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西民俗的相声

陕西过春节的民俗
1个回答2024-05-20 23:18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
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的岁首。古代的“年” 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 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 “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 的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 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 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 农村有些地早渣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 饱。 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 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 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 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 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 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 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 打扫得拦简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 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团圆的日 子。在外地的亲属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友团聚。入夜家家户户明 灯高照(有的还在院子、田地坟头燃起运火),燃放爆竹,达旦简睁裤不眠, 谓之守夜(岁)。否则一年都会变做或者不吉利。 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在城里全家团坐一起。擀面皮 的擀面皮,包馅的包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刚结婚的新媳妇和女婿“回门”,蒸20个大礼馍, 带4包厚礼(糖、烟、酒、点心)看望父母,当日返回,不在娘家住 宿,有“正月不空房”的习俗。过年期间,各乡村都组织起来,敲锣打 鼓,演戏唱曲,进行文艺和体育比赛,热闹非凡。
陕西的民俗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6-26 13:04

陕西的民俗有如下:

1、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陕北民歌有她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

2、华阴老腔

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是皮影戏的一种,唱戏人在后台是皮影戏,唱戏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双泉村。华阴市东临潼关、西接华县、南依秦岭与洛南县接壤、北隔渭水与大荔县相望的独特土地造就了老腔的独特唱腔特点。

3、陕北民歌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4、陕西社火脸谱

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陇县和宝鸡县的社火脸谱,流传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严格讲究,谱样多而齐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

5、陕北秧歌

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是流传于陕西、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传统舞蹈。陕北秧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绥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陕西的民俗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9-13 05:25
正确答案是秦腔不唱吼起来
陕北风俗民情
1个回答2024-01-29 10:41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陕北枣乡,有许多与枣相关的风俗。<左传>"女贽不过榛栗枣修,以告虔也",说明很早以前,红枣就是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1、猪头祭枣树

民间风俗。除夕时,陕北枣乡不祭天地,不祭人神,祭的是枣树。祭时把猪头放在供桌上,男孩掌刀,女孩捧碗;男孩大树干上砍一刀,女孩子便在刀口浇上一匙猪头汤。边确边浇边回答:“今年枣树好不好?”“好!”“结不结?”“结!”“结好多?”“结的数不清。”要是孩子发笑,跟在一旁父母就会惊吓变色,双双对树跪下,连连叩三个响头,严肃地向枣树陪罪,这样就不误枣子收成。

2、吃枣的 各种 方法:早晨起来摘鲜枣吃,名为“露水枣”,又凉又脆。摘下鲜枣拌烧酒,放在缩口坛子里,用荷叶密封,春节开坛取枣待客,叫做“醉枣”。折下带果枣枝,挂在屋檐下晾干的“檐枣”。搁在炕席底下压扁烙干的是“炕枣”。剥核糖浸的是“蜜枣”。风味各不相同。

