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

黄巢起义的背景
1个回答2024-02-22 09:55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连句,翁思索未至,巢随口应曰:‘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巢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黄巢起义是在什么背景条件下发动的?
1个回答2024-05-08 05:44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1],进士不第,曾组织盐帮,与朝廷缉查私盐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黄巢军最初东攻沂州(今山东临沂)不克;转攻山东、河南等地,攻占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八县;进逼汝州(治今河南临汝)。乾符三年九月,攻克汝州,杀唐将董汉勋,俘汝州刺史王镣,直指东都洛阳。王镣是宰相王铎堂弟,王镣为王仙芝写信给蕲州刺史裴偓,表示愿意接受“招安”。是年年底裴偓诱降王仙芝,愿授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之职,黄巢坚决反对,大骂仙芝“始吾与汝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汝独取官而去,使此五千余众何所归乎?”[2]随后以杖击伤仙芝头部,头破血流,其众喧哗不已。招安不成,蕲州刺史裴偓逃奔鄂州,不久两军分裂,三千余人从仙芝,仙芝乃大掠蕲州,黄巢引兵二千北上。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今山东郓城),杀节度使薛崇。三月,又破沂州。仙芝一度攻破鄂州(今湖北武昌),王、黄又再度合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方),不久又分兵,仙芝转攻郢州,唐朝招讨副都监杨复光再次诱降,仙芝遣尚君长、楚彦威等人洽降,中途为唐招讨使宋威所劫持,宋威贪功,妄报战胜,尚君长等人移送长安被杀,仙芝大怒,降敌之事再次未遂。朝廷以宋威“杀尚君长非是”,镇压“无功”,解除其兵权,擢升曾元裕为招讨使,又调西川节度使高骈任荆南节度使。乾符五年初,张仙芝军攻破荆南(今湖北江陵)罗城,由于沙陀兵援军到达,焚掠江陵而去,转至申州。乾符五年(877年)二月,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兵败被曾元裕部斩杀,余部奔亳州(治今安徽亳县)投靠黄巢,推黄巢为黄王,自称“冲天大将军”,转战黄淮流域,又进军长江下游一带。
历史上的黄巢是谁?
1个回答2024-03-12 17:29

历史上的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喜任侠,粗通笔墨,少有诗才,成年之后,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关东大旱时,积极收拢难民。乾符二年(875年)六月,响应王仙芝起义。次年,在蕲州阻止王仙芝降唐,与仙芝分兵,独立作战,乾符四年(877年),攻陷郓州,杀死天平节度使薛崇。

广明元年进入长安,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年号“金统”,不久长安为唐军包围,物资供应困难。中和三年(883)退出长安。东进先克蔡州(今河南汝南),进围陈州(今河南淮阳)三百天,不下,兵力疲敝,致为李克用等部所破,主力瓦解。

主要成就

可以通过大量史实看出黄巢一生的思想、政治抱负和实践。黄巢政治思想主要是封建专制主义,其政治抱负始终是想做说了算的首脑,力图以己力量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但具体奋斗目标因形势变化而有改变。

黄河的历史背景
1个回答2024-02-29 05:50
黄河的历史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 ,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 ,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 ,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电视剧黄伊真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
1个回答2024-05-31 19:08
确实朝鲜中宗时代,不过你的标题名字都写错了,她叫黄真伊,不是黄伊真
黄飞鸿故事的历史背景?
1个回答2024-02-29 21:07

黄飞鸿(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17日),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生于佛山市南海区。原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黄飞鸿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师,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

