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说书论道

同乡论坛有没有陕西的?
4个回答2022-09-26 06:41
有,上同乡精英网,全是老乡
陕西陕北之间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2-10-22 19:25
陕北是陕西的一部分
陕西宁陕五郎关神话传说
1个回答2024-03-03 04:27
地处子午古道宁陕县的五郎关,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关于五郎关的传说有三:
一、县城南门有五块巨石酷似五条狼,故称为五狼关。
二、城北有子午关(也称石羊关)、夹岭关、高关、腰岭关、五谷关五道关隘。这五道关棚镇象五位壮士镇守,故将关瞎和清口宁陕县城总称为五郎关。
三、宋代杨五郎曾屯兵镇守宁陕,故称五郎关。所以,五郎关石雕以杨家将为主。
在五郎磨前关山上建有650米长廊,蜿蜒上下,颇为壮观。
陕西的“陕”在哪里?
1个回答2022-12-06 22:00
陕的意思应该是指山脉名称,可能是古时候的某个山脉,名为陕,在这座山的西部就是陕西的地界。
[论陕西地方戏曲的生存与发展]陕西地方戏曲
1个回答2024-01-17 14:10
   地方戏曲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和形态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与发展空间呢?      一、 地方戏曲的生存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陕西地方戏曲受到影视、流行音乐等现代强势文化的冲击,全省近30个地方戏曲剧种,仅有秦腔、眉户、碗碗腔、商洛花鼓、晋剧等剧种有长期演出,其余地方戏曲随着剧团的纷纷解体或解散,几欲走近消亡的边缘。仅有的演出也只是演员三五成队地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庙会祭祀中的片断表演和戏曲独唱。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启动,秦腔 、汉调桄桄 、合阳跳戏等一批地方戏曲剧种被列入国家级和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力度、投资经费的逐年加大和增加,几近消亡的地方戏曲逐渐得以存活,且有了一定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陕西经济步入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地方戏曲也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勃勃生机,老腔、陕北秧歌剧在众多的地方戏曲中迅速崛起,创作出了具有较高水平的舞台艺术作品,演出也由原来过年过节、敬神祭祀、婚丧嫁娶的演出走向了城市主流演出。
  当然,不是所有的陕西地方戏曲都像老腔、陕北秧歌剧一样能够抓住机遇,迅速发展。但是,在经济有较大发展,文化作为软实力被高度重视的新世纪,地方戏曲比上世纪末更加得到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重视这是不争的事实。
  
