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律论

佛教中经律论中的论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0-01 21:31
经律论的说法,次序是错误的,因为律是佛法的基础,所以正确的说法是:律经论。正是因为这样的错误,才导致了我们难以接触到佛陀的原始教法。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论藏,也叫阿毗达摩,共有7部。
《论藏》,论的巴利叫(Abhidhamma),藏是piñaka,这是对世尊教法要义的精确及系统地分类与诠析。这里讲到的abhidhamma,我们翻译为“阿毗达摩”。abhidhamma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个组合词。abhi是上等殊胜的、卓越的意思,dhamma是法,法有很多种含义,有时候指一切,例如我们说的一切诸法;有时候专指有为法、行法,例如讲到诸法因缘生;有时候又是指法所缘,有时候是指法界,有时候是指法处,有时候又专指善法,有时候是指现象、事物,有时候又专指佛陀的教法。在这里,法是专指究竟、真实的法,特指佛陀所教导的法。
在上座部佛教一共有七部论,称为南传七论,或者上座部七论:
第一是《法集论》(Dhmmasaïgaõã)或者又称为《法聚论》。dhamma,是法,就是诸法,特指种种究竟法。saïgaõã是指集合、聚集、集合在一起的意思。这部论是整部《论藏》的根源,很广泛地讨论了种种究竟法。
第二是《分别论》,这里的Vibhaïga,是指分别、解释的意思,在这部论里把蕴、处、界、根、谛等法义分为经分别、论分别跟问分别这三种方式来讨论。经分别是把《经藏》里面的内容罗列出来讨论,然后再以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再用问答来反复地抉择。
第三是《界论》(Dhàtukathà),以问答的方式编排,依蕴、处、界来讨论一切法。
第四是《人施设论》,(Puggalapa¤¤atti),puggala是人,pa¤¤atti是概念,在这里面就讨论了各种不同种类的人。
第五是《论事》(Kathàvatthu),这部论是在第三次结集的时候,才由摩嘎莉之子•帝思(Moggaliputta Tissa)所造的。他的目的是驳斥当时流行在阿首咖(阿育王)时代的种种邪见,因为那个时候有很多的外道假装成僧人混进佛法,他们把很多的邪见也带进来,于是摩嘎莉之子•帝思大长老就在结集的时候,造了这部论,专门来破斥种种的邪见。
第六是《双论》(Yamaka),目的是为了解除种种名相术语含糊不清的地方,再解释它们的正确用法。因为这部论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一对一的方式来讨论,比如是否一切法都有善因,是否一切善因都是善法,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问,就是一对一的方式来提问,所以称为《双论》。
第七是《发趣论》(Paññhàna),这部论在《论藏》里是最重要的,传统上称为《大论》(Mahà- Pakaraõa),这部论跟前面六论稍微有点儿不同。前面的六部论侧重在分析,分析诸法的名相,而这部论是用二十四缘的方法来贯穿一切诸法。缘就是关系、条件,把前面所讲的法贯穿在一起。如果我们把前面这六部论所讨论的法比喻成珠宝,那《发趣论》就是用二十四缘这条经线把所有法贯穿在一起。上座部佛教传承认为这部论是最能够证明佛陀具有一切知智的,因为这部论非常复杂,必须得先透过,先了解跟通透前面那几部论,才有可能通达这部论。它属于组织法,前面的属于分析法,这个是属于组织法。把前面几部论里面所讨论讲到的法都整理、统合起来。
《论藏》,论的巴利叫(Abhidhamma),藏是piñaka,这是对世尊教法要义的精确及系统地分类与诠析。这里讲到的abhidhamma,我们翻译为“阿毗达摩”。abhidhamma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个组合词。abhi是上等殊胜的、卓越的意思,dhamma是法,法有很多种含义,有时候指一切,例如我们说的一切诸法;有时候专指有为法、行法,例如讲到诸法因缘生;有时候又是指法所缘,有时候是指法界,有时候是指法处,有时候又专指善法,有时候是指现象、事物,有时候又专指佛陀的教法。在这里,法是专指究竟、真实的法,特指佛陀所教导的法。
在上座部佛教一共有七部论,称为南传七论,或者上座部七论:
第一是《法集论》(Dhmmasaïgaõã)或者又称为《法聚论》。dhamma,是法,就是诸法,特指种种究竟法。saïgaõã是指集合、聚集、集合在一起的意思。这部论是整部《论藏》的根源,很广泛地讨论了种种究竟法。
第二是《分别论》,这里的Vibhaïga,是指分别、解释的意思,在这部论里把蕴、处、界、根、谛等法义分为经分别、论分别跟问分别这三种方式来讨论。经分别是把《经藏》里面的内容罗列出来讨论,然后再以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再用问答来反复地抉择。
第三是《界论》(Dhàtukathà),以问答的方式编排,依蕴、处、界来讨论一切法。
第四是《人施设论》,(Puggalapa¤¤atti),puggala是人,pa¤¤atti是概念,在这里面就讨论了各种不同种类的人。
第五是《论事》(Kathàvatthu),这部论是在第三次结集的时候,才由摩嘎莉之子•帝思(Moggaliputta Tissa)所造的。他的目的是驳斥当时流行在阿首咖(阿育王)时代的种种邪见,因为那个时候有很多的外道假装成僧人混进佛法,他们把很多的邪见也带进来,于是摩嘎莉之子•帝思大长老就在结集的时候,造了这部论,专门来破斥种种的邪见。
第六是《双论》(Yamaka),目的是为了解除种种名相术语含糊不清的地方,再解释它们的正确用法。因为这部论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一对一的方式来讨论,比如是否一切法都有善因,是否一切善因都是善法,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问,就是一对一的方式来提问,所以称为《双论》。
第七是《发趣论》(Paññhàna),这部论在《论藏》里是最重要的,传统上称为《大论》(Mahà- Pakaraõa),这部论跟前面六论稍微有点儿不同。前面的六部论侧重在分析,分析诸法的名相,而这部论是用二十四缘的方法来贯穿一切诸法。缘就是关系、条件,把前面所讲的法贯穿在一起。如果我们把前面这六部论所讨论的法比喻成珠宝,那《发趣论》就是用二十四缘这条经线把所有法贯穿在一起。上座部佛教传承认为这部论是最能够证明佛陀具有一切知智的,因为这部论非常复杂,必须得先透过,先了解跟通透前面那几部论,才有可能通达这部论。它属于组织法,前面的属于分析法,这个是属于组织法。把前面几部论里面所讨论讲到的法都整理、统合起来。
论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
1个回答2024-03-01 10:31

