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历史沿革

北京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1-18 10:23

北京大名府故城始建于公元360年,经历了9个朝代的兴衰变迁,历史上被誉为“河朔重镇”“北门锁钥” 。
宋朝时作为陪都,史称“北京大名府”。公元1401年,漳河、卫河齐发大水,水位高于城墙,淤泥一丈多深,整个城池圮于这场洪水。因为此城是一次性水毁,建筑基址、宫舍布局、街区民房大都保持原貌,现北京大名府故城遗址所有宫殿区内的坑壁上都有内涵丰富的文化层,宋代五大窑的瓷片俯拾皆是。
北京大名府是宋朝的陪都,《水浒》里多次提到它,后来被淹没。此座宋城完整地保留在4米之下的黄河河沙之中,一旦出土,会宛如意大利庞贝古城一样震撼。
北京大名府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解放后,曾建大名市。
三国魏阳平郡,北周魏州,唐为天雄军治,五代唐曰兴唐付,晋曰广晋府,又为天雄军,汉改为大名府,周因之,宋仍为北京大名府,建为北京,金曰大名府路,元曰大名路,明仍为大名府,清因之,属直隶省,民国废,故治即今河北大名县。

北京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2-11-15 04:50
汉人。。。。不是汉人。。。。汉人。。。。到底是不是汉人?!
大明宫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2-18 13:00

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避暑用的宫陪或埋殿,贞观九年(635年)五月,李渊病死于大安宫,夏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李渊去世后,改称为大明宫,又称“东内”。大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龙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风痹,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当时为修此宫曾征收关内道延、雍、同、岐、幽、华、宁、鄜、坊、泾、虢、绛、晋、蒲、庆等十五州121钱,且在龙朔三年二月减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经过这次大规模营建,大明宫才算基本建成,更名为蓬莱宫,并入住其中团誉。咸亨元年(670年)宫殿再次改名为含元宫,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大明宫。
此后大明宫尚有多次营建和葺修,如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宫,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宫宫殿,“新造芦蚂蓬莱池周廊四百间”,浚龙首池,起承晖殿。不过这些工程只是增修补葺罢了。
自唐高宗开始,大明宫成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234年。整座宫殿的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王维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绘了当时的盛景。中唐和晚唐时朱泚和黄巢先后据此称帝。唐僖宗时,大明宫屡遭兵火,最终于乾宁三年(896年)被烧毁。数年后,因为战备的原因,宫殿的遗迹也都被拆除,此后便成为一片废墟。

长乐宫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2-07 10:44

长乐宫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规宫殿,位于西汉长安城内东南隅,始建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九月至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由丞相萧何主持在秦兴乐宫基础上营修而成。
高祖七年后竣工。史载:(汉七年)二月,高祖自平城过赵、雒阳,至长安。长乐宫成,丞相已下徙治长安。
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朝廷迁往未央宫,长乐宫改为太后住所。太后所住宫殿为长信宫。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2 20:42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建于1978年,前身是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和北京化工学院第二分院;
1985年,划归中国石化总公司领导;
1987年12月29日,学校新校舍在大兴黄村奠基;
1990年,由燕山整体搬迁到大兴新校址;
1992年11月29日,经国家教简歼喊委批准,在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1993年2月20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揭牌仪式;
2000年,学校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划转到北改册京,由中拦野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
2011年10月,学校获批成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

