饽饽说

花饽饽家常做法,正宗花饽饽怎么做
1个回答2024-03-05 13:07
1
牛奶或者水加热成温水状,打入鸡蛋,加入食用油、酵母搅散后加入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紫薯面团也是这样做,

只是事先要将紫薯蒸熟,压碎,调入面团中即可。带醒发后就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做花样馒头了

2
事先声明哈,这是橡皮泥演示的,

将醒发好的两色面团分别揉搓排除空气。这款花饽饽其实用大枣做很好,家里没有大枣,我就用面团做了

3
取一块面团擀成厚薄均匀的圆面皮

4
将面团围着周边剪开一厘米左右的流苏状,一定要是3的倍数哈。--我这个橡皮泥不太好摆弄,大家领会做法就是了

5
每三个流苏捏在一起。--—我这个橡皮泥不太好摆弄,成型有点儿难看,大家领会做法就是了,要是面团会很好做的

6
取两色面团,一色揉搓成细长条,一色做成大枣状,或者直接用大枣哈

7
将细长条的面团缠绕到大枣状的小面团中间形成玉带状

8
将上面做的大枣状小面团放到步骤5做好的面皮上,围绕着面皮的外围摆成圆圈状

9
再取一块适合放到上面做好的底托中间的面团,团成圆球,这个面团里可以包裹一些家人喜欢的馅料

10
在面团上用手指捏一个凸起,

11
在那个凸起的地方中间用筷子或者手指挑出一个圆洞洞

12
再取一个大枣状的小面团放到上面那个洞中

13
将上面这个做好的独枣面团放到步骤8那个底托中间就是了

14
再次醒发蒸熟的成品

花饽饽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3-11 11:46

胶东花饽饽的由来是源于古时候的祭祀活动。

具体如下:

大饽饽,汉族面食,古代时多用于祭祀,现在的胶东地区春节仍用于祭祖摆供,多产于山东的胶东半岛,流行地域为烟台、威海、日照等地,又称大枣饽饽。  

大枣饽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麦子种植,历史来源悠久,从有麦子开始,就开始有了祭祀。公元前6世纪,当开天辟地的时期,轩辕开辟了农业,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了麦子,但是没有在全国普及起来。

在战争时期,农民为了纪念轩辕,就开始有了饽饽,以做出来又香又大的花饽饽来表达自己对轩辕的感激与崇敬。饽饽的来源,是从祭祀开始的,主要是祭天、祭地、黑白喜事的祭奠,祭品以枣饽饽为主。在明朝时饽饽已经在全国普及开来,家家户户都会做,都能做。  

花饽饽怎么画
1个回答2024-03-11 20:28

花饽饽的画法如下:

第一步:画出花慧裂模馍馍。

第二步:画出蒸屉的内部线条。

第三步:画出蒸屉。前缓

花饽饽,是一种特别的馒头。它是山东胶东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传统美食,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时候,人们都要蒸制花饽饽进行祈福和纪念。

花饽饽,如同字面意思,就是一种以面粉为原料做成花朵形状的馒头。选择优质小麦磨成面粉来和面、蒸制,再以新鲜的果蔬汁液做天然色素,让花饽饽颜色鲜亮。花饽饽有美好寓意的动物,比如龙、凤、鱼等,不仅外形独特,还筋道好吃。

花饽饽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在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有了机器,制作花饽饽更加简单。花饽源肆饽不仅外形靓丽,也非常便于保存。过大年蒸饽饽是山东的年俗之一,寓意让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

制作花饽饽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需要多道工序,过程漫长而烟火气十足。先将新麦子磨成面粉,然后在面粉中加上鸡蛋、白糖、花生油和水等,开始和面。接下来的步骤更不能偷懒了,因为只有花足够的时间和力气,才能揉出筋道的面团。

给老妈吃饽饽是什么歌
1个回答2024-02-21 15:46
儿童歌。儿童歌是给儿童听得给,目的是在儿童听歌娱乐的过程中也能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给老妈吃饽饽这首儿童歌是为了教儿童能够养成孝顺父母的美好品德。
怎样做花饽饽
1个回答2024-03-12 08:10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大节,各地区都有不同的传统文化习俗,山东地区的胶东花饽饽就是其中之一,过去没到腊月二十五六,家家户户蒸馒头,现在物质生活提高,购物方便,很多都是购买现成的春节食品,虽然省事,却也少了忙年的乐趣,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创新,我愿意出一份小力,每年都是亲手做过年馒头,体会忙年的乐趣

想要做出一个好吃的花饽饽必然是要研究下它的制作流程,首先和面的时候就要选用山东本土的面粉,用老一辈人的话说,这样蒸出来的饽饽才会香甜筋道,有正宗的齐鲁味;选好面粉后接下来就是调面了,俗称打“搅子”,其实这一步是相当考验我们技术的,多一刻则面稠少一刻则面稀;最后揉面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反复地揉,把筋膜揉出来,这样才能将麦子原有的麦香挥发出来,并且出锅后的“饽饽”才会紧实不松软,口感有嚼劲,加之小麦自身的香味在口腔弥漫,每次出锅我都恨不得一口气吃上仨。

冒着热气的饽饽是上色的最好时机,一旦饽饽凉了就很容易串色!一般来说,我们想要什么颜色的饽饽提前准备好蔬菜水果汁就可以了,像是火龙果、菠菜汁、南瓜汁都可以被用作调色,毕竟自家吃的话,健康还是最为重要的,不建议大家为了花色去买那种食用色素。

