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学生曾参

曾参拜孔子为师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5 08:33
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宋代理学大家。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离去。等程颐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两个人仍然站在那里。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孔门弟子的曾参
1个回答2024-05-13 16:10

曾参(约前505~前435),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
孔子弟子。曾点之子,孔子之孙子思的老师,儒家五圣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宗圣。?
战国初期政治家,军事家吴起的老师。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参观曲阜孔庙后的感想,主要写一写参观完的感想
1个回答2023-01-30 05:52
下午咋整?????
小芳组织了“讲孔子、孟子故事”的活动。请你各写一则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参加这一活动。(2分)
1个回答2024-01-22 01:37
不耻下问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候,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死后谥号“文”。孔子的学生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孟母三迁

这个简单吧。
孔子对曾参的评价!?
1个回答2022-09-03 23:28
孔子评价曾参是鲁,就是鲁钝。而曾参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因为曾参勤奋。
如何指导学生参加“孔子杯”作文大赛
1个回答2024-01-19 18:45
如何指导学生参加“孔子杯”作文大赛

  “孔子杯”全球青少年华文作文大赛倡导孔子“仁爱”思想,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心他人,关注社会, 感恩亲情、师生情、友情,既让参赛学生锻炼了写作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又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孔子、学习孔子,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进而追寻至诚的人文关系,营造至善的人间情意,走向至美的人生境界。大赛评奖认真、公正,受到中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国家学生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参赛者的广泛赞誉。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参加“孔子杯”作文大赛呢?
  一、引导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激发学生的参赛积极性。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要让学生摒弃“这个时候参加作文比赛是不务正业”的想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认识孔子、学习孔子思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好机遇,更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在高中阶段留下值得自己一生骄傲和珍惜的记忆。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给学生讲明参赛的作用和意义,并且举办孔子思想讲座,印发有关孔子的资料,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教师仔细解读题目,提高指导的针对性。
  题目是命题人深思熟虑拟出来的,这里面包含着命题人对孔子思想、情感的认识和理解,体现着命题人关注的焦点和价值取向。在学生下笔之前,教师首先要仔细揣摩解读这些题目,指导学生准确捕捉题目中的各种信息,以期与命题意图合拍,做到审题准确,立意高远,从而提高指导的针对性。
  三、分析参赛学生个性特点,力争使其呈现个性的一面。
  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写作习惯、文风都不同,教师进行指导时要做有心人,将不同学生的特点储备在心,参赛时分别加以个性化指导。
  一个学生具有怎样的个性,是与他独特的经历与成长环境密切相关的,因为只有独特的经历和生长环境,才能使他们形成自己的独特经验与独特感受。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作文中再现其虽短暂但多姿多彩的独特人生经历,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参赛作文。
  情感真挚见个性。刘勰主张“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文心雕龙》),也就是说作者要在情感化氛围中写作,“情感真挚”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能够自发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让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语言在情感的波浪里翻花,灵魂在情感的激荡中净化,这样,有真情、有文采、有创新的文章才会应运而生。
  例如《无言的爱》《爱的奇迹》《家的乐章》《我爱我家》这几个题目,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抒写自我的真挚情感,以我手写我心,写我见,写我闻,写我想,写我感,用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通过自我真挚情感的抒发,从而真切地表达出自己对孔子儒家思想的个人认识与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亦非夸大感情,无病呻吟或编造情节,矫揉造作。
  选材独特见个性。教师应把选材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运用个性化的手法来表达他们的心声。在参赛前,教师根据某一个较大的范围,指导学生搜集自己的独特经历,让他们自由自在选择自己喜欢写的材料。有的学生读过《论语》,可以指导他围绕《读〈论语〉有心得》选材;有的学生看过电影《孔子》,可以指导他围绕《〈孔子〉观后感》选材;有的学生游览过曲阜,可以指导他围绕《曲阜游记》选材……这样由于学生的个性、爱好与欣赏角度不同,其选择的材料,必然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自由表达见个性。自由选择表达方式,是激发学生表现个性的重要手段。由于个性的差异,学生表现作文内容的手法是不一样的,有的擅长于活灵活现地叙事,就指导他从《曲阜游记》《家的乐章》《我爱我家》中选题写作;有的侧重于抒发内心的强烈感情,就指导他从《无言的爱》《爱的奇迹》中选题写作;有的精于深刻的思辨议论,就指导他从《读〈论语〉有心得》《〈孔子〉观后感》中选题写作……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表达手法。
  语言生动见个性。语言要有个性之美。好的文章需要生动的语言给他披上艺术的华袍。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语言美呢?
  生动鲜活,具体可感。生动的语言就是富于形象性的语言,就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语言,就是能“看”到颜色、形状、动态、神情的语言。鲜活的语言就是指表达有创意,措词造句不能陈旧老套。这就要善于联想,积极使用修辞手法,而且能将多种手法交叉使用,尽量在叙述、说明之中融入描写、抒情,把抽象的概述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
  清新优美,笔墨含情。清新的语言是指那些有形象的描绘、美妙的比喻、清新的语句,读起来又具有音韵感的语言。优美的语言是指简洁、流畅但又有真情实感的语言,所以也是笔墨含情――能以情动人的语言。优美、清新的语言不仅要求表达有新意,而且要含意很深。
  四、精心修改学生的参赛作文。
  适应竞赛“百里挑一”的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参赛作文进行精心修改,提炼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参评竞赛作文的评委不少是学者、作家、文学评论家、诗人,他们对文章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的要求很高。与平时作文相比,征文的篇幅应长些,思想的挖掘上应更深些,故事情节与描写应更曲折、更细腻些,文笔应更成熟些。
孔子批判弟子曾参的故事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1-24 22:36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曾参与父亲曾晳一同在瓜地里劳作,曾参稍不留神,斩断了瓜苗的根。曾晳看到儿子不知爱惜物力,做事不谨慎,举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参的背部打去。

