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村庄刘亮程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1个回答2024-01-13 22:50
《一个人的村庄》是“乡村哲学家”刘亮程的散文集,他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

《一个人的村庄》讲一个在自然中的村庄,草木与四季荣枯,逃跑的马、通驴性的人、垂暮的狗、及人高的草垛、重回院子的落叶……是绝对诗性的表达,是刻在黄沙梁上的诗行。

时间一年一年地经过这个村庄,用一场风的方式,用天亮和天黑的方式,用虫鸣的方式,用四季鸟叫的方式,还用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和一村庄人衰老的方式,时间把它的面孔呈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
《遥远的村庄》有人看过么?主要是讲什么的?
1个回答2024-02-18 17:15
遥远的村庄——刘亮程散文精读 内容提要 师生强力推荐的N个理由

●在刘亮程的“村庄”里,那里人花共笑,人虫共眠,人畜共居。读刘亮程的“村庄”,可帮助我们认识我们的“来路”。“我自哪里来?”这个永恒的命题在这里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我们都来自乡村,来自那个遥远的村庄。因此,当我们融入城市回眸早已逃离的村庄,我们会发现,我们已失去了很多,比如本色、自然、静观、默想、独处、从容、达观、感喟……这些最原始的生命印迹。我们还能拾回这些吗?
复旦大学附中 黄荣华(老师)

●但倘若一《遥远的村庄——刘亮程散文精读》能唤醒你体内一些值得唤醒的东西,催发你去思考,那这《遥远的村庄——刘亮程散文精读》便有了价值。如果读罢感觉自己挨了“闷棍”,发现以前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遭到动摇,发现了一种迥然不同的思维,那这《遥远的村庄——刘亮程散文精读》的价值便无穷了,因为他唤醒了一个人体内的另一个生命。刘兄的文字实有闷棍之效。
复旦大学附中 邓天媛(学生)

●物欲之心、功利之情,在这个被换作刘二的庄稼人笔下顷刻被扫荡干净。所以阅读的时候,便只剩下了遗世独立的清幽与一种踏实的归属感。泥土是万物归属的终点,一切都将在它的安魂曲中沉眠。城市中不能轻易踏着土路,是遗憾。于是我们借助别人的脚,体味大地的自然气息。
复旦大学附中 杨宇晨(学生)
遥远的村庄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24 20:14
  日渐遥远的村庄,只有回忆在心底缓慢生长,抽穗、拔节的速度几乎完全取决于想念的深度。陷入深处时,回忆是一丛丛繁荣激越的野草,蓬勃而纵情。浅一些时,或是草间晶莹的露珠儿,或是贴着土地低旋的风,它们为了没能成为孕育生长和希望的种子而叹息。想念一个人和想念一段夕阳中的日子,有时是一回事,是相互参差地渗透和浸染,不容割舍。那些日子里的光,现在显得有些苍老了,可是力道仍在。我等着它穿过时间的迷雾,在一切允许折射的地方寻求一条狭窄的/缝隙一般的道路,从一盏灯到一扇等待的朝南的窗子,从一声悠然传来的召唤到另一声随即响起的应答,从一条日日穿流的路,一直走到担心它容颜变老,衰草丛生——那时候,它已经不能承载思念和回忆的重任,成为陌路——像是一滴久久不忍坠落的泪水,找到了允许迸发的出口。

  然后,折回来——关于日子,关于光。写过一段文字,对我来说不会有更好的叙述了——现在想来,这些片段已不是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而是一幅幅画面,背景是那个年代所特有的陈旧而朴素的光——有着斑斑点点的颗粒状的肌理,所有鲜研的颜色被时间过滤掉了浮色,呈现出本身的厚实而饱满的光影。虽说和本色也有所不同,但是更坚固和持久,一幕一幕,都笼罩在温和而坦荡的光线里,缓缓游移,像是无声的默片,人们用眼睛说话——从心底折射出的温情照耀对方的眼睛——那一束宽容的目光,穿越时间的烟云,仍然注视着曾经关心的人,曾经遇见的感动。一幅一幅,就浸在如水的回忆里,祥和而馥郁。

