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快板古诗接龙完整版

幼小衔接整合教材语言(2)《小鸟》教案如何写
1个回答2024-02-12 09:51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儿歌,丰富相应的词语如"见面"、"碰一碰"、"飞"。
  2.通过玩手指游戏和结伴表演,感知、理解和表达儿歌的内容。
  3.愿意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表演。
  活动准备:
  1.教师用指偶:小鸟、小蝴蝶、小蜗牛、小蚂蚁等(改为:小狗、小兔、小鱼和小乌龟图片)。
  2.幼儿用指偶:小鸟指偶人手2只。(改为:即教师用的2个小鸟指偶)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儿歌中的角色。
  1.认识小鸟指偶。
  教师:这是谁呀?它会干什么?
  (二)教师借助指偶,示范朗诵儿歌。
  1.教师边演示指偶边朗诵、表演《小小鸟》。
  2.讲到"一只小小鸟"时,教师出示套在左手食指上的小鸟纸偶。
  3.讲到"两只小小鸟"时,教师出示套在右手食指上的小鸟纸偶。
  4.讲到"见面点点头"时,教师左右手指上的纸偶上下摆动做点头状。
  教师:小鸟什么时候点点头的?(强化并重复"见面点点头")5.讲到"你亲亲我,我亲亲你"时,教师左右手指上的指偶靠在一起,做亲昵状。
  6.讲到"碰一碰,碰一碰,飞走了"时,教师左右手指上的指偶先轻轻地相互碰,然后左右分开做飞动的动作。
  (三)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1.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朗诵儿歌。
  2. 师幼用接念的方式朗诵儿歌。
  3. 幼儿在左右手的食指上套上小鸟指偶,边念儿歌边表演。
  4. 每个幼儿找一个同伴分别扮演小鸟,边念儿歌边表演。
  (四)教师启发幼儿仿编儿歌。
  1. 教师:除了小小鸟会高兴地见面,还有哪个小动物会高兴地见面?
  2. 如果幼儿说出的动物是教师已准备好的手指指偶,教师就表演指偶并带领幼儿一起朗诵仿编的儿歌(改为:按照幼儿说出的动物,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并带领幼儿一起朗诵仿编的儿歌)。在这一过程中,提示幼儿说准动词。如:"碰一碰、碰一碰,爬走了。""碰一碰、碰一碰,跑走了。"……3.幼儿与同伴再次扮演角色,边念仿编的儿歌边表演。(改为: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将材料投放到语言区,区角游戏时继续讲述儿歌。
  2.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合作,边念儿歌边玩手指游戏。
  活动评析:
  我们的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乐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见解传达给教师,而教师就要及时正确地给予解答,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本次活动语言教学活动《小小鸟》中我就很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小小鸟》是一首儿歌,它韵律简单,动态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是直观形象思维,结合他们的发展水平,我把这节课的重难点放在学习儿歌之后的仿编。为了让孩子对儿歌感兴趣,很快的学会儿歌,在活动的一开始,就出示了纸偶。要让孩子们学会儿歌,就要让孩子们愿意张口说。给手指带上小小的纸偶,手指的活动带动了图片的灵动,孩子们看到很是喜欢,在我第一次朗读儿歌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开始在跟着我一起说了,甚至有的孩子还自发的用自己的两个食指来做小鸟,来学习儿歌。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很积极,一个小小的纸偶,让孩子们主动的去探究和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愿意说。在孩子们学会了儿歌之后,我问孩子们:"你们想想,除了小鸟会见面,还会有谁见面呢?"听到整个问题,孩子们很热烈的讨论。有的说:大象会见面,有的说:老虎也会见面等。孩子们说的都是大型动物。虽然他们说的和预设目标中的不一样,但是我并没有对他们说"不可以!"我就问:"哪会不会有一些小小的动物也会见面呢?"孩子们就说有小乌龟、有小兔、有小鱼。我继续问到:"那天上飞的还会有谁见面呢?"这个时候孩子们就说有蝴蝶、蜻蜓等。在这样大家一起说、敢说的情况下,就有了这样的儿歌:
  "一只小白兔,两只小白兔,见面点点头。你亲亲我,我亲亲你。碰一碰,碰一碰,跳走了。""一只小乌龟,两只小乌龟,见面点点头。你亲亲我,我亲亲你。碰一碰,碰一碰,爬走了。"放手给孩子,相信孩子,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孩子们尽情的说、大胆的说,我们也会收获更多!
老板一整天想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5-27 03:44
老板想的肯定是怎么赚钱的事情了
比如说怎么去开拓市场的事情
还有就是怎么去减少公司的开支的事情
好莱客衣柜格林童话系列侧板是整板,还是接两块板拼接
1个回答2024-01-04 10:37
好莱客衣柜格林童话系列侧板是一块整板。两侧是两块整板。板都是密度板。仅供参考。
林老师讲《借生日》,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
1个回答2024-02-29 06:21

C

解析:

林老师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用“为什么要借生日呢?”“生日能借吗?”进行设疑,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这种导入方式属于悬念导入。
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
1个回答2024-01-27 07:30

C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导入设计。题干中教师不断地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设疑,制造悬念,以引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故C项正确。

A项:故事导入是从与新课有关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等趣味事例出发,引入新课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情境导入是教师在上课时用幻灯片、录音、课件、视频或图片等,带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导入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直接导入是直接介绍新课的作者或主要内容来导入新课。其特点是上课伊始,运用对话或提问的方式,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教学进程,从而引起学生注意。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林老师教学《借生日》,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
1个回答2024-02-02 01:48

C

解析:

本题考查导入。悬念导入指在教学中,创设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C项正确。

A项:故事导入,指教师利用学生爱听小故事、爱听趣闻轶事的心理,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具有科学性,哲理性的故事、寓言、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情境导入,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等,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直观导入,指教师通过实物、标本、挂图、图标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媒体对于教学内容相关信息进行演示的一种导入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
1个回答2024-03-12 05:10

C

解析:

题干中老师不断通过提问的方式,借问题进行设疑,引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
板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1个回答2024-02-29 00:18
板上砸钉 → 钉嘴铁舌 → 舌桥不下 → 下落不明 → 明察秋毫 → 毫发不爽 → 爽然若失→ 失道寡助 → 助人为乐 → 乐极生悲 → 悲天悯人 →人才辈出 → 出人意表 → 表里如一→ 一表人才 → 才貌俱全 → 全力以赴 → 赴汤蹈火 → 火上浇油 → 油然而生 → 生龙活虎 → 虎视眈眈 → 眈眈逐逐 → 逐鹿中原 →
幼儿园儿歌《我是小老板》
1个回答2024-01-24 20:34
幼儿园儿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我帮弟弟扣纽扣, 我帮爸爸拖地板,
弟弟对我说谢谢; 爸爸夸我真能干;
我给妹妹讲故事, 我帮妈妈倒杯水,
妹妹乐得哈哈笑。 妈妈心里乐陶陶。
我帮老师擦桌子, 哎呀呀,哎呀呀,
老师夸我真懂事; 不用谢,不用夸;
我帮阿姨剥豆子, 我是大班小朋友
阿姨夸我手儿巧。 明天做得会更好。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