黄金城的歌曲背景
1个回答2024-05-30 09:23

黄金城
演孙羡唱:俏瞳&张磊
作词:陈盒余凯薯  竖者作曲:祝云英  编曲:宋嘉兴

黄梅县小池镇的历史背景
1个回答2024-05-12 23:05

小池镇,古名临江驿,始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太平天国时,洪秀全曾引兵屯扎于此,更名清城县。清朝划归江西德化县。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红十四军得要渡口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设县辖建制镇。小池镇原名小池口,古代因黄梅杨林湖水经孔垄流入小江(即东港),在长江口处有一条池,故名小池口。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地属清江镇。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四区驻地,抗战胜利为复兴乡公所驻地,解放后为小池区驻地,1956年单独设镇,历史上小池是一个有名的军事重镇,南朝梁武帝初下建业(南京),行兵驻此生昭明太子萧统,因而得名“太子驿”,唐代改称临江驿,明清以来又划小池口为清江镇,镇东边为清江口,“清江烟雨”是著名的黄梅古十景之一,《旧志载》:“雨中春树,江上烟波,远望浔阳城廓,直如海市蜃楼”。每到暮春季节,春雨萧萧,薄雾霭霭,舟帆点点,杨柳依依,江天一色,烟波浩渺。

黄巢起义诗句?
1个回答2024-02-10 15:06

黄巢起义写的诗是【不第后赋菊(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待到秋来九月八】——“九月八”是起义时间。

【我花开后百花杀】——“杀”是要起义。

【冲天香阵透长安】——“长安”起义地点。

【满城尽带黄金甲】——“黄金(巾)”是凡是支持他的人都戴黄巾,以免错杀自己人。

这首诗是黄巢一生最鼎盛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流行最广的一首诗。

黄巢起义是怎么回事?
1个回答2024-03-03 14:37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1],进士不第,曾组织盐帮,与朝廷缉查私盐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黄巢军最初东攻沂州(今山东临沂)不克;转攻山东、河南等地,攻占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八县;进逼汝州(治今河南临汝)。乾符三年九月,攻克汝州,杀唐将董汉勋,俘汝州刺史王镣,直指东都洛阳。王镣是宰相王铎堂弟,王镣为王仙芝写信给蕲州刺史裴偓,表示愿意接受“招安”。是年年底裴偓诱降王仙芝,愿授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之职,黄巢坚决反对,大骂仙芝“始吾与汝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汝独取官而去,使此五千余众何所归乎?”[2]随后以杖击伤仙芝头部,头破血流,其众喧哗不已。招安不成,蕲州刺史裴偓逃奔鄂州,不久两军分裂,三千余人从仙芝,仙芝乃大掠蕲州,黄巢引兵二千北上。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今山东郓城),杀节度使薛崇。三月,又破沂州。仙芝一度攻破鄂州(今湖北武昌),王、黄又再度合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方),不久又分兵,仙芝转攻郢州,唐朝招讨副都监杨复光再次诱降,仙芝遣尚君长、楚彦威等人洽降,中途为唐招讨使宋威所劫持,宋威贪功,妄报战胜,尚君长等人移送长安被杀,仙芝大怒,降敌之事再次未遂。朝廷以宋威“杀尚君长非是”,镇压“无功”,解除其兵权,擢升曾元裕为招讨使,又调西川节度使高骈任荆南节度使。乾符五年初,张仙芝军攻破荆南(今湖北江陵)罗城,由于沙陀兵援军到达,焚掠江陵而去,转至申州。乾符五年(877年)二月,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兵败被曾元裕部斩杀,余部奔亳州(治今安徽亳县)投靠黄巢,推黄巢为黄王,自称“冲天大将军”,转战黄淮流域,又进军长江下游一带。

转战江南

  乾符五年(878年)三月,黄巢军进攻汴(今河南开封)、宋(治今河南商丘)二州,为东南面行营招讨使张自勉所阻,转攻卫南(今河南滑县东北)、叶(河南叶县)、阳翟(河南禹县)等地,朝廷征调义成兵三千人守卫东都附近的伊阙(今河南洛阳南)、武牢等地,河南一时势壮。黄巢率军渡江南下,与旧部王重隐相呼应,攻下饶、信等州。同年十二月,进入福州(今属福建),转入广东。乾符六年(879年)九月,攻克广州,俘唐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又分兵西取桂州(广西桂林),控制岭南,自称“义军都统”,并发布檄文,斥责朝廷“宦竖柄朝,垢蠹纪纲,指诸臣与中人赂遗交构状,铨贡失才”。广州是唐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和重要的财赋供应地之一,黄巢军在广州大肆滥杀无辜,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被杀者有二十余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