  那篇文字是《年景》。那时,我还有妈妈。遥远的村庄,和可能存在的、维系一个人旅途奔波和满载风霜归来的某个原点也一起远去了。有家不能回或许只是一种充满无奈的痛苦,而无家可回却是更深的迷茫,是更加黯然的一条路,很苦,也很难,有很多尘土静静地漫延和掠过。然而,这一束目光从来没有逃离过家的方向。也只有,方向了。

  只好对自己说,人世间的流转都是这样的吧。每个人的旅途中都有一系列层出不穷的偶然,一旦和来路、和归处联系起来,也就顿时完成了一种脉络分明的因果。因果之中,尽是离合。所幸,我在失去之前很早的时间,就懂得了怎样珍惜眼前的所有,那就是把一年当成是仅有的一个月,把一月当成惟一的一天,而把那一天当成了今生。内心的重量和长度如此地不由分说。

  那些沿途的光聚向了一个地方,就是曾经催我上路,又唤我回来的村庄——那是一个暮蓝色的村庄,半空中懒懒的炊烟,荡漾。淡淡的。

  我们都是没有村庄的人,所以更谈不上什么背井离乡,周游世界。或者说我们的一生都在周游,城市只是我们寄存行李的地方——越来越多的物件。越积越厚的灰尘。越来越重的脚步。越来越恍惚的行走。越来越浓的茶或咖啡。越来越深的暮色。越来越萧瑟的风景。越来越急迫的寻找。越来越空无的等待。越来越强烈的思念。越来越远的离散……直到我们都成为苍凉大地上的两个点,遥遥相望,却也永远有着无法触及的距离。村庄,远比一个家更大,也更远。那是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生老病死如此干脆而了然。现今,却是一个顿点,此时此地,飞鸟踟蹰。

  于我而言,村庄只是一个寄予回忆的地方,是未曾发生的回忆,未曾展开的流连,未曾开始的结束,是起笔和落笔的那一个顿挫,再无下文。或许,任何一个人无意记录下来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提早写下的回忆录,只言片句,细枝末节,乃至穷途末路——甚至忘记了当初的因由和之后的了结,都将是这一生永无回返的单行道,冲淡的和浓郁的,一杯茶里的回忆,虽短犹长。墨痕断处是江河万古流,烟云归处就是坐看云起,静等花落的又一村了。

  回忆和想念是从一个源头出发的两条河流,前者流经我的旅途,越来越多的故事和对话诉诸笔墨,成为一页又一页看似零散,实则贯通的文字。而后者自始至终保持沉默,大地无语,流水亦无言。文字,有时是一道闸口,开启它可以尽情宣泄,那些微小的波澜读来都很是壮阔。有时候却是一道屏障,它隔阻了那些言之确凿的故事,而让所有游移不定,瞬息万变的丝缕肆意通行,碎碎地念及。

  写了,也就放下了吗?那么放下,也就轻了。生命中有些重量是不忍舍弃的,即使负重前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得以持续终生的珍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说得就是这个意思吧。

  回忆的轻或重,想念的深或浅,由此引发了诉说和倾听。说者欲说无凭,听者浑然无告,好像是这两条河流偶然交汇的一个港口,之后依然各自前行。但是那些水面的浪花和水底的沉沙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可是,我还是由衷地感激书写,或文字,这是第二个所幸。总听人说,沉浸往事是老年的象征,或者说回忆是通向老年的标志。听得耳朵都磨出茧子了。这些,我都承认,可是这其中的好或不好都应该由自己决定,比如去留,比如取舍,比如就此靠航还是借机扬帆。却也顾不得这些说法了,不管是闸口也好,屏障也罢,总归是一道可以隆起的“风景”,是平铺直叙的一路上值得/也难得让人回望的地方。尽管还不是村庄,也是路过的重要一站吧。感激文字,是因为许多时候我发现,许多逐渐淡忘的旧事可以通过文字得以浮现、闪亮,如若没有文字这条途径,那些原本有着温度和质地的往日肯定会一往无前地奔流到海了。听起来倒是壮怀激烈的,其间偕同的/暗涌的/不舍和不甘,也就永无相见之日了。孰轻孰重,自有分明。
遥远的村庄一书里的一些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10 19:2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阅读短文,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吹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间间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不知被咆哮的洪水卷向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在那遥远的小小村庄
1个回答2024-03-05 10:38


