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大鼓的沿革

西安鼓楼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6 19:23

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钟楼早建4年 。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和钟楼相距仅200米,互相对应。
主持修建鼓楼的人是长兴侯耿炳文、西安知府王宗周,据说是在微雨朦胧之中为鼓楼工程奠基的。清康熙三十八年(渣行银1699年)、乾隆四年(1740年)曾先后两次重修。据乾隆五年《重修西安鼓楼记》载,上年陕西小麦丰收,“带历陇有赢粮,亩有遗秉,民不俟命”,出现了“男娶女归,礼兴讼息”的太平景象,于是效法古事“盛世修史,丰年盖楼”,重整鼓楼。长安县令王瑞具体负责修缮事宜。
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如宴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声音。咸宁名儒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

北京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1-18 10:23

北京大名府故城始建于公元360年,经历了9个朝代的兴衰变迁,历史上被誉为“河朔重镇”“北门锁钥” 。
宋朝时作为陪都,史称“北京大名府”。公元1401年,漳河、卫河齐发大水,水位高于城墙,淤泥一丈多深,整个城池圮于这场洪水。因为此城是一次性水毁,建筑基址、宫舍布局、街区民房大都保持原貌,现北京大名府故城遗址所有宫殿区内的坑壁上都有内涵丰富的文化层,宋代五大窑的瓷片俯拾皆是。
北京大名府是宋朝的陪都,《水浒》里多次提到它,后来被淹没。此座宋城完整地保留在4米之下的黄河河沙之中,一旦出土,会宛如意大利庞贝古城一样震撼。
北京大名府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解放后,曾建大名市。
三国魏阳平郡,北周魏州,唐为天雄军治,五代唐曰兴唐付,晋曰广晋府,又为天雄军,汉改为大名府,周因之,宋仍为北京大名府,建为北京,金曰大名府路,元曰大名路,明仍为大名府,清因之,属直隶省,民国废,故治即今河北大名县。

京山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30 12:51

汉至宋初,今县境南北分治。北部大富水、漳水流域,先后设南新市、新市、富水县;南部溾水、永隆河流域,先后设云杜、新阳、盘陂、角凌、京山县。宋乾德二年(964),富水、京山合并为京山。
京山,因县城东有京源山而得名。县境内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地名是新市。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并且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史前文化。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谷壳、原始建筑遗迹等古文化遗存表明,当时人们已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种植水稻、养殖家畜家禽、纺织手工业等已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秦设郡县,县地属南郡。
西汉,北境大富水流域属安陆县;南境京山河流域属云杜县,云杜县治在今县城新市镇。东汉初,大富水流域从安陆县析出,立南新市侯国,治所在杜城(今宋河镇秦关)。
三国、两晋,县域为南新市县和云杜县分辖。三国时,县域地跨魏、吴,南新市县属魏国,云杜县属吴国。
南北朝,南新市县改称为新市县;云杜县北境(今县东南一带)析出,设新阳县,新阳因在新市之南而得名。梁置新州,并置梁宁郡,州、郡及新阳县治所同在今新市镇。西魏,改新州为温州,以境内有汤堰温泉而得名;改新阳县为南陵县,县治在皂南镇(今天门市皂市镇);分角陵县西境置盘陂县,县治在今永兴镇盘堰畈;改新市县为富水县,又置富水郡,郡县治同在杜城。此间50余年,县域为角陵、盘陂、富水三县分辖。
隋大业三年(607),并角陵、盘陂二县设京山县,这是京山县名第一次出现,其时,县域为京山、富水二县分辖。
宋乾德二年(964),裁富水县入京山县,自此,京山县统领今域。
隋至清代,京山县(含富水县)先后隶属荆州安陆郡、温州、郢州富水郡、安陆府(明代曾先后改为安陆州、承天府)。
民国初属襄阳道,1932年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土地革命时期,京山南部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曾在今雁门口镇台岭村建立京山县苏维埃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京山县城为日伪占据,建立伪政权六年,县周边与邻县结合部分别建立京应、京北、京钟、京钟随、天京潜、京安等县抗日民主政府。
解放战争时期,分别建立京北、京应、京钟随、京安应、天京潜等县。1949年6月,撤销各临时县政权,恢复京山县建制,划属湖北省荆州地区。1994年10月荆沙市成立,转属荆沙市。1996年12月划归荆门市。
民国时期,京山县国土面积3905平方公里,昔有“京山地土宽、管到多宝湾”民谣,县西南属地抵达汉水左岸,从今钟祥市旧口金港口至潜江聂家滩以下,有汉江京山长堤45公里。民国,南部边沿聂家滩、吕家滩划归潜江县。1949年8月,西南永隆河以西385平方公里面积划出,其中多宝、南河、夏家场等地划归潜江县(后转划天门县);长滩埠、吴集、高集、陆家塞、罗汉寺等地划归钟祥县。自此,京山县不再滨临汉水。
1953年,在县西南建湖北省国营五三农场,即今屈家岭管理区,面积173平方公里。1957年,在县西建湖北省国营太子山林场,面积75平方公里。
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
1998年辖新市镇 、永兴镇、 曹武镇、 罗店镇 、马店镇 、宋河镇 、坪坝镇 、三阳镇、 厂河镇、 孙桥镇 、永漋镇 、杨丰镇 、雁门口镇、 钱场镇 、石龙乡、 杨集乡。
2001年3月,撤销杨锋镇划归永隆镇管辖;撤销马店镇划归罗店镇管辖。2001年6月,辖新市、永兴、曹武、罗店、宋河、坪坝、三阳、绿林、孙桥、永隆、雁门口、钱场、石龙、杨集14个镇。
2004年,辖新市、永兴、曹武、罗店、宋河、坪坝、三阳、绿林、扬集、孙桥、石龙、永漋、雁门口、钱场14镇。居民委员会24个,村民委员会411个。