  二、陕西地方戏曲的发展误区
  
  陕西地方戏曲几经努力仍然处于风雨飘摇的艰难挣扎之中,许多戏剧理论研究者认为主要原因有四:一是长期以来,陕西地方戏曲未能列入教育体系,缺少对地方戏曲观众的深层培养;二是有关方面忽视了对陕西地方戏曲的系统整理和长期规划;三是对陕西地方戏曲缺少有力扶持;四是文化体制的束缚。笔者以为,这四点都是陕西地方戏曲陷入困境的外部原因,而更深层次、更重要的原因是陕西地方戏曲的发展近些年来走入了同质化、歌舞化、创新化、大制作的误区,伤了元气,一时半会儿很难缓过劲来。
  1.同质化误区
  同质化是指地方戏曲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艺术在表现形式、表演程式、音乐唱腔、舞台美术、服装道具等诸多方面的相互模仿、相互借鉴,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陕西地方戏曲的同质化大约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单一模式的同质化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陕西地方戏曲向秦腔、京剧等大剧种模仿借鉴,地方戏曲向小戏大戏化的单一模式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陕西地方戏曲进入了多种类型的同质化时期,各个剧种向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等不同艺术形式、艺术品种模仿借鉴,出现了许多含混性、复合性的艺术形式和品种。
  在现今的陕西地方戏曲中,剧种间的同质化趋向非常明显,无论是剧本、导演,亦或是表演、舞美等诸多方面都是如此。走入同质化误区的主要原因是创作人员未能深刻认识和把握本剧种独有的艺术特色和根性本质,缺乏自信,在五光十色的其他艺术门类面前总觉得气不长,于是用模仿或借鉴来充实丰富自己,其结果是盲目“拿来”,在不断拿来中逐渐失掉其原有的艺术特征,变成与其他剧种或艺术门类不易区分,差异极小的百纳衣。
  2.歌舞化误区
  说到歌舞化,肯定有人要说,戏曲本来就是“以歌舞演故事”,歌舞化是它的固有特征。可这里所说的歌舞化和“以歌舞演故事”的歌舞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指地方戏曲向歌剧化发展和舞蹈化发展的趋势。后者则指戏曲唱、念、做、舞(打)四功中的三功,歌者唱也,即戏曲中的唱腔;做,身段表演;舞者,武打也,即每个戏曲演员都必须具备的程式表演与武打的基本功,这是戏曲表演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段。
  戏曲向歌舞化发展始于20世纪末黄梅戏《徽州女人》,编导者在该剧中融入大量的舞蹈和歌曲化的戏曲唱段,主演韩再芬以其精湛的舞蹈和身段表演、优美的唱腔让所有戏曲界眼前一亮,地方戏曲原来可以做得如此雅致清丽,美轮美奂。紧接着便是甬剧《典妻》中妻三年后回家路上的那段舞蹈,妻的扮演者王锦文回家路上的奔跑牵动了所有观众,人们在美的享受中进行着人性的深入思考。进入21世纪以来,荆州花鼓戏《十二月等郎》紧随其后,将歌舞化推向了极致,期间优美的舞蹈和抒情性歌曲比比皆是。这些剧目创作的成功,为地方戏曲的现代化、都市化树立的榜样,也成为陕西地方戏曲纷纷模仿的对象。于是,陕西各个剧种纷纷效仿,歌舞化趋势越来越烈。遗憾的是,大家只学外在形式,不研究表现内容,舞蹈、歌曲常常与内容不相融合,往往一台戏有歌、有舞,就是没戏!
   3.创新化误区
   走入创新化误区的主要原因是在创新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把创新仅界定在当下,而不是整个艺术的发展过程。不明白每个剧种都是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不断创新中发展而来的。二是把创新和传统绝对地对立起来,不是对传统进行扬弃,而是在创新的幌子下轻视传统,鄙视传统,一味地追求原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创作者对本剧种的传统缺少敬畏,懒于或疏于研究和梳理。造成了在创新幌子下东拉西拼的所谓创新。
  4.大制作误区
  上世纪高投入、大制作在陕西悄然兴起;进入21世纪以来,大有蔓延之势。起初这种大制作体现在省级院团的重点剧目生产上,后来弥漫至有些市级院团。最近五年来,各县级剧团也频频效仿,动辄投资上百万、几百万,甚至高达上千万。大制作集中表现在舞台美术和服装、灯光的运用上,许多戏不管内容是否需要大制作,电脑灯一用就是四五十个,上百个,舞台上叠屋架岭,舞美堆满整个舞台,企图营造出“真实”情境。真实代替了演员的虚拟性表演,转台代替了演员圆场,在这里演员的手、眼、身、法、步不见了,虚拟性、写意性、程式性的戏曲意味消失了。长此以往,戏将不戏了。
  