「梦裏的泪水,很长很长;梦裏的故事,想了又想。啊,梦裏又回到生我的地方。看天高云淡,还有七彩阳光。我爱遥远遥远的小村庄,我爱童年的太阳,她最大、最红、最亮!梦裏的泪水,很长很长;梦裏的故事,想了又想。啊,梦裏又回到了童年的家乡,看山青水秀,还有深秋的月亮。我爱勤劳纯朴的乡亲,我爱童年的月亮,她最美、最圆、最亮!梦故乡,思故乡,泪水伴我回首以往;梦故乡,归故乡,真情伴我把童谣高唱,把童谣高唱!」《梦回故乡》

遥远的村庄遥远的敲门声感悟
1个回答2024-03-03 21:43
在大山深处
遥远的地方
有遥远的村庄
在漆黑的深夜
传来了
遥远的敲门声
还是这样的急促
令人恐慌
仿佛发生了什么
重大的事情
《遥远的村庄》的读后感
1个回答2023-01-07 19:44
《遥远的村庄》是讲在刘 亮程的“村庄”里。那里人花共笑,人虫共眠,人畜共居。读刘亮程的村庄。可帮助我们认识我们的“来路”。“我自哪里来?”这个永恒的命题在这里可以找到部分的答案。我们都来自村庄,来自那个遥远的村庄。因此,当我们融入城市回眸早已逃离的村庄,我们会发现,我们已失去了许多,比如本色、自然、静观、默想、独处、从容、达观、感喟......这些最原始的生命印迹。我们还能拾回吗?这本书让我们去思考,让我们有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思维,发现以前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遭到动摇,她唤醒了一个体内的另一个生命——刘叔叔的文字实有闷棍之效。物欲之心、功利之情,在这个被唤作刘二的笔下顷刻被扫荡干净。所以阅读的时候,便只剩下了遗世独立的清幽与一种踏实的归属感。可以想象,如果我们从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出发,抵达一个仅有“一个人的村庄”,那将有多远。据此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从“现有的文化体”就如每一座现大化的大都市,都是现代文明合力的结晶。作为“文化体”,我们身上至少具有这样一些根深蒂固的文化——认识最好贵的身命体,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因此,“万物”与“我”的关系是“我”主宰“万物”,“万物”为“我”所用。这个思想终究还是会有改变的。“遥远的村庄”所呈现的阔大、舒展、自在的天地,对所有生命关注、关切、关怀甚至热爱的情怀,以及无视一切无生命为有生命的包容、宽容甚至感激的胸襟,让我们有了一面映照的镜子,有了一面反思的“壁墙”……
遥远的村庄遥远的敲门声感悟
1个回答2022-12-16 12:44
在大山深处
遥远的地方
有遥远的村庄
在漆黑的深夜
传来了
遥远的敲门声
还是这样的急促
令人恐慌
仿佛发生了什么
重大的事情
求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这篇散文的全文!
2个回答2022-05-06 12:40
完整的一篇散文
《一个人的村庄》和《风中的院门》是同一本书吗 都是刘亮程的书
1个回答2022-12-22 02:55
不是
都是刘亮程的散文
两本书的目录顺序有颠倒
但其中篇目几乎是一样的
不知作者怎会写这样的两本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