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快书历史渊源付永昌

董永传说的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2-25 10:57

董永传说历史上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的民众生活相结合。
历代的典籍中,记载东台西溪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内容数不胜数,并多有发展演变。
董永行孝的动人故事被编入很多戏曲中,较早的为明代传奇剧《织锦记》,最有名的是黄梅戏《天仙配》。
1952年,由洪非等人重新将黄梅戏《天仙配》剧本进行了改编。戏中塑造了老实憨锋扰则厚的董永、善良美丽的七仙女、相互帮助的仙女姐妹、刁钻刻薄的傅员外、无情狠毒的玉皇大帝等生动形象,再加上优李唤美的舞姿、动听的黄梅调,无不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特别是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出色表演,让董永遇仙这个民间传说故事更加引人入银棚胜,七仙女艺术形象得以人人皆知。
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间,董永故事一直成为拥有广大受众的俗文学(如说唱、戏曲)以及后起的影视文学创作追逐的题材,出现了电影黄梅戏《天仙配》等影响广远的作品。

永和红枣的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3-06 15:45

1997年10月,在山西省首届干果经济林产品评奖展销会上,永和木枣被评为“山西十大名枣”。2007年10月,永和县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特色农产品(红枣)生产基地县。同年12月,永和县乾坤湾有机红枣被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专业委员会认定为2007年度有机转换产品。

永和园的名人渊源
1个回答2024-06-22 10:10

历史名人与永和园
永和园在其发展历史上,还与多位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朱自清最爱永和园烧饼
熟悉永和园的“老南京”都知道,秦淮八绝之中就有永和园的鸡汁干丝和蟹壳黄烧饼,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两样吃食竟然还成就了中国散文双璧《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923年8月的黄昏,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因为喜爱永和园的茶点,他俩在游览前不忘到雪园(永和园)吃小吃,“在茶店里吃了一盘豆腐干丝,两个烧饼之后,以歪歪的脚步踅上夫子庙前停泊着的画舫,就懒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郁蒸的江南,傍晚也还是热的……”俞平伯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提及的豆腐干丝和烧饼,正出自雪园。
朱自清对于永和园的烧饼更是念念不忘,三年后他还深情地说,“我倒是觉得芝麻烧饼好,一种长圆的,刚出烧,既香、且酥、又白……”把永和园的烧饼描绘得惟妙惟肖。
侯宝林表演“武松打虎”  
上世纪五十年代,梅兰芳带着家人来到永和园茶社,品尝向往已久的风味小吃,食客们很快认出这位京剧大师,一传十、十传百,店堂内外很快挤满热情的顾客和戏迷。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一天,曲艺表演艺术家侯宝林慕名来到永和园,刚跨进门就被茶客们认了出来,“来一段!来一段!”店堂里顿时“沸腾”起来,被南京人热情所感染的侯宝林即兴在店堂里说了一段《武松打虎》,赢得满堂喝彩。

渊姓起源,我姓渊,请问起源于哪里?有何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3-08-06 06:36
我也姓渊,叫渊泉
南山的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3-09 23:30

蜀汉时,刘备曾在南山之上设置关隘。
常璩《华阳国志·巴志》:“ 禹娶於涂 ,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渝郡涂山,禹后家也”。
杜预:“巴国有涂山,禹娶于涂山是矣。山足又有古黄葛树,下有黄葛渡”。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 江之北岸有涂山 ,南有夏禹庙、 涂君祠,庙铭存焉”。

花儿的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3-15 01:31

花儿其实是学术界的一种叫法,我们当地人叫做“漫花儿”,更准确地说叫“漫花”,由于当地发音多带“儿”音,所以“漫花”外人听起来就是“漫花儿”了。从叫法上就道出了“花儿”的关键在于“漫”,与我们常说的“漫谈”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花儿会”这天,青年男女就会背上干粮,到附近的山中去“漫花儿”,类似其他地方的赶庙会或踏青。他们以歌会友,或单打独唱,或一问一答,互相对唱,总之不拘泥于任何形式,非常自由而“散漫”,所以叫做“漫花儿”。
花儿又名少年,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多民族民歌,因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花儿产于甘肃临夏,并流行于甘、青、宁、新等地区,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作为花儿的发祥地和最主要的传唱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岷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花儿之乡”称号,康乐县和和政县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和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永靖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民歌考察采录地。其中甘肃临夏更是花儿的故乡,在2009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花儿,连同我国申报的其他2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道获准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日两国有哪些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5-25 06:33
最早似乎葡萄牙开山鼻祖是卡斯蒂尔(莱昂看)的一个小领主,后来在反伊斯兰的收复失地战争中收复了今日葡萄牙北部随后开始独立化,后来在因亲眷关系多次介入西班牙诸国的争斗后最后取得宗主国同意而独立并收复了今天的葡萄牙南部,奠定了葡萄牙国家版图的基础和独立的地位。期间曾被西班牙以独立前曾是形成西班牙的莱昂国家的领主为名被吞并,但是当时由于葡萄牙的海外贸易和经济实力重新恢复,资产阶级不满受西班牙对外战争拖累以及哈布斯堡西班牙的势力持续下降,葡萄牙最后复国并独立至今。
新化山歌的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2-10 22:30

据专家考证,新化山歌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以前的先秦,盛兴于7-13世纪(唐宋),流行于14-19世纪(明清)。新化是古梅山峒蛮的中心地带,10世纪前(宋代以前)为苗、瑶聚居地。至10-13世纪北宋开发梅山,汉族不断迁入,苗、瑶、汉多民族文化逐渐融合。在勤劳耕作之余、喜庆节日、婚娶祭丧之时,梅山先民常以山歌抒发感情,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代表作——新化山歌。

舟山的别名以及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3-01-29 19:50
海中洲,甬东,昌国!
乐队的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2-16 22:40

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乐队是汉代(公元前206——公元8)的鼓吹乐,和唐代(公元618——公元907)的燕乐乐队。鼓吹乐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善于演奏粗犷豪放的音乐,而燕乐乐队是以丝竹细乐,善于演奏细腻文雅的音乐。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起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大量存在,深受市民爱戴的戏曲和曲艺都有了自己的伴奏乐队。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民间又有了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的吹打音乐。
另外纯乐队的形成,也是经历了清唱到纯乐器演奏这样的一个历程。如:广东(中国南方)音乐,出自粤剧,福建(中国东南方)南音,出自古老的南田,潮州(中国南方)苏锣鼓,出自潮汕一带的汉剧等等。
在中国绚丽多彩的民间乐器中,兄弟民族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演奏《十二木卡姆》的西北乐队,用各种芦笙组成的西南芦笙乐队以及用马头琴、四胡、三弦等组成的北方乐队等等,这些乐队的形式也被各地乐队所采用。
新中国成立国以来,随着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陆续建立了一些新型的民族乐队,这些乐队体现了历史上保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具有鲜明的音响、音色的独特性和施展民族风格演技的可能性,它的优势已十分明显,新型民族乐队与古代民间乐队一样继续发挥重要和良好的作用。它已经以崭新的姿态步入世界舞台。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