铜鼓乡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1-30 09:09

铜鼓因境内有铜鼓寺而得名,于1950年新建铜鼓乡,1958年撤乡,1961年建铜鼓公社,1966年更名为同心公社,1971年复称铜鼓公社,1983年改为铜鼓乡,1992年9月撤乡,1994年9月复置。
铜鼓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7532 男 9037 女 8495 家庭户户数 4492 家庭户总人口(总) 17524 家庭户男 9031 家庭户女 8493 0-14岁(总) 4733 0-14岁男 2820 0-14岁女 1913 15-64岁(总) 11732 15-64岁男 5664 15-64岁女 6068 65岁及以上(总) 1067 65岁及以上男 553 65岁及以上女 51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7416

澧州大鼓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31 01:59

关于澧州大鼓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周孝王母亲喜欢听故事,为表孝心,讨得母亲欢心,周孝王便时常陪伴母亲左右,还经常边敲桌子,边给母亲讲故事。周孝王孝敬母亲的故事感人至深,令人景仰,其事迹与行为逐渐流传至民间。后来,人们将敲桌子又演化为敲竹筒、敲瓦盆,最终发展成孝鼓,到庄子时已形成了丧鼓。
至今,澧县艺人中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周公治其礼,孔子治诗书,庄子治其打丧鼓。”大鼓声声传孝心,澧州大鼓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孝德孝义。 清朝嘉庆年间,澧州有一落第秀才苏金福(1779年-1842年),因屡试不中而浪迹江湖,结识了不少民间艺人,并爱上了丧鼓艺术。他利用自己的满腹才华对丧鼓进行改革,规范整理了唱腔,定出了一流、二流、三流、慢板、数板等板式,大大提高了丧鼓的艺术表现力。
他后半生致力于鼓词创作,先后改编、创作了《白蛇传》、《半日阎罗》 《白马驼尸》 《京都风云》 《小八义》等20多个唱本,为澧州民间艺人奉作范本。对艺术的痴狂与热爱,奠定了苏金福的大鼓人生。对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也注定了他必然要成为艺人们永远铭记与膜拜的师祖。
从可查的七代艺术师承关系着手,由此推算,澧州大鼓艺术的发展史应在四百年以上。

北京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2-11-15 04:50
汉人。。。。不是汉人。。。。汉人。。。。到底是不是汉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6-03 04:35

南京中医药大学历史沿革

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历经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芹滑江苏新医学孙首哗院、南京中医学院(恢复建制)等历史时期。

1995年,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33个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拥则行有4个一级学科及1个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及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各类在校生2万余名。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仙林、汉中门、泰州3个校区。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6-04 20:52

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历经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江苏新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恢复建制)等历史时期,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开辟仙林校区,2010年列为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2011年成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澧州大鼓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3-12-09 09:29

关于澧州大鼓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周孝王母亲喜欢听故事,为表孝心,讨得母亲欢心,周孝王便时常陪伴母亲左右,还经常边敲桌子,边给母亲讲故事。周孝王孝敬母亲的故事感人至深,令人景仰,其事迹与行为逐渐流传至民间。后来,人们将敲桌子又演化为敲竹筒、敲瓦盆,最终发展成孝鼓,到庄子时已形成了丧鼓。
至今,澧县艺人中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周公治其礼,孔子治诗书,庄子治其打丧鼓。”大鼓声声传孝心,澧州大鼓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孝德孝义。 清朝嘉庆年间,澧州有一落第秀才苏金福(1779年-1842年),因屡试不中而浪迹江湖,结识了不少民间艺人,并爱上了丧鼓艺术。他利用自己的满腹才华对丧鼓进行改革,规范整理了唱腔,定出了一流、二流、三流、慢板、数板等板式,大大提高了丧鼓的艺术表现力。
他后半生致力于鼓词创作,先后改编、创作了《白蛇传》、《半日阎罗》 《白马驼尸》 《京都风云》 《小八义》等20多个唱本,为澧州民间艺人奉作范本。对艺术的痴狂与热爱,奠定了苏金福的大鼓人生。对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也注定了他必然要成为艺人们永远铭记与膜拜的师祖。
从可查的七代艺术师承关系着手,由此推算,澧州大鼓艺术的发展史应在四百年以上。

新会市的沿革
1个回答2024-03-11 07:37

1992年10月8日,经中国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复:撤销新会县,设立新会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新会县的行政区域为新会市的行政区域。(民行批[1992]112号)
1994年1月19日,江门市政府请示广东省政府,提出将新会市礼乐镇划归江门市管辖。2月5日,省民政厅批复同意。3月12日,礼乐镇划归江门市管辖。
2002年6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新会市,设立江门市新会区。原新会市的棠下镇、荷塘镇、杜阮镇划归江门市蓬江区管辖,其余各镇作为新会区并入江门市管辖。(国函[2002]56号)
2002年9月1日,新会区正式挂牌成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