你放错分类了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针对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伴随着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分开,一对等位基因也同时分开 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理解为,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随机进入两个不同配子中,针对所有染色体(或者说基因) 如果还不理解,你可以继续追问

佛教经律论是什么?
2个回答2022-10-25 05:11
  “经律论”是《大藏经》的三个组成部分。
  “经律论”取自佛教经典总集《大藏经》,总而言之:经是佛所说之经契,律是戒律本,论是菩萨依经阐发自己观点而造的论。
  1、“经”即“经典”之意,是佛一生所说的言教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皆属于经部类。
  2、“律”是佛所制定之律仪,能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的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部类。
  3、“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
介绍二八定律、长尾理论等等的书籍
1个回答2022-08-26 13:56
《长尾理论》
法律评论
3个回答2023-11-19 12:05
醉酒驾车是一种可控可知的行为,酒驾者必然存在这主观故意,不存在“误动作”,酒后驾车的危害尽人皆知,不再赘述。因此,对酒驾行为的惩戒无论如何严厉都不为过,至于各地量刑标准不太一致应该是出于对刑法理解上的差异,但是,总的原则没有错,也没有必要强求一致,只要处罚达到令酒驾者望而生畏的程度,就已经达到立法目的了。
博弈论十大定律
1个回答2024-06-17 06:56

博弈论十大定律如下:

1、囚徒困境。人的一生总要面对很多选择,而且在很多时候你都会面临那种让你进退两难的的抉择。到底何去何从,囚徒困境的博弈虽这里不可能会带给你带来一个明确的答复,但是却能够使你通过这种两难的抉择,引发一种种深深的思考。因为,背叛与合作并不只是道德与良知的核心,更是利益的化身。

2、重复博弈。在博弈论中,按照博弈的次数多少,博弈行为可分为有限次数博弈和无限次数博弈两大类。所谓无限次数博弈,就是博弈双方会把一个博弈行为重复无限多次。由于博弈双方都将顾及长远利益,所以双方在博弈中往往会采取尽量与对方合作的态度。