曾参见父亲因自己做错事而生气,心里很惭愧,也不逃避,就跪在地上受罚,可身体承受不住,便晕倒在地,不省人事,过了很久才慢慢苏醒过来。

曾参刚睁开眼睛,就想到了父亲。为让父亲安心,他欢欢喜喜地爬了起来,整理好衣冠,恭恭敬敬地走到父亲面前行礼,向父亲问道:“父亲大人,刚才孩儿犯了大错,使得父亲费了很大的力气来教育我,您的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吧?”

父亲听了儿子的问候,又见儿子似乎没有什么大碍,也就放了心。

曾参退回了房间,拿出琴开始高声弹唱起来,他希望欢乐的音乐与歌声能传到父亲耳中,让父亲更加确认自己的身体无恙,可以安心。

听到这件事的人都很敬佩曾参对父亲的孝顺,可孔子很不高兴,对门下的弟子们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弟子们有些奇怪。

曾参知道后,内心很是惶恐不安,先生如此生气,一定是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仔细检点反省,却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于是,他就请其他同学去向老师请教。

孔子对前来请教的弟子说:“舜在侍奉他的父亲瞽瞍的时候非常尽心,每当瞽瞍需要舜时,舜都能及时地侍奉在侧;但当瞽瞍要杀他的时候,却没有一次能找到他。如果是小的棍棒,能承受的就等着受罚;可如果是大的棍棒时,就应该先避开。”

“这样,瞽瞍就没有犯下为父不慈的罪过,既保全了父亲的名声,舜也极尽自己孝子的本分。而如今,曾参侍奉他的父亲,却不知爱惜自己的身体,轻弃生命直接去承受父亲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回避。倘若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么?哪有比这更不孝的呢?”

弟子们一听,深受教育,都觉得先生说得正确,就把先生的话告诉了曾参。

曾参感叹地说:“我真是犯了大错呀!”于是就亲自前来,很诚恳地向先生拜谢并悔过。

孔子弟子曾参是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3-12-03 21:29
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之一。他上承孔子道统,下启思孟学派。曾参最广为人知的是他的孝道。《二十四孝》里,就记载有曾参行孝的故事。一天,曾参到山里砍柴,家里忽然来了客人,曾参的母亲不知道该如何招待,心急之下,就啮咬自己的手指。这一啮咬,正在砍柴的曾参就感到一阵心痛,他立马背起木柴赶回家,跪在母亲身前,询问母亲是否身体不舒服。他母亲说,我不知怎么招待客人,就只好啮咬手指,希望你能够得到感应。这个故事有个成语,叫“啮指痛心”。
三孔联票参观颜庙
1个回答2024-02-28 06:33
三孔就是三孔吧 没别的 再说看完三孔别的 庙 没啥看头了 比孔庙小太多了
《论语》里孔子的学生中有哪些参与了与孔子的对话?
3个回答2023-11-26 11:15
我初步统计过,有二十个左右,如子贡(端木赐)、子路(仲由)、颜路、颜回、冉雍(仲弓)、子容(南宫适)、曾皙、曾参、子西(公西华)、冉求(冉有)、子游、子夏(卜商)、子张(颛孙师)、司马牛、樊迟、原思(原宪)、宰我、漆雕开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