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是哪里的庐山

古今中外有哪些人到过庐山,或者与庐山有一定的关联,写过庐山的诗句也行
1个回答2024-03-12 07:57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代: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 成语
1个回答2024-01-23 08:17
【成语】: 不识庐山真面目
【拼音】: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解释】: 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故事】: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
1个回答2024-02-02 02:05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
1个回答2024-02-23 01:40
题西林壁

[宋] 苏轼译文对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回

不识庐山真答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成语?
1个回答2024-02-03 19:42

这个成语是:旁观者清。 原因是: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人身处在庐山之中。而在山一旁才能看清真实面目。对同一事物,局外人由于冷静、客观,比当事人看得清楚和全面。 这句诗语出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原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白话文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此诗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通过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庐山的成语庐山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2 17:51
庐山的成语有:大山小山,初出茅庐,三顾草庐。
庐山的成语有:茅庐三顾,三顾草庐,庐山真面。2:拼音是、lúshān。3:注音是、ㄌㄨ_ㄕㄢ。4:结构是、庐(半包围结构)山(独体结构)。5:词性是、名词。
庐山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庐山LúShān。(1)山名,为中国著名避暑胜地。位于江西省九江以南,主峰海拔1474米,夏季凉爽,多雾,风景秀美,亚热带作物茂盛。
二、引证解释
⒈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又名匡山、匡庐。相传周有匡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有汉阳、香炉、五老诸峰耸峙。三面临水,江湖水气郁结。山多_岩、峭壁、清泉、飞瀑之胜。著名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三迭泉、含鄱口等。
三、国语词典
山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三面临水,西临陆地,万壑千岩,烟云弥漫。中有白鹿洞、墨池、玉渊等名胜,西北有牯岭,为避暑胜地。相传周武王时,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此山,后登仙而去,徒留空庐而得名;一说以庐江得名。
四、网络解释
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介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之间。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华十大名山、中国最美十大名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避暑胜地、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美句。
关于庐山的诗词
《庐山诗·庐山景何如》《望庐山·一坐庐山近十年》《游庐山·曾从图画识庐山》
关于庐山的诗句
从庐山外看庐山庐山高哉山谷字淮山尽处又庐山
关于庐山的词语
庐山面目倚人庐下三顾草庐初出茅庐庐山真面草庐三顾茅庐三顾中山狼三顾茅庐倚庐之望
关于庐山的造句
1、这座雕像几经破坏,已经难见其庐山真面目了。
2、在这首诗中,他描写庐山山势险峻,层出不穷,使人在山中难见它的真面目。
3、庐山的雾飘浮不定,把远处的山峰衬托得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4、庐山的风景美极了,尤其是那千变万化的云雾。
5、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庐山旅游,那可是良辰美景,让人尽享大自然的乐趣。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庐山的详细信息
不识庐山真面目说成语
1个回答2024-02-13 01:48
不识庐山真面目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解释】: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出自】: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示例】: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
◎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不识事物的本质
不识庐山真面目出自
1个回答2024-03-03 17:16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他是属于哪个省市
1个回答2022-12-19 17:35
它属于江西九江市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