京山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30 12:51

汉至宋初,今县境南北分治。北部大富水、漳水流域,先后设南新市、新市、富水县;南部溾水、永隆河流域,先后设云杜、新阳、盘陂、角凌、京山县。宋乾德二年(964),富水、京山合并为京山。
京山,因县城东有京源山而得名。县境内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地名是新市。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并且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史前文化。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谷壳、原始建筑遗迹等古文化遗存表明,当时人们已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种植水稻、养殖家畜家禽、纺织手工业等已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秦设郡县,县地属南郡。
西汉,北境大富水流域属安陆县;南境京山河流域属云杜县,云杜县治在今县城新市镇。东汉初,大富水流域从安陆县析出,立南新市侯国,治所在杜城(今宋河镇秦关)。
三国、两晋,县域为南新市县和云杜县分辖。三国时,县域地跨魏、吴,南新市县属魏国,云杜县属吴国。
南北朝,南新市县改称为新市县;云杜县北境(今县东南一带)析出,设新阳县,新阳因在新市之南而得名。梁置新州,并置梁宁郡,州、郡及新阳县治所同在今新市镇。西魏,改新州为温州,以境内有汤堰温泉而得名;改新阳县为南陵县,县治在皂南镇(今天门市皂市镇);分角陵县西境置盘陂县,县治在今永兴镇盘堰畈;改新市县为富水县,又置富水郡,郡县治同在杜城。此间50余年,县域为角陵、盘陂、富水三县分辖。
隋大业三年(607),并角陵、盘陂二县设京山县,这是京山县名第一次出现,其时,县域为京山、富水二县分辖。
宋乾德二年(964),裁富水县入京山县,自此,京山县统领今域。
隋至清代,京山县(含富水县)先后隶属荆州安陆郡、温州、郢州富水郡、安陆府(明代曾先后改为安陆州、承天府)。
民国初属襄阳道,1932年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土地革命时期,京山南部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曾在今雁门口镇台岭村建立京山县苏维埃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京山县城为日伪占据,建立伪政权六年,县周边与邻县结合部分别建立京应、京北、京钟、京钟随、天京潜、京安等县抗日民主政府。
解放战争时期,分别建立京北、京应、京钟随、京安应、天京潜等县。1949年6月,撤销各临时县政权,恢复京山县建制,划属湖北省荆州地区。1994年10月荆沙市成立,转属荆沙市。1996年12月划归荆门市。
民国时期,京山县国土面积3905平方公里,昔有“京山地土宽、管到多宝湾”民谣,县西南属地抵达汉水左岸,从今钟祥市旧口金港口至潜江聂家滩以下,有汉江京山长堤45公里。民国,南部边沿聂家滩、吕家滩划归潜江县。1949年8月,西南永隆河以西385平方公里面积划出,其中多宝、南河、夏家场等地划归潜江县(后转划天门县);长滩埠、吴集、高集、陆家塞、罗汉寺等地划归钟祥县。自此,京山县不再滨临汉水。
1953年,在县西南建湖北省国营五三农场,即今屈家岭管理区,面积173平方公里。1957年,在县西建湖北省国营太子山林场,面积75平方公里。
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
1998年辖新市镇 、永兴镇、 曹武镇、 罗店镇 、马店镇 、宋河镇 、坪坝镇 、三阳镇、 厂河镇、 孙桥镇 、永漋镇 、杨丰镇 、雁门口镇、 钱场镇 、石龙乡、 杨集乡。
2001年3月,撤销杨锋镇划归永隆镇管辖;撤销马店镇划归罗店镇管辖。2001年6月,辖新市、永兴、曹武、罗店、宋河、坪坝、三阳、绿林、孙桥、永隆、雁门口、钱场、石龙、杨集14个镇。
2004年,辖新市、永兴、曹武、罗店、宋河、坪坝、三阳、绿林、扬集、孙桥、石龙、永漋、雁门口、钱场14镇。居民委员会24个,村民委员会411个。

北大荒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2-10-08 21:12
四年三班杨璐
水北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7 05:32

水北原名渝北,因位于渝水之北而名之。后以蒙河北畔之水北圩而更名。1949年置水北区,下设泉塘、跃塘、楼前、钱圩等十个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9年改镇。1997年,面积129平方千米,人口5万,辖潭江、色陂、南陂、楼前、龙骨、陈家、琴山、石上、北港、排江、金星、跃塘、泉塘、新桥、上村、楼山、水北、木江、龙坑、钱圩、黄坑、昌下、伍塘23个行政村和水北居委会。镇政府驻水北圩,距区政府35千米。

缅北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2-11 00:00

缅北一直是中缅分界,属于中国较多,近代,被英国强迫划给缅甸。

北洋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30 09:09

北洋之说最早出现在宋朝,主要指黄海、渤海区域。后来在清朝1791到1821年间,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是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北洋的存在源于其政治因素,正是如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存在以及其势力范围而被约定俗成。
北洋海师军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