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民族舞曲

哥萨克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1个回答2023-04-17 23:25
哥萨克就不是一个民族的概念,而是一个跨越种族的集合体 。
哥萨克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种
1个回答2022-12-25 19:21
哥萨克是一个民族
人种是: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这样划分
哥特 哥萨克 哈萨克这三个民族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啊?
1个回答2022-09-27 11:28
哈萨克族的圣母为里科塞伦维奇,她也是哥萨克和哥特族的圣母
哈萨克族有哪些民歌?
1个回答2022-10-09 14:58
玛依拉 我的花儿 燕子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黑走马 黑眼睛 亲爱的 我的宝贝

知道的就这些了。。。
有关民族团结的诗歌哈萨克语
1个回答2024-01-20 14:54
歌一:七绝·题民族团结柱

根根相望敬如宾,连起长龙连起心。
各个族人都盼望,团结才有太平音。

诗歌二:民族团结的诗歌

我正在写诗。
我要歌颂祖国,
歌颂她的美丽。
我愿化作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
永远地歌颂着你:
我的母亲――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龙,腾飞吧,21世纪是蚂迅你主演的舞台!

诗歌三:民族团结之歌

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胡羡盆,
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
五十六窑砖瓦筑成一栋房,
五十六车矿石炼成一炉钢。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就能把祖裤物拍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7 23:15
卡拉角勒哈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居住区。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意为“黑色的走马”。哈萨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支翅膀”。马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而“黑走马”更是马中尤物,它形象剽悍雄壮,通体黑亮,走时步伐平稳有力,姿势优美,蹄声犹如铿锵的鼓点。骑上黑走马,犹如进入一种艺术境界,人在舞,马亦在舞。由此而形成了以卡拉角勒哈命名的民间舞蹈和同名乐曲。
“鹰舞”是哈萨克族具有典型特色的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阿勒泰地区的阿贝坦乡和布尔津一带。
  长期以来,哈萨克人除放牧以外,狩猎也是必不可少的生产手段。而猎鹰就是猎人在狩猎时最亲密的伙伴,好的猎鹰可以用来抓黄羊、野兔、狼和狐狸,因此,哈萨克人对鹰有着非常特殊的喜爱。养鹰和驯鹰不仅是作为谋生的技能,也被认为是男子汉最好的娱乐,和顽强刚毅性格的主要标志。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着许多赞美猎鹰的诗歌和乐曲,而鹰舞则是用舞蹈来表现山鹰勇猛无畏形象的代表作。
 “熊舞”哈萨克语为“阿尤毕依”,流传托里一带哈萨克人中间。托里的哈萨克族属克烈部落,原游牧在阿勒泰地区,清同治年间,即公元1862年以后,其中一部分由阿勒泰迁至托里。现在,托里有熊舞,阿勒泰也有熊舞,说明这个舞蹈原是克烈部落的传统舞蹈。但托里的熊舞经过一百多年的流传发展,已独具风格。
 “抵角戏”流传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能歌善舞的哈萨克人,结合牧区生活和劳动生产,创造了许多矫健优美的似兽舞蹈。其中表现最多的是鹰、马、羊和熊,并赋以不同的涵意:鹰地圣洁的象征,马和羊是日常生活的指靠和庇护者,而熊则被当作贪婪、诡诈的典型。虽然各种似兽舞蹈因表演者的认识和表现对象的不同,寓有不同的内涵和感情色彩,但总的来说,都具有神礅模拟逼真,形象生动,舞蹈动作舒展奔放;、顿挫有力的共同特征。
  抵角戏是模拟山羊形态的舞蹈,一般在喜庆聚会之日表演。
  擀 毡 舞
  “擀毡舞”是哈萨克族女子舞蹈,传播甚广,伊犁、阿勒泰、塔城、木垒、巴里坤和乌鲁木齐等地哈萨克族聚居区都有流传。
  哈萨克族人民长期从事畜牧生产,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那特殊的环境中,哈萨克女子担负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如烧茶、做饭、挤奶、舂米、剪羊毛、擀毡、捻线、织布、绣花等等,她们用灵巧的双手装扮毡房,美化生活,终年忙碌,在牧民家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每当喜庆佳节,哈萨克族牧民团聚一堂欢歌赛舞时,勤劳能干的妇女们,十分自然地就把她们最熟悉的劳动动作即兴地揉进舞蹈表演当中去。然后又经过历代民间艺人不断加工提高,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表现劳动和草原生活的舞蹈,这就是擀毡舞和“挤奶舞”、“绣花舞”、“剪羊毛舞”等等舞蹈的来源和发展过程。这些舞蹈在民间也统称之为“劳动舞”。

  挤 奶 舞
  “挤奶舞”是哈萨克族劳动舞的一种,在哈萨克族聚居区广为流传。舞蹈表现哈萨克族妇女制做奶茶的全过程,从挤奶、搅奶……直到献奶茶。主要由女性表演。舞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将劳动过程揉进哈萨克族民间舞蹈里,加之表演中的即兴发挥,使其成为独具草原特色的哈萨克族民间舞。
  绣 花 舞
  “绣花舞”是哈萨克族劳动舞的一种,表现哈萨克族妇女在繁忙的生产劳动间隙,精心绣制巧夺天工的各种服饰和装饰品美化生活。舞蹈动作比较简单,都围绕着绣花的过程来展开,如“捻线”、“理线”、“穿针”、“绣花”和“梳头”、“照镜子”等,随意性比较强。
哈萨克民族的习俗
1个回答2024-02-12 17:58
住房:春、夏、秋三季为圆形毡房,冬季为平顶土房或木屋。饮食以肉食和奶食为主,马奶子是名贵饮料。