过年用枣做面食,年糕、丝糕、花狸虎、豆包,总称“四大年吃”。五月端午用玉谷、粘米加枣做“粘饭”,做“刀切糕”,做粽子。此外还有枣窝头、枣饼子。

用小枣酿制的老烧酒,俗名“枣木杠子”,后劲大,酒性烈,最具枣乡人的精神。

近几年,每年枣熟季节都举行“红枣节”,中外游客不远万里前来领略枣乡风情。

3、在陕北,还有一种别致有趣的求子习俗。女子婚后不孕,家里人就在八月十五这天到别人家“偷”枣子或核桃,或是在正月到多子多孙的人家“偷”灯、“偷”面狗、面鞋,被偷的人不但不责怪,佯装没见,而且内心祈祷着他们如愿以偿,枣(谐“早”)得贵子。陕北以产枣驰名远近,每到秋季,山山岭岭,沟沟壑壑的枣树上挂满了鲜红的枣子,这里的枣子个大、肉厚、核小、色浓、味甜。民间把祈求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民俗心理寄寓在特有的物产上,赋予枣子以深厚的民俗意蕴,祈求早得贵子。
陕西民俗书籍
1个回答2024-02-04 19:42
《关中·陕南·陕北》
陕西民俗风情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2-18 16:25
信天游
秦腔
羊肉泡馍
陕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5-12 17:47
陕西人的风俗文化有:
唐三彩陶。
面花。面花的制作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当地人称为花馍。
眉户。它是由民歌脱胎发展而来的。
户县农民画。源于民间,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乡土风情浓厚,内容健康,朴实,给人积极向上的激情。
陕北剪纸。剪纸俗称窗花,为聪慧的劳动妇女所创作,她浓缩着古老的黄河文化。
凤翔彩绘泥塑。以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生动逼真而享誉海内外。
凤翔木板年画。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扎根于农村。
仿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复制品也日渐成为中外游客理想的纪念品和礼品。
仿秦铜车马。工艺精湛,造型生动。
秦腔。秦腔最为著名皮影戏。
陕西的一种民俗表演叫什么?
1个回答2024-01-11 07:51

在陕西,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通称。 是一种靠扮演、造型、技巧取胜的艺术。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给人一种高屋建领,惊险出奇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这种艺术和秦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来源于古老的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魅力。每年春节,各乡各村,群众自发组织,抬芯子、跑竹马、踩高跷、 耍狮子、走村串户,十分热闹。这种喜庆活动,关中称“要社火”,陕北叫“闹秧歌”、”闹红火”,而陕南则称“闹玩意儿”、“耍故事”。社火分大耍和小耍,小耍即只出柳木腿和平台子。社火中的精华,是高难艺术芯子,即在一个专用的桌子上,固定一根形状各异的拇指粗的钢筋,约两米高,用色纸在上根指形态做出各种造型的东西,如棉花、果树、纺车、布机、龙、虎等世间百物,然后按其内容把男女小孩(年龄一般4—5岁)装扮成戏剧人物,站立顶端,少则 1人,多则10余人。或并立、或叠置、或横卧、或倒立。有的双臂摆动,像在行走,有的似荡秋干,高悬在3丈虚空。场面惊、险、巧、奇。

