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课本知识比例

你上课的时候老师是怎样给你传授知识的,选一个示例说一说?
1个回答2024-02-16 10:53
上课的时候老师是怎样传授知识呢?那就是让同学们坐在下面专心住的听讲老师在上面认真的讲课,口传心授,然后再做习题。
如何教孩子们分清左右前后,有例子吗?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都是一带而过
1个回答2024-03-16 22:24
让他记住拿筷子的手是哪只就好了 一辈子都不会错的
请结合你对本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对一个大学生的压力案例进行分析,分析此案例中主人公现状出现的原因以
1个回答2024-02-26 17:24
结合你对本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对一个大学生的压力案例进行分析,分析此案例中主人公现状出现的原因以及自己该如何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和困惑。

有一个大二学生的自述中有这样几句话:“……上课,太枯燥,没劲,还犯困;看书,无聊,看不下去;睡觉?睡多了也累,醒了还空虚;寒假打了份短工,累死累活,让人剥削,连大年三十
“课例”是什么?如何写课例?
1个回答2023-11-21 08:35
一、“课例”是什么?

简而言之,课例就是以一节课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解剖分析,从教学规律上得出一些有教者个性色彩的结论。具体而言,就是写给教师同行看的自己是如何上这节课的,它是以教学设计者为叙述者,把自己上这节课的背景、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平实的加以描绘和反思,让观者一起体验教者的成功和和不足,达到产生借鉴和启发的作用。

二、“课例”的性质?

课例的撰写属于“叙事研究”的范畴,它是从西方引进的“质的研究”的具体体现,是当前最流行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不强调一般性的规律性的概括和总结,着力于特殊性的个性的,能给人启发的细节和过程,和我们平时的研究不太相同。

三、“课例”的特点

课例的撰写,关键词是“叙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学故事。其特点为典型性、研究性和启发性。它在于对教者一节课教学设计的深度挖掘,有教者的思考、有教者的情感、有学生的互动、甚至有听者的反馈或争论。它给观者一种真实的“现场感”,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像电影剧本是写给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多能让同科教师模仿或是借鉴;而课例则像电影作品,是写给所有学科的教师看的一个接近真实的“过程”或“故事”。

四、撰写课例的基本要求

1.拟一个你课后总体感悟的标的性很明确的鲜活的课例题目。如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学生‘设计’了课堂”、“一节没上完的好课”、“一节脱轨的公开课”等等。它是你课

前课后思考的总的概括,是写好课例成功的前提。最好不要用“……的反思”等题目。

  2.简要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情状况。教学内容为课题、课程标准、选用的教材、重难点内容,其中包括教材的分析和重难点如何突破的简要介绍,以及你的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还可以告诉读者你上这节课的由来和思考等,不一而同。学情状况包括你上这节课的(学生)受众的情况,即学情的特点,它对你这节课的设计有何影响,它是你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考点之一。

3.正式的行文,是把你的思考、反思与教学实况结合起来叙写,以教者的思路为线索进行教学叙事。教学实况可以是教学全程也可以是结果片段的组合,其主线是自己的思考和学生对你教学设计的“突破”,不能是简单的教学过程介绍,也不用全程实录。它需要一些师生之间发生的“事件”作为支撑,必须是真实的场景。

五、课例撰写的过程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必须是真实的有感而发,即使是事后回忆也要尽量向真实的“课堂场景”靠拢,不能自己编撰细节。真实才能感人、真实才能反思深刻、真实才能让人思考和借鉴。

2.必须有些细节的描述,师生的对话片段尽量少用形容词,多用白描方式,让“对话”贴近真实少些教师的主观色彩。

    3.要敢于面对教学设计的不同声音,勇于解剖自己的教学问题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

花”,况且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敢于坚持自己的设计,只要是站得住脚就行。

4.不要把教案+反思等同于课例,这种初级的产品仍是不是叙事研究,还是教案类的,对自己的提高不会有多大的好处,最多把自己训练成了一个录像机。

如何撰写教学课例

  “教学课例”反映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它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提出对某些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和个人反思,以便对课堂教学本身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通常,教学课例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围绕教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其中,其中,“教学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预期);“教学实录”是解决问题的做法(教学生成);“教学反思”则描述了“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即问题解决的效果,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教学课例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了学科问题、教学法问题、认知水平问题、情感态度问题与背景问题等。为了给教师在课例研究中的讨论与反思搭建平台,能否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也是课例撰写成功的关键。