  三、陕西地方戏曲的发展原则
  
  同质化、歌舞化、创新化和大制作误区,让陕西地方戏曲犹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失去长长飘带,换上两个白色的翅膀一样,失去了自身的文化品格、艺术特色和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失去了自身的生存价值、生存土壤和DNA。那么,陕西地方戏曲到底该坚持怎样的发展原则呢?
  1.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是此剧种区别于彼剧种的风格、特点,是该剧种所反映出那块土地上人们独有的人文精神和风土民情,是该剧种特有的艺术风格、声腔特点和表现形式,是该剧种的遗传基因和生命线。因此,各个剧种要发展,首先要注意保护、彰显其特点与风格。如果我们在发展中不注意保护和彰显,就容易失掉了它原有的特点,趋同于一般,也就容易被其他地方戏曲所代替,失掉了它存活的必要性。大家试想一想,老腔倘若没有了“绕朵子”,“拍惊木”、“拉坡”呐喊,是不是就失掉了其原有的豪放激昂、铿锵有力、阳刚雄浑的韵致,失掉了被称为“满台吼”的表现形式,失掉了“拉坡号子冲破天,枣木一击鬼神惊”的气度,失掉了源自生命呐喊、摄人魂魄的生命张力?
   2.“三并举”原则
   “三并举”指的是戏曲创作中要改编、移植和原创三者并重,不可偏废。“三并举”是戏曲艺术创作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戏曲艺术繁荣发展的基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戏曲创作出现了重视新创剧目,忽视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和移植全国优秀剧目的倾向。大家总认为,传统的就是老的,陈旧的;原创的就是新的,新颖的。移植的是别人的。最近几年,改编、移植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像《杨门女将》《梨花情》《大唐巡按》等,但总体上说,剧作家还不善于从传统剧目中选取优秀剧目,从全国选取优秀剧目,按照自己剧种的特色和观众特点,对剧目进行重新审视,重新改编,保留精华,使之焕发出新思想、新品格、新风貌、新情趣和新气派。
  3.开放性原则
  开放是一种姿态。封闭将使戏曲远离生活,远离现代,远离观众,远离市场。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其他艺术,才能对该剧种有更深入的阐释和理解,才能拓展剧种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从而向外辐射。只是开放有一个度,需要所有的从业者、创作者很好地去把握,否则,就会出现偏差,就会对本剧种造成伤害。
  4.现代化原则
   人类步入21世纪,生活的现代化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戏曲艺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的变化,其丰富的传统基因横亘于传统与现实之间,表现出诸多与时代不协调之处。因此,现代化是地方戏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快现代化进程,才能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现代化指的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表现内容的现代化,音乐唱腔的现代化,表演程式的现代化,而绝非单纯指技术层面特别是舞美灯光的现代化。各个剧种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和研究,用现代审美意识观照生活。否则,就会显得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就会被人们慢慢遗忘。
  总之,陕西地方戏曲的发展虽走了一些弯路,但也不乏有成功的经验,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只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走入误区,坚持个性化、“三并举”、开放性和现代化发展原则,就一定能够获得长足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此文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科技基金项目。作者谢艳春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教授)
陕西华山论鉴报名方式
2个回答2022-11-20 20:00
怎样联系华山伦鉴进入鉴宝大厅
为什么陕西叫陕西?
1个回答2023-01-13 11:00
陕西的地理特征分为关中、陕北、陕南三个自然区域来理解的。其实,“三秦”得名源于项羽分封诸侯,让秦的三个降将分治秦之故地:章邯为雍王,领有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领有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领有陕陌以西。“三秦”即由此得名。
陕西会馆的陕西商人
1个回答2024-03-11 18:42

在明清两代五个多世纪里,陕西商人从盐业起步,发展到棉、布、粮、油、茶、药材、皮毛、金融等各个行业都能雄踞一方;陕西商人依托故里,扩展到全国各地的关隘重镇和商埠都会,从内地贸易开始做起,直到把贸易扩展到外蒙古、俄罗斯、朝鲜等邻近的国家地区。
陕西商人的贸易活动,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把中国的商贸经营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明清时期的陕西商人将秦人经商的历史、经商的智慧、经商的艺术推向了自秦汉、隋唐以后的又一个极致。陕西商人的魄力之大、足迹之远、财富之巨让世人认同了“无西不成商”的历史事实。
分布于全国各地的诸多陕西会馆中,有的与山西商人合建,称“山陕会馆“,或“西商会馆”,有的是纯粹的陕西会馆,又称西秦会馆。
尤其在云贵川一带,由于明清时陕西商帮的经济在那里处于垄断地位,当地便保存了好多会馆,像成都、重庆等地的中心繁华街道,就是由于有会馆而命名为“陕西街”、“陕西路”。

陕西历史上都有哪些传奇人物注:陕西本地的
1个回答2024-05-06 00:12
蔡 邕
·大 禹
·老 子
·神农氏
·鬼谷子
·刘 彻
·魏 征
·班 固
·颜真卿
·杜 牧
·炎 帝
·黄 帝
·李 冰
·吕不韦
·桑弘羊
·周文王
·周武王
·白 起
·王 翦
·秦始皇
·蒙 恬
·张 骞
·司马迁
·刘 邦
·杨 坚弊谈闹
·李世民
·武则天
·李隆基
·李自成
·孙思邈
李 靖
阎立本
韦应物
班 超
郭子仪
白居易
王昌龄
褒 姒
吕 布
貂侍没 蝉租罩
霍去病
张献忠
3000陕西成语,只有老陕才懂
1个回答2024-02-18 01:28

各得其所 [ gè dé qí suǒ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è dé qí suǒ ]

《周易·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汉书·东方朔传》:“元元之民,各得其所。”

出 处

《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例 句

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