  服饰: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多用羊皮缝制大衣。妇女夏天穿长的花布连衣裙。冬天外罩对襟棉大衣;年轻姑娘爱穿绣花套裤,喜欢用银制品做装饰。

  婚俗:同一部落的人不能通婚,结婚举行仪式,亲友前来祝贺。

  丧葬:先用清水净身,再用白布裹身,土葬。

  节日:主要节日除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外,送旧迎新的诺鲁孜节也十分隆重。

  礼节:重视友谊,热情好客,对来访和投宿的客人都给以殷勤招待,招待来客要拿出家里最好的食品,对贵宾要宰杀黄头白身的活羊;进餐时,主人先把羊头人面前,以示尊敬,客人把盘中的羊头取起后,割一片羊头右颊面上的肉给座中年长的主人,再割一块羊耳给主人家的小孩或妇女,然后自己随便割一块肉吃,再把羊头原盘捧还给主人。

  禁忌:不要当面数主人家的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不能骑马进入羊群;晚辈不准当着长辈的面喝酒;青年人不得直呼长辈的名字;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绝对不准跨过或踏过餐巾;切忌坐床上,要跪坐在地毯上;交谈和吃饭时,最忌讳擤鼻涕、挖鼻孔、吐痰、剪指甲和打哈欠等;忌背后说人坏话和对朋友不忠实;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吉利;忌食猪肉、驴肉、狗肉、自死的牲畜和一切动物的血;忌讳客人在门口下马,更忌讳骑快马到门口下马,因为这意味着报丧事或其他不吉利的消息。
哥萨克是哈萨克吗?
2个回答2022-05-03 17:51
哈萨克语没有方言好不好!
哈萨克民歌与哈萨克人的生活
1个回答2024-01-24 18:57
哈萨克族民歌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塔城地区以及木垒、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及乌鲁木齐等地,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有自己的语言,1959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哈萨克族民间流传许多古老的诗歌、故事、谚语、格言。著名的史诗《萨里海与萨曼》、《阿尔卡勒克英雄》等流传于世。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民歌在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哪里就有歌声。哈萨克族民间音乐按照传统可分为“奎衣”和“安”两大类,所谓“奎衣”就是器乐曲,“安”就是歌曲。“奎衣”主要是用冬不拉演奏,一般说这些乐曲都是单个的小型乐曲,也有由若干个乐曲联结演奏的套曲。“安”(歌曲)又可以根据内容和演唱场合而分成若干类。从音乐上讲,“安”一般都比较短小,曲调优美动听,易于上口。

  按照哈萨克族的习惯,在祝贺新生婴儿诞生时要唱“祝诞生歌”;婚礼中要唱一整套的“劝嫁歌”、“揭面纱”等饶有风趣的“婚礼歌”;亲友离别时要唱“别离歌”;节假日亲朋相聚要相互对唱;亲人去世要唱“送葬歌”。从这个意义上说哈萨克人的一生都是伴随着歌声度过的。

  职业的吟唱诗人被称作“阿肯”,因为他们经常是站在广大群众一边,因而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重。每年在牧群转移至夏牧场,草茂畜壮的季节,都要举行传统的“阿肯弹唱会”。这是一种演唱和诗歌即兴创作的大比赛,届时,各地的“阿肯”要在众人面前以自己拿手的歌曲曲调:即兴填唱,互相盘问。根据双方对歌的情况,最后由裁判裁定胜负。

  著名的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我的花儿”……等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wojiu我就找到了这些
哈萨克民歌与哈萨克人的生活
1个回答2024-01-22 00:00
哈萨克族民歌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塔城地区以及木垒、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及乌鲁木齐等地,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有自己的语言,1959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哈萨克族民间流传许多古老的诗歌、故事、谚语、格言。著名的史诗《萨里海与萨曼》、《阿尔卡勒克英雄》等流传于世。
  哈萨克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民歌在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哪里就有歌声。哈萨克族民间音乐按照传统可分为“奎衣”和“安”两大类,所谓“奎衣”就是器乐曲,“安”就是歌曲。“奎衣”主要是用冬不拉演奏,一般说这些乐曲都是单个的小型乐曲,也有由若干个乐曲联结演奏的套曲。“安”(歌曲)又可以根据内容和演唱场合而分成若干类。从音乐上讲,“安”一般都比较短小,曲调优美动听,易于上口。
  按照哈萨克族的习惯,在祝贺新生婴儿诞生时要唱“祝诞生歌”;婚礼中要唱一整套的“劝嫁歌”、“揭面纱”等饶有风趣的“婚礼歌”;亲友离别时要唱“别离歌”;节假日亲朋相聚要相互对唱;亲人去世要唱“送葬歌”。从这个意义上说哈萨克人的一生都是伴随着歌声度过的。
  职业的吟唱诗人被称作“阿肯”,因为他们经常是站在广大群众一边,因而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重。每年在牧群转移至夏牧场,草茂畜壮的季节,都要举行传统的“阿肯弹唱会”。这是一种演唱和诗歌即兴创作的大比赛,届时,各地的“阿肯”要在众人面前以自己拿手的歌曲曲调:即兴填唱,互相盘问。根据双方对歌的情况,最后由裁判裁定胜负。
  著名的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我的花儿”……等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wojiu我就找到了这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