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必背课外古诗20首

八上必背课文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19 02:14

八上必背课文有《三峡》、《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等。

1、《三峡》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全文分为四段,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长江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第一段写山,形象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第二段写水,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第三段写春冬三峡之景,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第四段写秋天三峡之景,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通过渔歌的描写,让人体会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2、《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时的一个生活片段,文中对月夜景色的描绘十分美妙。

本文不仅展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传达出其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3、《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百多里奇异瑰丽的山水,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对山水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用骈体写成的一篇山水小品。一共140多个字。骈文常用四字六字组织,故亦称“四六文”。但文章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

幼儿园宋词必背20首
1个回答2024-02-02 04:59

1、春晓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 忆江南 (白居易)冲唯郑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柳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8、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0、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1、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2、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散颂。

13、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4、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5、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6、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7、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9、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0、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山薯闼送青来。

初一必背英语课文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18 20:00
初一必背英语课文有第三课的第一篇和第四课的第七篇。根据官方给的资料,初一学英语所学的知识不多只有少量的几篇语法课文需要背诵其他的并不需要。
20 边睡边听录音能不能把课文背会?
1个回答2024-01-19 04:47

不建议,因为很有可能背着背着就睡了!

最好的记忆是理解记忆,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建议你去户口背印象深刻,头脑清醒!

晚上睡觉之前回忆!这样反复记忆!

怎样背书背得快必须一分钟背一篇课文
1个回答2024-03-11 09:46
背书首先不要急 越急越背不进的 要对自己有信心
然后不管书有多么枯燥 也要当成乐趣一样 不要死记 理解最重要了
晚上和清晨背书最好 晚上虽然累 你也要坚持看、记 越多越好 躺在床上还要闭着眼睛把背过的想一遍 不熟也没关系 因为人脑很奇特 睡梦中也会自己工作 自己整理!
清晨脑子最清醒了 这时再把书拿出来看看 会惊奇地发现昨晚那些怎么背都背不通的东西居然能连贯了
这是临阵磨枪法 若你想长时间记着 就要经常看看 每次间隔时间越来越长(例如从每天一遍到几天一遍再到每周一遍 因为人是有遗忘规律的)
只背一下不巩固的话对长期来说是没有用的
采用“蚕食法”记忆.
先背一段
把这一段的句子标上序号,先背第一句,然后背熟第二句,再把1-2句连起来背一遍.然后背第三句,再把1-3句连起来背一遍.依次类推,直到背完这段.
按同样的方法背完第二段.再把一二段连起来背……依次类推,直到背完全文.在从头至尾背一遍.这样就肯定会啦!
一.明确目的,集中精力背诵一篇课文或者一段必须掌握的语句,最忌东张西望,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如果是一篇很简单的文字,背了几天后仍老出错,这肯定是用心不专的缘故.至于出现“前记后忘”的现象,则是正常的,这时千万不要向这种暂时困难屈服而打退堂鼓.二.反复阅读与再现相结合背诵一篇短文,仅仅读几遍是行不通的,一定要熟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才行.单纯地反复阅读效果并不好,学习者应该在文章还没有完全记住前积极进行尝试再现,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时间也长.特别生疏的语句,注意多尝试再现几次.因为尝试再现是一种比阅读更积极的智力活动,又是一种自我检查的过程,使人更能集中精力,掌握识记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及时改正记忆中的错误.开始时可短一些,容易一些,然后作一定幅度的调整.背诵过程中,如果“卡壳”,应该进行追忆.追忆是有意和间接再现的形式,它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多方面寻找线索,进行积极灵活的思维.因此,不能一“卡壳”就立即停止背诵.文章通过理解消化,已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语句通过熟读试背,也已朗朗上口,如果再反复朗读几遍,就能流利地背诵下来.复习背诵的时间用得越多,记住的效果就越佳.早晨背诵过的课文或知识,晚上睡前以及第二天起床后,应进行一次复背,并在每周六或周日再作适当的温习背诵,以后过一个月再复背一次.这样,可保证很长一段时期不会遗忘.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复习的时候可以把原文提炼成一个提纲,边看提纲,边复习背诵,这样记忆和熟练程度就会更加明显.三.加强默写,强化训练 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这也是运用内部语言背诵的一种形式,既用脑,又动手,可加深对文章的记忆.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和符号,经常默写可帮助我们促进右脑的开发.采取默写手段,可有效地巩固已经背诵了的课文和知识,而且对加深记忆大有好处.一篇文章,就这样一段一段地把它“吃掉”.最后,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按照背诵各段的方法,再把全篇串联起来,进行背诵.如果能切实做到循序渐进,长期进行默写训练,那么一定会有助于背诵的质量和效果.
20首幼儿必背绕口令
1个回答2024-01-26 14:15
20首幼儿必背绕口令如下:
1、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2、小猪扛锄头,吭哧吭哧走。小鸟唱枝头,小猪扭头瞅,锄头撞石头,石头砸猪头。小猪怨锄头,锄头怨猪头。


3、白石白又滑,搬来白石搭白塔。白石塔,白石塔,白石搭石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滑。


4、抬头看,满天星,低头看,一道坑。坑里看,栽满葱,葱上看,冻着冰。屋里看,点着灯,墙上看,钉的钉。钉上看,挂的弓,弓上看,卧的鹰。寒冬天,刮大风,刮散了,满天星。


5、墙上一个窗,窗上一支枪,窗下一箩糠。枪落进了糠,糠埋住了枪。窗要糠让枪,糠要枪上墙,墙要枪上窗。互相不退让,糠赶不走枪,枪也上不了窗和墙。


6、我从伯伯门前过,看见伯爹伯妈门前种着白果树,白果树上站着百十百个白斑鸠,我就拣了百十百块白石头,打那百十百个白斑鸠。


7、上一山,下一山,跑了三里三米三,登了一座大高山,高海拔三百三,上了山,大声喊:我比山高三尺三。
儿子初二背不会英语课文让他抄20遍这样做对吗
1个回答2024-02-16 05:29
人的记忆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背的越多记忆力就强。明朝的宋濂记忆力就弱,但是他就抄书,抄一遍背不到就把纸烧了重新抄。
你这样虽然可以让你儿子背到,但是你儿子会有点伤心,孩子毕竟还小嘛,你可以多让他锻炼锻炼。。
河中石兽是必背课文吗?
1个回答2024-02-18 11:20

《河中石兽》不是必背课文,原文不需要背诵。

《河中石兽》原文:

【作者】纪昀 【朝代】清代。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狂(的做法)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如果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河中石兽》创作背景:

纪昀晚年,也即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清嘉庆三年(1798)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全文层次清晰,其行文结构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

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肯定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

文章结尾揭示了主旨:“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凭主观猜测而下判断欤!”像和尚和道学家那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的情况是很多的,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作者对此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文章寓理于事,给了人们非常深刻的启示。

你觉得中小学还有必要背课文吗?
3个回答2023-11-26 07:44
中小学背诵课文是必要的,首先得应付考试,考试很多东西都是课文里面的,其次就是通过背诵课文,可以加深孩子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如果没有背诵课文或者死记硬背的办法,由孩子自己来学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背诵课文与老师的讲解,可以引导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
中考必背的20个成语汇总
1个回答2023-08-17 10:29
言之有理 [ yán zhī yǒu lǐ ] 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yán zhī yǒu lǐ ] 说的话有道理。出 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陈老道:‘言之有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