    一个优秀的课例,应该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例,需要对设计和记录的原始文本资料做出选择。即:围绕着教学问题,对“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资料进行取舍和剪辑,以便集中反映教学问题及其解决过程。“教学反思”更需要集中在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思考和讨论上。

    教学实录、教学反思一般内容对本课教学设计的背景、意图和教学策略进行说明: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记录和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这堂课实际是怎样展开的?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这堂课上得如何?围绕问题选择材料,本课遇到了哪些教学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是如何预设的?问题是如何发生,产生了哪些教学冲突?教学场景是怎样的?教学设计与实际进程的矛盾是什么,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发现和揭示有意义的问题,不仅是观察研究(观课)的重点,也是写作课例的关键。如果教学课例不能够发现和揭示教学问题,那么,这种课例至多也只能用来供他人观赏,难以做到以课例为载体开展教学研究,组织教师讨论和交流。课例也将异化为“展示课”的记录文本,丧失了写作课例的本源意义。在写作课例前,要认真进行“问题分析”,结合“教学实录”(文本或视频)进行思考:课堂上产生了哪些教学冲突、问题是如何发生的、这些问题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是否能够链接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它的背景是什么等等。

    我们经常强调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包括对课堂教学过程(或文本实录资料)进行反思。反思是就是“回头看”,然而不是所有的人在“回头看”中都能看到存在的问题。“回头看”的方法很多,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敏感性与洞察力。发现问题需要有“眼光”,教师的“眼光”就是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写作一个优秀课例的基本前提——从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行为中捕捉到问题,教学课例的写作才有了基础。
孩子只爱看课外书不爱学课内知识
1个回答2024-02-04 15:48
看闲书不是问题,不想学习是问题。厌学吗?这个问题并不是太难解决
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
1个回答2024-02-09 05:56
a:b=c:d

可以推出:ad=bc

这是比例最重要的一条性质
用比例知识解
1个回答2024-02-13 09:04
比例分为比例尺和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例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比和比例的知识点
1个回答2024-02-09 15:02

比和比例的知识点如下:

1、比:比是用来比较两个量的大小关系的一种表示方式。通常用分数或冒号表示,例如2:3或2/3。在比中,两个数量的单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的关键在于比较两个量的大小,而不涉及具体的数值。

2、比例: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相似事物之隐岩间的关系。它表示两个不同事物的相对大小。比例通常以两个或多个比的形式表示。例如,1:2和3:4之间的比例为1:2和3:4。比例中的比具有相同的单位,用来描述两个或多个量的相对大小关系。

比和比例的关系

比例是一种更广泛的概念,可以包含多个比的关系。比例中的每个比都表示两个量的相对关系,而比则是两个特定量的大小关系。比例通常用来描述事物的相似性、比例关系或比例比较。

比和比例可以用灶段御于求解未知量、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等。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和各个学科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如商业、金融、科学、工程等。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和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燃巧解决与数量和比较相关的问题。

你知道哪些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
1个回答2024-02-10 15:50

你知道哪些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如下:

1、比和比例的联系:

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是比的意义

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2、区别①:意义、项数、各部分名称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如:a:b 这是比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a:b=3:4 这是比例。

区别②: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意义不同、应用不同。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并且相同)。比值不变。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相等。 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联系: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

拓展资料

表示两个量倍比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

比是由一个前项和一个后项组成的除法算式,只不过把“÷”(除号)改成了“:”(比号)而已,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运算,而比则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和分数的分数线类似。

没有集体意识的人最后的结局 古人事例
1个回答2024-02-29 05:38
集体意识
在组织中,集体意识一般包括两个层次:
其一,是组织内个别成员的集体意识;
其二,是组织成员群体的集体意识。
就其发展过程来看,前者是后者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进一步培养和升华的结果。
集体意识其现实表现形式往往是集体无意识。其对某一类行为的认同接受和行为是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往往表现为自然而然的遵从和无条件的接受。
对集体的认同来自远古时代人类集体生活的经验,远古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人类必须集体生活和行动,离开集体意味着个体的灭亡。这种生活体验深深烙印在人类的大脑中,慢慢变成一种集体无意识,深入人类的潜意识。集体意识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一般来说,与集体意识相对应的是个体意识。十九世纪英国以笛福《鲁宾逊漂流记》为代表的对人类个体意识觉醒的文学描写,力图证明个体意识的潜在性,却反而证明了集体意识的潜在。这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有所说明。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