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耨耨

水耕火耨
1个回答2024-02-11 04:20
没有什么故事,这只是一个词儿而已呀,是早期农业不发达时的农耕方法。



它的特点是非常原始,水耕即是不用牛耕、也没有现今大家熟悉的田字地格,一般是在有水的地方或者被有水的地方围绕着的土地上耕作;火耨即是不用施肥,以焚烧之法除杂草。这种方法生产效率低下,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了,“耨”字现在还有几个人会写?一般都用“刀耕火种”,同一个意思。
火耕水耨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9 03:34
发音 huǒ gēng shuǐ nòu
释义 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淮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示例 诸欲修水田者,皆以~为便。(《晋书·食粗陪货志》)
词义:用火烧悉凳告开一睁明片空地后播种,然后为了除去空地的杂草再引水入田的耕作方式
什么是火耕水耨?
1个回答2024-02-27 03:35

火耕水耨是古代一种耕种方法,即烧去杂草,灌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复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所谓火耕水耨也。

火耕水耨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7 00:09
词目 火耕水耨
发音 huǒ gēng shuǐ nòu
释义 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示例 诸欲修水田者,皆以~为便。(《晋书·食货志》)
词义:用火烧开一片空地后播种,然后为了除去空地的杂草再引水入田的耕作方式。具体方式或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田里的野草与蓬蒿,再下种,谓之火耕。待禾苗长出七八寸后,及时将伴生的杂草去除,再将水灌入田中淹没并闷死杂草,使之腐烂成为肥料以助稻秧生长。这种稻作技术需要良好的人工灌溉条件,同时将除草与汇肥有机结合起来,显然已非原始的稻作农业所能拥有的技术,而是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淮南水利事业的发展,稻作技术到达一定水平的表现。[1]
耨外文波赛叫什么歌名
1个回答2024-03-23 03:17
耨耨 学名:欧李(钙果)

是东北特有的野生果树。果红色,形似大樱桃,味酸甜似李子。

特性:欧李(Cerasus humilis ),蔷薇科樱属,矮小灌木,高0.4—1.5米。小枝灰褐色或棕褐色,叶片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2厘米,中部以上最宽,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有单锯齿或重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被稀疏短柔毛,花单生或2—3花簇生,花叶同放。花梗长5一10毫米,花瓣白色或粉红色,长圆形或倒卵形;雄蕊30—35枚,核果成熟后近球形,红色或紫红色,直径1.5—1.8厘米;核表面除背部两侧外无棱纹。花期4—5月,果期6—7月。
耨的同音字有哪些
2个回答2022-08-06 01:45

耨 nòu

同音字有:啂 槈 檽 獳 耨 譳 鎒 鐞

火耕水耨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12-07 05:33
意思是用火烧开一片空地后播种,然后为了除去空地的杂草再引水入田的耕作方式。具体方式或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田里的野草与蓬蒿,再下种,谓之火耕。待禾苗长出七八寸后,及时将伴生的杂草去除,再将水灌入田中淹没并闷死杂草,使之腐烂成为肥料以助稻秧生长。这种稻作技术需要良好的人工灌溉条件,同时将除草与汇肥有机结合起来,显然已非原始的稻作农业所能拥有的技术,而是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淮南水利事业的发展,稻作技术到达一定水平的表现。
阿耨达池的介绍
1个回答2022-11-02 07:40

阿耨达池: 阿耨达,梵名Anavatapta ,巴利名Anotatta 。相传为阎浮提四大河之发源地。又作阿耨大泉、阿那达池、阿那婆答多池、阿那婆踏池。

问吧提问, 嗯耨死内呀 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1-13 03:32
就是累死你了的意思
耨在佛经的读音是nòu还是nùo?
1个回答2022-12-04 16:02

nòu 。阿耨[ā nòu] 佛教语。意译为极微,今译为原子。

耨,古代锄草的农具。形似"V",两刃部有细锯齿,便于切割草的根茎。两翼满饰凹槽,有梯形穿孔用于固定,装柄后用於除草,便于植株间来回运动,不致于伤及农作物。

扩展资料

组词

1、针耨

[zhēn nòu] 

谓以针代耨,替人作针线来维持生计。

2、耕耨

[gēng nòu] 

耕田除草。亦泛指耕种。

3、水耨

[shuǐ nòu] 

灌水除草。古代的一种耕作法。

4、笃耨

[dǔ nòu] 

亦作“笃傉”。亦作“笃禄”。香木名。树如杉桧,羽状复叶,夏日开小花,圆锥花序,切破其茎,则树脂流出,香气浓郁,名笃耨香,可作香料及供药用。

5、耒耨

[lěi nòu] 

犁与锄。亦泛指农具。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