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中的左传赏析

《古文观止》的解析和讲解在哪里可以学习?
1个回答2024-07-11 02:30
《古文观止》的解析和讲解可以在一些在线教育平台上找到,这些平台通常会邀请资深的教师或学者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和讲解,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和背景。
《古文观止》的解析和讲解在哪里可以学习?
1个回答2024-07-10 11:41
《古文观止》的解析和讲解可以在一些在线教育平台上找到。同时,喜马拉雅上的一些专辑提供了深入的解析和讲解,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赏析一下,100左右,赏析的好点
3个回答2022-11-29 10:36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
书现在成了我的一切,每天我都要看书,我读书!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我的最大东西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我们为何不读?
《咏史》左思赏析
1个回答2024-03-20 00:04
诗一开头就用比兴的手法,以涧底松来比喻怀才不遇的寒士,以山上苗来比喻凭借门阀世代卿相的士族,深刻地揭露了西晋社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畸形现象。对扼杀人材的门阀制度发出了愤慨的抗议。

诗歌的一开头,即展示了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苍松以百尺之材,处于“涧底”;而径寸小苗。却高踞于山上,荫影还要档住“涧底松”。诗人以这个反常的白然现象作比兴,将人世间“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这一畸形的现象非常鲜明地突出出来。一边是处于涧底的苍松,一边是踞于山上的寸苗;一边是“蹑高位”的世胄,一边是“沉下僚”的英俊;一边是显赫一时的金、张旧家,一边是年老官卑的冯唐——这一组组鲜明的对比,无可辩驳地证明着门阀制度的荒悖。因此,诗人痛切地感到:人的命运并不取决于他的才华,而是由他所处的“地势”高下来决定。
   全诗激荡着一股郁勃不平之气。 尤其是结尾:“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采用反问句式,显得沉痛有力。左思所创造的“涧底松”这一艺术形象,扣动了后世不少文人的心弦,他们曾反复运用它来抒写怀才不迫的郁愤。
要一个人生哲理故事加上对它的赏析,或者是一篇散文(最好是名人的)加赏析(总共的字数在150个左右)
1个回答2024-01-21 01:36
祥龙讲故事: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7个弟子知道。7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 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
老住持问7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会怪罪。”弟子们都摇头。
7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住持又说:“只要承认了,念珠就归谁。” 但又过去了7天,还是没人承认。
老住持很失望:“明天你们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 第二天,6个弟子收拾好东西,长长地舒了口气,干干净净地走了。只有一个弟子留下来。
老住持问留下的弟子:“念珠呢?” 弟子说:“我没拿。” “那为何要背个偷窃之名?”弟子说:“这几天我们几个相互猜疑,有人站出来,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脱。再说,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呀。”
老住持笑了,从怀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这名弟子手上。
这个故事,让我感悟了很久。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说清楚。然而比说清楚更重要的,是: 能承担; 能行动;能化解; 能扭转; 能改变; 能想自己,更能想别人,顾全大局,这就是法。这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大智慧。
为什么说播音主持作品的赏析没有止境
1个回答2024-01-20 21:16
所有形式的作品的赏析都没有止境。。。。因为赏析的人不同,一个人的每个阶段的思想层次不同,社会大环境不同,时代不同等等,导致一个作品可以被无限地欣赏和评价。我们现在都还在赏析古代的作品呢。。。以后你会有很强的体会的。
《观刈麦》赏析
1个回答2022-10-18 23:50
惜本意可惜,此处指可惜的是夏日太长,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拾麦者的出现,从侧面体现了劳动者的勤劳和节俭
求<<观舞记>>赏析
1个回答2022-10-25 15:02
一个字...好``
这文章没赏析``对不起``
《古文观止·吴许越成》译文与赏析
1个回答2023-11-22 03:33

吴许越成

吴许越成

《左传·哀公元年》

【题解】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击败越国,越王勾践派大夫文种向夫差求和,夫差想要答应,但遭到了大夫伍子胥的反对。伍子胥指出,越国一旦休养生息,强大后就会对吴国造成很大威胁,他劝谏夫差斩草除根,但夫差不听从伍子胥的忠告,同意越国求和,最终导致了吴国的灭亡。

【原文】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88]。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89]。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缗方娠[90],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91]。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注释】

