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神鬼方志怪

为什么傩神要叫傩神
1个回答2022-07-27 13:00
傩是古代戏曲的起源,傩就是疾病的意思,原始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所以对鬼神崇拜,傩神就是送走疾病的神,后来巫师的集体送傩仪式就成了“傩仪”,傩并非原本就叫傩而是象声词,巫师的集体送傩仪式中口中大呼“傩,喏”之音,后来就演变成了傩
选于高中历史课本必修3,嘿嘿,我高2学的
《聊斋》是一本志怪小说,为何多鬼?
1个回答2024-03-31 23:18

因为志怪不足以表心志,作者蒲松龄想要对社会现状作出自己的评判,但是总不能拿现实做文章,所以才会以鬼怪的故事来发表感慨,毕竟古人对于鬼怪还是既畏惧又好奇的。

《聊斋》不仅是在古代,即便是现在科技发展到如此程度,人们早已对鬼怪嗤之以鼻的年代,也依然有着无数读者。《聊斋》里的每一个鬼故事都让人百读不厌,这些鬼其实就是记录着内心所要表达的想法。

蒲松龄生活在清朝时期,数十年科考不中让他对于官场也有了深刻的印象,但即便如此,作为一个以科考为主要目的的人还是没有轻易放弃,可见其心志如何坚定。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用最简单的方式不需要多言,直接以鬼怪的形式抨击着社会现状。

我读《聊斋》的时候,很少有见到作者抒发自己的意见,多是用平铺直叙的手法描写鬼怪与人之间的故事,然而这些隐藏在故事背后的话题度,却成为很多人忍不住想要讨论。

志怪小说在古代其实也不是少数,但是《聊斋》的篇幅非常的短,却留给后人的思路非常的宽。这并不仅仅是受到了作者文笔的影响,关键还是作者使用的主人翁“鬼”的话题度太高的原因。

如果用其他精怪,或许因为地域性人们知之甚少,但是“鬼”这个话题在民间的流传度还是非常高的,而且来源也光,方便收集。如此想想,不仅是有利于作者整理编辑,更有利于后世流传。

急需5个地方神鬼志怪的奇异故事
1个回答2024-02-21 20:30
介绍你一本书--《山海经》。里面基本包含了你想要的所有鬼神奇异的事情。比如传说中的九尾狐就出现在青丘山,常羊之山的刑天,发鸠之山的精卫,怒撞不周山的共工,虽然有些是神话中的,但大多数都在地理上能找到相对应的位置~~~
傩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9-14 00:10
名词,是戏的源头,原来青面獠牙皮衣草裙的跳,是祭祀活动,后来,演变为傩戏,这才成为戏种。在《边城》里有个傩送,保不准儿还是个姓~~~
傩是什么字,读音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06 14:38
傩nuo二声。
傩文化为什么那么吓人
1个回答2024-03-07 00:41
因为傩文化神秘而古老让部分人心生恐惧。
傩文化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其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目前,它仍活跃或残存于汉族和20多个少数民族的广大地区,涉及到二十四五个省、自治区。其中傩是苗语中鸟的意思。现代汉语拼音苗语是用naox写成的。而诺是鸟之神。苗族是以鸟神为图腾的民族。
傩,作为一种复杂奇特的原始文化现象,它在三千多年文化心理轨迹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隐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民俗学和艺术学等的巨大学术研究价值。
傩戏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3-05 00:58
傩戏

傩戏(拼音:nuóxì),也称为傩舞,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约在元明时由古代傩仪发展而成。初是以歌舞演故事,待到钟馗形象在傩仪中出现,傩戏才应运而生。钟馗打鬼的故事始见于唐人传奇志怪小说集《逸史》,戏曲里的钟馗形象即从小说移植而来,演钟馗3次进京应试,因权相杨国忠作梗,不中,愤而身亡。玉皇大帝悯其刚正不阿,敕封判官,统领天下鬼怪;青黄赤白黑五鬼不服,大闹,被钟馗降服。傩戏流行于四川、贵州、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戴柳木面具的演员扮演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傩神,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固定的节日演出。极具原始舞蹈风格。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湖南、湖北的傩堂戏吸收了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四川、贵州的傩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江西、安徽的傩戏则吸收了徽剧和目连戏的养料。