花饽饽的来源
1个回答2024-03-06 02:45
       胶东花饽饽源自民间,植根于人民生活,已成为民俗风情独特的表现方式。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创新,如今的胶东花饽饽不仅以食用为目的,而是多用于庆祝、祭祀和馈赠等民俗活动,逐渐渗透到某些饮食文化习俗并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并其审美观赏价值越来越得到加强。人们透过这些花饽饽,仿佛看到胶东庄户人家浓浓的乡情,同时也能感悟到文登地域民间老百姓绚烂质朴的乡土文化。


   

     在胶东,过年最有年味的莫过于吃那白白胖胖的大饽饽。过大年,蒸饽饽,期盼来年的日子蒸蒸向上、红红火火。大约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各家就开始蒸大饽饽了,一直能持续到年根,每家都蒸上好多,整个正月都不用做面食了。       过大年蒸饽饽是胶东年俗之一,寓意让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在山东省胶东地区,每到过年时间,家家户户都会赶制或者定做胶东花饽饽迎接新春佳节。

小孩子过百岁的小花饽饽怎么做?
1个回答2024-03-15 06:21

用面粉合成面团。,捏成小花馍馍的样子,放入锅里蒸15分钟就可以啦。

开口枣饽饽的家常做法?
1个回答2024-03-05 20:18

在揉好的饽饽上面用刀划口,洒上少许干面后捏上口,再在饽饽上面放上枣,用手将枣按一按,等待上锅蒸就可以了。

为什么过年要吃大饽饽??
1个回答2023-11-09 02:13
阴历的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按中国的古老习惯),也是吃得最完满最舒心的一天。

为了这一天口福,要提前准备好几天:要提前买好鱼肉、蒸大量的饽饽,尤其是饽饽要做出好多的花样来:圣鸡、刺猬、元宝、枣饽饽等等,年前的饽饽要蒸的多多的,要一直能坚持吃到二月二才可以,在此期间如再动锅蒸馒头,是要遭人耻笑的,并且也隐喻着这一年的运气不好。

这些美丽精致的馒头中,最重要的一种是被称为圣虫的一种,就是蒸一个蛇形的馒头,等到二月二便由主妇偷偷放到面缸中,大家即使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你呢千万要闭紧嘴巴,万一不小心说出了圣虫这一不可亵渎的名字,或是向人炫耀了你的面缸,那么你就罪责难逃、万恶不赦了:倘若这一年粮食没有着落,那便全是你的罪过,原因呢,来源于这个传说:

有一个过门不久的媳妇在婆家做饭,每日从面缸舀面,却总是不见少,这个好奇的媳妇便问婆婆:“婆婆啊,咱们家的面缸里的面怎么总不见少啊?”第二天打开面缸已是空空如也,问婆婆,婆婆只是怪她,说是因为她多嘴好问,被圣虫听到心中不悦,搬家走了,圣虫既去,好运便也走了。

我不知道最后那婆婆将这多嘴的媳妇如何了,面缸的满和空是婆婆搞得手脚也难说,不过从这个对圣虫勿要多言的忌讳中,无非是警告你平日少开“尊口”,特别是身为人妇,而其中也包含了中国人“人怕出名,猪怕壮”的怕露富的心理吧,唯恐别人知道自家家底(过去粮食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家庭贫富的重要标志之一),故此编造这样一个故事唬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和过分好奇的人们,发展到最后,就寄托了人们希望能拥有吃不完的粮食的愿望,希望能有一个垂怜众生、大慈大悲的神灵赐福于他们,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充满神秘而又恐惧色彩的仪式,成为一种禁忌。
春节的饽饽有什么不同?
1个回答2023-12-26 01:56
北京话,煮饽饽就是煮饺子。饺子是直隶省的说法。后来因为饺子这个词比较吉利,加上北京人说煮饽饽,外地人也听不懂。随着时代变迁就也叫饺子了。梁实秋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北京人,所以他书里用的是煮饽饽的这个词。
山东花饽饽
每逢春节,蒸上几大笼屉饽饽,是山东尤其是胶东半岛的传统。面粉要备上好几斤,鸡蛋只取蛋清,牛奶放在碗里待用。温水倒入面盆,水汽与面粉相遇,热腾腾、忙碌碌,一代人记忆里的年味儿,就从这里开始了。

食物紧缺的年代,过年走亲串门带上两个白面饽饽,就是最好的礼物了。后来生活富裕了,饽饽的创意也丰富起来。裂开三瓣的枣饽饽,象征笑口常开、早生贵子;老人过寿要蒸寿桃,象征着添寿、增福;小孩儿满周岁,要抓周儿,象征着考取功名、前程远大……
花饽饽在山东各种节日都有广泛应用。如过年用的“枣饽饽”、正月十五的“圣虫”、定亲的“鸳鸯”、老年人过生日的“寿桃”等等。针对节日的不同,花饽饽的造型也千变万化。心灵手巧的山东人能够让不起眼的面团在自己的手中变成龙、凤、老虎、牡丹花、哪吒等等各种造型,甚至依时而变,创作出更加符合年轻人喜好的动漫卡通、花朵绿植和场景化造型。有人说,给山东人一个面团,能捏出一个“平行宇宙”!
如今,山东的大馒头,成了香饽饽。网红“山东花饽饽”早已脱离“土味”年货的身份,也不仅是“温饱”和“吉祥语”的功能,而是升华成为一种山东的文化创意代表,向全世界彰示山东人民的辛勤智慧。有饽饽的地方就是家。这个别样的中国年,流动的山东花饽饽承载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