[88]槜(zuì)李:在今浙江嘉兴市。定公十四年,吴王阖庐带兵攻打越国,在槜李被越军打败,阖庐受伤身亡。

[89]嚭以行成:嚭,春秋末吴王夫差的宠臣,楚大夫伯州犁之孙,奔吴为太宰。行成,议和的意思。

[90]后缗(mín)方娠:后缗,夏后相之妻,有仍氏之女。方娠,正怀孕。

[91]惎(jì):憎恨,怨毒。戒:戒备。

【译文】

吴王夫差率兵在夫椒打败了越军,为在槜李之战中丧命的父亲报了仇。随后,吴军趁势攻入越国。越王勾践率领五千披甲执盾的兵士守住会稽山,并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的太宰嚭向吴王求和。吴王意欲答应文种的求和。伍员说:“不行!臣听说:‘树立品德要靠日积月累,扫除祸害必须干净彻底’。古时过国的浇,杀死斟灌又攻打斟鄩,最后灭了夏王相。而相的妻子缗当时正身怀有孕,她从城墙的小洞里逃走,回到有仍,生下了少康。少康长大后做了有仍的牧正,他对浇痛恨至极,并时刻提防他。浇派臣子椒四处搜寻少康的下落,少康便逃奔到虞国,在那里做了庖正,这才躲避了杀身之祸。

【原文】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92],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

【注释】

[92]二姚:虞思的两个女儿。有虞氏是舜的后代,姓姚。

【译文】

后来虞思又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把纶邑封给他,有土地方圆十里,有百姓五百人。他布施德政,开始着手准备复国的谋划,召集夏朝移民的余部,安抚他们并给他们官做。同时他派女艾去浇那里做间谍,派季舒去引诱浇的弟弟豷,于是灭掉了过国和戈国,复兴了夏禹的功业。重新祭祀夏的祖先以配享天帝,保持了夏朝当年的典章制度。现在的吴国比不上过国,而越王勾践却强于少康,上天如果让越国强盛起来,岂不成了吴国的重大隐患了吗?勾践这个人能够亲近百姓,且善施恩惠而不遗漏任何一个有功之人,越国与我国土地相连而且世代有仇。

【原文】

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93]。姬之衰也,日可俟也[94]。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注释】

[93]不可食:无法后悔,不能挽救。食,引申为消除,用作动词。

[94]俟:等待。

【译文】

这个时候我们战胜了他,不但不加以消灭,反而打算保全他,这真是违背天意而助长敌寇,以后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姬姓的衰亡指日可待呀。我国处在蛮夷之间,却又让仇敌恣意强大,用这样的方式谋霸业,显然是行不通啊!”吴王不听。伍员退下来,告诉别人说:“越国用十年时间聚集财富,再用十年时间教化百姓、训练军队,二十年后,吴国的宫殿恐怕要变成池沼了!”

【评析】

本文是一篇讽谏之文,故事虽然平常,但伍子胥的讽谏之言却独具特色。他没有为夫差大讲道理,而是借用少康复兴夏朝的故事讽喻夫差不要姑息养奸,以免放虎归山、养虎为患。

文章的中心是突出伍子胥的忠谏,为了说明“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的道理,伍子胥不厌其烦地讲述了少康中兴的故事,以警醒吴王夫差提高警惕。这是伍子胥的第一层用意。紧接着伍子胥又清晰地认识到吴许越求和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将历史与现实进行鲜明的对比,直接向吴王夫差指出当今吴国不如昔日过国实力强大,一旦越国发展壮大,就难以对付了。这是伍子胥的第二层用意。最后伍子胥又分析了勾践的为人之长以及吴、越之间你死我活的严峻形势。这便是伍子胥的第三层用意。

但不幸的夫差由于决策的失误,忠谏而不纳,终于自食其果,付出了亡国的沉重代价。

《最后的战役》有玩过的没!最后一把武器叫什么?怎么做出来?
1个回答2024-09-08 13:48
我玩过``如果你现在拿的是“斯帕德神剑”的话```最后一把就是“卡帝略圣剑”```你肯定也是被最后一关困住了``这把剑要到``恺撒大教堂的地下室去做```进去后``有个棺材``你要唤醒那个尸体``因为他是1千年前世界上最好的铁匠```你要的材料很苛刻```还有时间限制```你要在他再次死去的时间之前``找到材料``并交给他```时间是30分钟```这时候````你在打“帕特”的时候``缴获的``火龙就有用途了```要骑着火龙去找``他要的东西是“阿勒斯棺材盖上的白金”`在暗堡后的山洞里``“教堂后花园的千年圣水”`你到恺撒大教堂后花园就能看到石门``进去后要击倒那两个守护神`“自己的血”``这个最容易了``就不说怎么弄了```

就这些```你应该明白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