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全文真迹欣赏

兰亭序真迹大小
3个回答2022-11-18 20:06
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兰亭序》高24.5厘米,宽69.9厘米。但实际上真迹早已不在,被带入唐太宗墓里去了
兰亭序真迹在哪
1个回答2022-12-16 12:40
传说随藏在李世民的陵墓里,但无记载。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24 13:58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兰亭序》遒媚劲健的用笔美,流贯于作品的每一个细部。最卓越的艺术品,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极其丰富而有“韵”味的艺术美。

《兰亭序》不仅仅是极小空间中的“韵”美,整体上更是如此,总览全篇,错落有致,挥洒自如,变化多端而神气内敛,自始至终流露着从容不迫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

 王羲之的字内敛中不失含蓄,苍劲中不失秀美,而《兰穗隐亭序》通篇潇洒自然,大小参差,形态各异,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出于天然”。每一字都被王羲之赋有了生命力,或静或动,或躺或卧,而其字态中的一颦一笑、一嘻一怒,超然洒脱显于纸上。静态的字,动态的灵魂,可以见得,王羲之书法的功底如何,当时书写的情感如何。尺幅之内,“群贤毕至”。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此肆”,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更突出地表现在同字别构上。凡重复的字,写法也是各不相同,如据资料显示,五个“怀”字、七个“不”字,各有各不同的形态,千变万化。其中,特别是“之”字,有的洒脱流转,有的工整有序,大小参差,位置各异,千姿百态。

王羲之书法特点: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森族轿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兰亭集序赏析
1个回答2022-06-27 01:16
文章首段记叙了兰亭聚会的盛况,作者摆脱了世俗的烦恼,尽情享受美景,整段围绕一个“乐”字展开描写;文章的第二段则是作者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文章的最后一段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体现了作者积极入世的人
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在哪里?
1个回答2023-02-16 23:18
兰亭序真迹下落不明,一种说法是随唐太宗下葬了。
《兰亭序》的真迹不是王羲之的。那是谁的呢?
1个回答2022-12-14 18:40
《兰亭序》的作者是王羲之!可是相传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不是真迹,而是古代的仿品。真迹应该还在民间。
《兰亭序》为什么有那么多被涂改的痕迹?
4个回答2022-12-28 03:59

此处摘一段涂抹痕迹考证资料

1、“岁在癸丑”。为什么“癸”字笔画写得很细。分析,王右军一定是只记得当年“地支”是丑牛年,而忘了“天干”排序,“癸”字,一定是后续填上的。地方又留得不够,所以“癸”字写的很扁。

2、“修稧事也 群贤毕至”。“稧”应改“禾木”旁为“示补”旁,以“禊”为正确写法。

3、“有崇山峻领”。“崇山”是漏掉了后补的,没有地方,不得不写在旁边。王羲之喝多了老白干,写“岭”字,误将上边的“山”丢了。

从创作背景来看,此篇写于王羲之醉酒时

他酒醒后,多次试图重新工整誊写,都不及当天写的那本好。所以传给后人的,还是那个第一稿,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永和九年的这一天,

喝了几杯“老白干”的王羲之同学突然状态就来了。

就像被神附体了一样,

一挥笔,一口气就写下了这篇兰亭序。

第二天,王羲之同学酒醒了,看到桌上的《兰亭序》

于是,他还想趁着状态再写一下,

伏案挥毫后一看

其实恰恰是《兰亭序》中的这些涂抹,造就了这幅作品的不凡,王羲之的随性真实在作品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另外,古人的作品很多也不是刻意创作的

所以不像现在很多人搞创作那么讲究,比如什么一定要特别严肃认真地端坐在那里,带着一种敬畏感。古人更多的是即兴创作,所以也就没那么在意,通常就是写错了就涂改,重新写,写差字了,就在旁边补上。

王羲之这篇也是如此,只是为大家的作品写一篇序言,还是喝多了之后写的,所以你们想想。嗯,就是这样。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
1个回答2022-12-17 01:26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确是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宴会醉酒之后写下的。但相传真迹被唐皇李世民【一说为李治或武则天】带入墓中,之前曾请书法大家临摹了十份,赏给大臣。现在传世的就是唐朝的摹本吧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
3个回答2023-03-28 07:01
兰亭序是王羲之写的,不过真迹下落不明,只有仿制品
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在哪里?
1个回答2023-08-15 09:38
兰亭序是王羲之写的,不过真迹下落不明,只有仿制品]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