3、斗鸡博弈。曾经的话说某一天,在斗鸡场上有两只好战的公鸡发生遭遇战。这时,公鸡有两个行动选择:一是退下来,一是进攻。如果一方退下来,而对方没有退下来,对方获得胜利,这只公鸡则很丢面子;如果对方也退下来双方则打个平手;如果自己没退下来,而对方退下来,自己则胜利,对方则失败。如果两只公鸡都前进,则两败俱伤。

4、智猪博弈。生活中,经济学里有一句名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它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任何经济活动都是需要成本的,要获得利益,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可是,世界上真的就没有免费午餐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搭便车”现象,就很生动地告诉我们,天下还是有一些你可以享用的免费午餐。

5、酒吧博弈。如果你的身边有“专业”的彩民朋友,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他通常会将以往的中奖号码进行收集、归纳、总结,然后得出自己所预测的下一期中奖结果。他们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信息收集与预测的途径,也是概率推算的规则,其原理与酒吧博弈堪称如出一辙。

6、猎鹿博弈。在原始社会,人们靠狩猎为生。为了使问题简化。设想村庄里只有两个猎人,主要的猎物只有两种:鹿和兔子。如果两个猎人齐心合力。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就可以共同捕得一头鹿。要是两个猎人各自行动,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捕到鹿的。但却可以抓住4只兔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协作”、“团队精神”这样的名词开始频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7、蜈蚣博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尝试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先对其结果进行分析预判,然后根据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而进行合理的选择。但是,即使你的推断逻辑足够严谨,可能得出的结论也会与你的直觉大相径庭。

8、鹰鸽博弈。在与自然博弈的过程之中,鹰与鸽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鹰派注重实力,鸽派更注重道义;鹰派注重利益,鸽派注重信义;鹰派注重眼前,鸽派注重长远;鹰派注重战术,鸽派注重战略;鹰派倾向于求快,鸽派倾向于求稳。但是,鹰派与鸽派到底何者更好一些,恐怕难以一概而论。

9、枪战博弈。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非强者生存。恐龙高大,但它却在地球上绝迹了,相对于强者来说,弱者有更多的选择和妥协,因为懂得适应,他们就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10、情场博弈。恋人,既是你的合作伙伴,也是你的对手,甚至“敌人”。在恋爱的这场不是游戏的“游戏”中,谁能熟练地驾驭游戏或博弈规则,谁就是爱情的赢家。所以,要想成为赢家,就要学会与伙伴一样的恋人合作,还要学会与敌人一样的恋人周旋。面对对手围追堵截的爱情围剿,要学会闪转腾挪的诸多反围剿的手段。

诚信需要自律还是他律辩论赛
1个回答2023-01-18 21:46
诚信是需要自律的,没有自律那就没有城信。没有诚信,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
辩论赛:诚信靠自律还是他律?
1个回答2023-01-30 02:40
从小,没有被爸妈、老师管着,很多人或许连什么是诚信都不懂,诚信当然先要靠他律。
辩论:高中生靠自律还是他律约束行为?他律!
1个回答2024-01-09 04:37
  我觉得这个辩论必须要承认的是高中生有通过自律成功的实例,但是你们要做的就是证明这个比例很小,更多的要依靠他律。
  毕竟高中不比大学,其教学模式便是他律的最好明证,通过学生自学成才的人少之又少,更多则是因为学校的纪律的约束。人的自我约束能力是与年龄相关的,高中还没有达到能够自我约束的年纪,如果此时放任其发展让其自律,许多事例(这些东西你自己去找网上有很多)都能证明。比较严重的例如网瘾问题,你可以深入的说说。
  现在就每个问题说说如何辩驳
  1.个性与纪律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并不冲突,学校不是军营。许多靠纪律保证其成长的学生依然发展出了自己的个性。不管自律还是他律,个性的成长更多的与经历有关而不是谁律来决定的。
  2.他律是一个范围准绳并不能具体到每个人,但是就好像法律也不能具体到每个人,但是人人都需要靠它来维护整体秩序一样。法律也是他律。
  3.可以反问对方如何判断两人都是在同样的他律下成长的呢?
  。。。。。
  具体的问题不一一答了,但是记住一个宗旨:自律是最为理想的但也是最难以保证的。不能要求人人都去自律,但是他律是可以具体规定并保证实施的,是人为可以控制的,在高中生问题上显然他律要比自律有实施的可能性和有保证性。这个是他律的巨大优势是不能否认的,就这么多,其他要自己动动脑经了,尽量多的照自律失败的实例吧。网上看到失足少年就说这是自律的产物就OK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