陕西民歌的陕北民歌
1个回答2024-03-01 06:32

详情请参考陕北民歌词条。 陕南民歌是陕西南部秦巴山区的一大传统民俗,以汉中民歌和安康民歌为代表。这里自古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以及盘歌、儿歌等,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
陕南从地势上为两山夹一川的山地结构,它受了汉文化、蜀文化和三国文化的影响,陕南人民憨厚、勤劳而朴实,陕南民歌也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柔和、结构舒展流畅等特点,给人以山清水秀的感觉。在演唱风格上,陕南民歌少用假声,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给人听觉上以委婉而细腻 ,有一股清新山野之风的感觉;陕南民歌在演唱方法上,还多用上下滑音及小颤音相结合的演唱技巧,给歌曲增添了几分清秀和抒咏情绪。 若干年来,人民群众每天除了种地干活,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沉重的体力劳动使他们苦不堪言,心里的酸甜苦辣无处诉说,只有吼几声号子 ,唱几首山歌,来抒发他们各自内心不同的情感,也可以消除劳动给他们带来的枯燥和疲惫。陕南民歌中的《放羊调》:“正月放羊正月正 /堂前辞别二双亲 /羊儿前面吆起走 /奴家脚小随后跟 /五月放羊是端阳 /龙船花鼓闹长江 /有钱人家船上耍 /可怜奴家去放羊 //八月放羊八月八 /白天放羊夜纺花 /白天放羊三百条 /晚上纺花八两八……”,这首民歌叙写的是陕南人民为了生活,白天去给地主放羊,晚上回来后还要做工到深夜,唱出了当时穷苦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倾诉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拉兵歌》:“正月是新春 /妈妈把儿生 /生了儿子是苦命 /长大拉壮丁…… /穷也穷得很 /睡到半夜更 /耳听外面闹沉沉 /才是拉壮丁 /开开门儿跑 /保长看见了 /手推机柄弹上槽 /看你鬼儿往哪跑…… /走到地坝边 /转脸往回看 /妻子脸色白如面 /心如刀儿穿……”,这首民歌描写的是解放前,保长、甲长到处拉兵的情形,穷苦的劳动人民敢怒不敢言,只有通过这种民歌形式来直指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无情,歌曲最后还通过对保长和甲长的辱骂,反映了劳动人民心灵深处对黑暗社会强烈的反抗。
情歌是陕南民歌文化中精华的部分,他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爱情观。如《太阳大了一把火》:“太阳大了一把火 /奴家晒得焉妥妥 (方言代替语,意为无精打采) / 我把草帽给你戴 /愣叫太阳来晒我……”,情妹为了让情哥不被太阳晒,把自己的草帽给他戴,自己晒得受不了,这也反映了陕南女性的体贴柔美的一面,词义虽很口语化,但反映的内容却婉转而缠绵,给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感觉;反映相思之苦的有《昨夜约郎郎没来》:“我昨晚约郎郎没来 /一夜烧了九捞柴 / 砂罐煨酒煨成醋 /锅儿煎油成箩筛 /我这号心思你不来……” ,诉说的有点夸张 ,给情哥精心准备的好吃的 ,结果是酒煨成醋 ,锅烧成箩筛 ,情哥也没来 ,相思之苦颇有情调 ;《十送小郎》:“一送小郎闷沉沉 /情哥哥今天要出门 /一要出门年幼小 /二要出门奴担心 …… / 四送小郎大河边 /手拉杨柳喊渡船 /撑船的哥哥撑过来 /郎过河去姐给钱 …… / 十送小郎桔子园 /一个桔子十二瓣 /郎六瓣来姐六瓣 /不分桔子不团圆 ” ,表现了送情郎出门 ,送了一程又一程 ,恋恋不舍 ,旋律优美婉转而凄凉;《小媳妇歌》:“正月里来正月正 /可恨爹妈丧良心 /贤惠婆家他不许 /把奴许到苦竹林 /白天打柴柴三捆 /夜晚摇磨到五更 /不等天亮鸡开口 /门就在满坡行 /二月里来是春分 /可恨媒婆瞎眼睛 /今儿夸他子弟好 /又夸他房子一合院 /又在夸他家务大 /明儿又夸他家族数不清 …… ”,这首歌曲反映了封建社会父母包办婚姻,不惜把亲生女儿往火坑里推的社会现象,最后小媳妇不堪忍受而悬梁自尽,小媳妇用了最愚蠢但在当时也别无选择的方式,对社会发出了最强烈的反抗。
民俗风情是一个地方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每当逢年过节或大型喜庆集会时,陕南人耍起狮子龙灯唱起陕南花鼓调,来庆祝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期盼,如陕南的《花鼓调》:“哎…… /今天的日子真正好 /家家户户真热闹 /狮子龙灯耍起来 /庆今年收成好……”。这类民歌的最大特点是气氛活跃而热烈,唱腔随意而活泼,歌词即兴性强,无固定的曲调格式,他们在欢快的锣鼓鞭炮声中边歌边舞,见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风趣而幽默,通常以独唱 ,对唱或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出现。

陕西的俗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7 09:08
四香;头茬子苜蓿二淋子醋,
姑娘的舌头腊汁的肉。
四臭;王致和的豆腐裹脚的布,
碎娃娃的沟子老汉的嘴。
四软;婆娘的胸膛棉花包;
火晶的柿子猪尿泡。
四硬;木匠的锛子铁匠的坫;
小伙儿的腄子金刚钻。
呵呵呵。。。一定要用陕西话念!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