中国的傩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到商代(前1600-前1046)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这就是傩舞。傩舞的发展对中国的地方戏曲有影响。
傩文化来历
1个回答2024-02-21 20:55

西南苗家文化

傩怎么读音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31 15:33
nuo二声。
请介绍一下傩戏?
1个回答2024-06-04 02:10
  傩戏
  傩戏(拼音:nuóxì),也称为傩舞,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约在元明时由古代傩仪发展而成。初是以歌舞演故事,待到钟馗形象在傩仪中出现,傩戏才应运而生。钟馗打鬼的故事始见于唐人传奇志怪小说集《逸史》,戏曲里的钟馗形象即从小说移植而来,演钟馗3次进京应试,因权相杨国忠作梗,不中,愤而身亡。玉皇大帝悯其刚正不阿,敕封判官,统领天下鬼怪;青黄赤白黑五鬼不服,大闹,被钟馗降服。傩戏流行于四川、贵州、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戴柳木面具的演员扮演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傩神,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固定的节日演出。极具原始舞蹈风格。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湖南、湖北的傩堂戏吸收了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四川、贵州的傩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江西、安徽的傩戏则吸收了徽剧和目连戏的养料。

  中国的傩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到商代(前1600-前1046)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这就是傩舞。傩舞的发展对中国的地方戏曲有影响。

  傩戏是在傩舞的基础之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傩戏表演的主要特点是角色都戴木制假面,扮做鬼神歌舞,表表现神的身世事迹.

  中国西南部贵州省东北部地区至今还有大量傩文化遗存,许多地方有傩戏演出。德江县至今还有六十几坛傩坛,演员上百人,德江傩戏古朴、粗放、保存着傩戏文化较多的原始形态,法事内容十分繁多。

  贵州傩戏面具一般用柳木、白杨木制作,在面具造型上,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依此可将傩面具分为几大类:正神、凶神、世俗面具、丑角面具、牛头马面。正神都是正直善良、图中开山面具威武、凶悍、怪异,而容黝黑发亮,眼球突出,呲牙咧嘴,眉毛上扬。雕刻粗放概括,奇特骠悍的面目,使人感到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粗犷的美。

  傩戏的演出剧目有《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剧本唱多白少,善于通过大段叙事性唱词交待事件,展开矛盾,塑造形象。演唱用本地方言,唱腔除第一类剧目用端公调外,其他均唱本地群众熟悉的戏曲腔调。除湖南沅陵等少数地区用唢呐在句尾伴奏外,多数傩戏只使用锣、鼓、钹等打击乐器。傩戏的脚色行当分生、旦、净、丑,多数戴面具表演。面具用樟木、丁香木、白杨木等不易开裂的木头雕刻、彩绘而成,按造型可分为整脸和半脸两种,整脸刻绘出人物戴的帽子和整个脸部,半脸则仅刻鼻子以上,没有嘴和下巴。人物按身菘煞治?某肌⑽浣?⒗衔獭⑸俑尽⑸裣傻取1硌莸幕?静椒ㄊ悄薪亲哒?健十覆剑??亲咚椴健⒃撇健S捎谫邢肥谴髯琶婢弑硌荩?识?鞣?却螅?绺窆牌哟轴睢?

  由于历史背景和所接受的艺术影响不同,傩戏分为傩堂戏、地戏、阳戏三种。地戏是由明初“调北征南”留守在云南、贵州屯田戍边将士的后裔屯堡人为祭祀祖先而演出的一种傩戏,没有民间生活戏和才子佳人戏,所演都是反映历史故事的武打戏。而阳戏则恰恰相反,它是端公法师在作完法事后演给活人看的,故以演出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为主,所唱腔调亦多吸收自花鼓、花灯等民间小戏。

  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各地的傩戏主要流传于乡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活动不断丰富,愿意观看傩戏演出的人日益减少,傩戏传承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