贴对联是男人们干的事。贴对联要先贴正屋,对联的内容虽然年年都在变,但年年总是那些字,先把横批贴个“福星高照”,还要注意上联和下联,右为上左为下联,不然别人会笑话。再接着贴各房门,然后还要贴些竖条的“小签”:“出方大利、开门见喜”那是贴正屋门上的,“百无禁忌、万事如意”要贴正屋正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那是贴谷仓和牛猪鸡圈的,“小心火烛”贴厨房。大门或院门最后贴,过路人一看,大门都贴了新联,就知道这家要准备吃年饭了。

家乡的年饭一般是中午吃的,讲的是辞旧岁,看谁先吃年饭,过早年,预示着“一年之计在于春,勤劳换来好收成”。在十一点左右,村里的鞭炮声就陆续响起,此起彼伏,要持续2个多小时,农村吃年饭放炮仗也有讲究,寓意是赶起灾难去除邪恶(事实上鞭炮产生的硝烟在农村阴湿的天气中能起到杀菌作用),所以一挂鞭炮中间不能熄火短响,炮声越急越密越响,来年就越兴旺。放了辞岁的鞭炮,还要奏上欢快的音乐,一家老小就开始吃团圆的年饭了。

但吃年饭的风俗也不尽相同,邻居有一家是从湖北搬来的,我们都叫他“尖蛮子”,大抵意思是不厚道,太懒,年饭和年夜饭一块吃。他们每年都是晚上过年,噼哩啪啦一通炮响,老远人都笑说:“蛮子家过‘晚年’了”。

吃完年饭,依然有分工。女人们仍然是要进厨房,和面、剁饺子馅、包饺子。男人们则要带上斧头、锯子、锄头上山收“财”,他们要砍一棵大树,并连根挖起,当做守岁的“材火”,用这棵树点燃的火塘要一直烧到初一早上,那便是“火大财大”。辞岁后迎新前的这段时间便是小孩子们的开下,他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充裕的鞭炮,把整个村子炸的热热闹闹。

晚上吃年夜饭讲的是守岁迎新年,这个程序从晚上的第一锅饺子出锅开始,全家老少仍然是团座一起边吃团圆水饺,吃完水饺还要包饺子,那是准备着初一吃的,大家或看看电视,或打打小牌(麻将),耐心地等着12点钟声敲响。

离12点还有10多分钟的时候,村邻们就开始放些短鞭或者单响炮仗,预热气氛。男人们将各自准备接年的长鞭盘在竹杆上,等候点火信号,中央电视台每到这个时候会搞倒计时,大家就一起站起来大声和着:“5、4、3、2,点火!”这时整个村除了鞭炮声再听不到别的声音,大家比谁家的炮声长、炮声响。放完接年的长鞭,烟花和炮仗就开始登场了。这家放个“九珠团圆”,那家放个“大地春雷”,这家象流星一样的彩珠烟花斜斜的飞到别人家小院,那家也不甘示弱,立即回敬几个带响的冲天炮,斗起狠了,对射花炮要对上一个多小时,炮放完了的小孩子就爬上院子的墙头,隔院观火。

闹到快夜一点钟,炮声才会渐渐淡去。按当地的风俗,这大年三十的夜可不能黑,家家都得彻夜亮灯,并且所用房屋包括卧室都得亮着,要为过年仍在外面奔波的人照亮回家的路,同样也预示着来年前途光明,所以无论家里多么穷,这一晚上的电费可不能省。

一年又一年。年就这样在传统的紧密急促程序中、在灯火通明的夜里、在人们兴奋和疲惫的鼾梦中渐行渐远。
湛江有什么风俗习惯
1个回答2024-05-22 06:51
元宵节: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为本地最有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元宵活动历史较长,古时雷州庆元宵尤如朝廷大典一样隆重。传统的元宵节以游神为中心内容,现在的内容则丰富得多。一般从月初开始村村鸣擂锣鼓开始筹备,以元月十五最为热闹,也有些...
江西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江西人的风俗习惯介绍
1个回答2022-09-23 18:15
1、作客讲筷礼,客家人在宴席上用筷的礼数很多,客人入座后切不可急于动筷,只有等主人先握筷,客人方可动筷,餐毕客人要用筷向全桌示意,然后把筷子架放在自己的空碗上,以表示人不陪席筷陪席。客家人特别忌讳碗口筷,即把筷子平放在碗口上等。

2、送果子包,赣州城内流行送果子包的风俗,无论探亲访友、结婚嫁女、建房买空卖空屋、生子庆寿、经商开业都习惯以果子包相赠送,果子包成为贺喜和答谢亲戚朋友热忱心意的好礼物,没有果子包,意味着有失传统礼仪,果子包装的食品质地好坏数量多少,表露出主人家底的厚蕴,宾主相互关系的亲疏。

3、穿木屐,木屐是一种古老的鞋、用木板做成,当地人称之为施板子,江西人穿木屐的习俗直保持到现代。
浙江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1-12 08:27

人死后多为土葬。旧时丧葬仪式复杂而繁琐,而且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老人弥留之际,子女必须侍立左右,直至逝世,俗称“送终”。瞑目时,烧草鞋、雨伞、包袱、香纸、锡箔,叫做“送盘缠”。将遗体置门板上,移至中堂或堂前右侧,头垫七块瓦片,面盖草纸,口含一枚红纸包好的铜钱,脚后点一盏青油灯。同时差人带一把雨伞往亲友家报丧。到亲友家,将雨伞顶朝上,竖于门槛上,亲友接到凶讯,即备礼前往吊丧。女婿送寿桃、粽子、猪头、全鸡、全鹅;一般亲友送香纸、寿被、挽联、绸缎被面等。入殓,俗叫“落材”。殓棺前给死者梳洗更衣,然后由长子捧头,女儿或女婿捧抱进棺材,放入木炭、石灰包,再将亲友送来的“寿被”一一盖上,并由女儿、媳妇报送者姓名,最后合棺,谓称“封材”。

江西的风俗习惯、民间传说、历史人物等。
1个回答2024-02-27 07:14
双井茶
双井茶又名洪州双井、黄隆双井、双井白芽等,产于分宁(现江西修水)、洪州(现江西南昌)。属芽茶(即散茶)。宋代名茶,也是贡茶之一。
双井茶产于江西修水。此茶形如凤爪,汤色碧绿,滋味醇和。昔日黄山谷曾以此茶为贡品。
诗人欧阳修写过“双井茶诗”,诗曰: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山生茶如凤爪,
穿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茶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廿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

风俗习惯的俗语
1个回答2022-08-02 10:18
正月里不剃头
乐山的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
1个回答2024-01-25 15:38
奥利给,没毛病,老铁,没毛病,老铁,没毛病,老铁,没毛病,老铁,没毛病,老铁,没毛病,老铁,没毛病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呢?
1个回答2023-02-15 19:39
吃饺子,吃团圆饭
各地有哪些风俗习惯
1个回答2023-02-06 19:36
安徽有吃年糕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