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湖的美景英语作文初二

观山湖区景点
1个回答2024-03-15 18:39
观山湖区景点有百花湖国家湿地公园、金翠湖、文化艺术宫、城乡规划展览馆、苗族风情园等。1、百花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观山湖区境内,北起百花电站大坝;南到花桥;东至麦西河与干河的汇合处;西至百花湖乡。2、金翠湖:全称叫“贵阳金翠湖旅游园”。园内青山叠翠、绿树成荫、植被满园,具有古朴纯真的美景。

1、百花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观山湖区境内,北起百花电站大坝;南到花桥;东至麦西河与干河的汇合处;西至百花湖乡。

2、金翠湖:全称叫“贵阳金翠湖旅游园”。园内青山叠翠、绿树成荫、植被满园,具有古朴纯真的美景。

3、文化艺术宫:位于黄河路环岛下层,是一座圆形透空沉降式大型建筑,占地面积为5400平方米。宫内陈列着生物化石、矿物晶簇、雅石及石雕等艺术精品,连同艺术回廊的中外著名雕塑、世界风情浮雕壁画、贵州民族民俗浮雕组成国内外一流的石文化艺术殿堂。

4、城乡规划展览馆:位于博物馆对面,布展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展示贵阳城市形象的窗口、接待中外来宾的客厅、宣传教育交流的平台、旅游休闲观光的景点。

5、苗族风情园:园内景色迷人、民族文化气息浓厚、气温适宜,给苗族风情园提供了一个山水秀丽、风景独特的环境。

金牛湖的自然景观
1个回答2024-01-25 10:09

金牛湖风景区一期规划总面积23.5平方公里,国家AAA级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并侍无公害水产品养、繁基地和国家地质公园景点之一、南京市十大风景区之一、金陵新五十五景之一。
出六合,沿金江公路向北三四十里,就到了金牛湖,色若蓝玛瑙,状如鹿茸,卧于峰峦之间,即金牛湖,美称南京“西湖”,雅号“天然氧吧”。金牛湖地接苏皖六合、天长氏橘、仪征两省三地。湖水向南流经八百河、滁河,汇歼蔽团入长江。金牛湖风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保护完好。古树名木,奇花异草,姿态万千、色彩缤纷,美化、绿化面积达5000亩,植被覆盖率达96%,使得森林景观更加丰富多彩。大量的野兔、野鸡、野鸭、白鹭等野生动物栖息景区、安营扎寨、繁衍子孙,自成天趣,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人工喂养的孔雀、天鹅等珍稀鸟类逗人喜爱,在这里山、水、林、禽同生共荣,构成一副奇特的大自然谐趣图。

杭州湖心亭的景观
1个回答2024-02-27 08:21

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荫从中有“虫二”碑,相传为乾隆皇帝所题,影射“风月无边”四字。在湖心亭眺望西湖,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就是所谓“湖心平眺”,清“钱塘十景”之一。游人来此,看去恰似“蓬莱宫在水中央”。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崇祯”是明朝的年号,开篇就敷上了一层怀旧的色彩。“十二月”,正是寒冬时节,为后文“大雪”埋下伏笔。“大雪三日”,写雪的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湖中人鸟声俱绝”不从视觉写雪之大,而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湖山封冻,人与鸟俱噤声不出,“绝”字传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从听觉和心理的角度表现了大雪的威严,也为后文遇见金陵客的意外与惊奇作了铺垫。“是日”即三日之后,“更定”即黎明破晓之时。他所以一定要在大雪三日之后、黎明破晓之时,“独往湖心亭看雪”,必是既不欲见人,又不欲人见。
“拿一小舟”之“一”看似累赘,实际却与后文的“独”、“惟”及几个“一”字互为呼应,创造了一种清灵纯净的意境。“拥毳衣炉火”,以御寒之物衬雪地之寒,也表现了作者的特立独行、任性风雅。“雾凇沆砀”写湖中水气凝成的冰花一片弥漫,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动了起来,有了一种动态的融合美,描绘了一幅水墨模糊的雪夜山水图。若只说“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则显得缺少生命的活气与远近高低的层次。天、云是上面的,山、水是下面的,“上下一白”浑茫难辨,足见其大;“湖上影子”依稀可辨,足见其小。相形之下,大者更大,小者更小。作者在由面到点的观察景物的同时,似也蕴含有渺然人生如同沧海一粟之感慨。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句话中的几个“一”字,虽与“上下一白”的“一”字用法不同,却巧妙地将一个微观而丰富的世界置于宏观而简洁的背景之中,共同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同时,作者精心锤炼的“痕”、“点”、“芥”、“粒”这几个量词也是极富形象性和层次感的:有远近、有高低、有浓淡、有疏密、有大小。随着视线的移动,景物也渐渐变化,由大到小,由小到微小,衬托出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出一个微妙而灵动的意境。“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实则以意观景,并非以眼所见。因作者自己就在船上,以眼而察则不可能达到这种远观的视觉效果,以意观之,则虚实相生,有一种“心游万仞、精鹜八极”的超脱与空灵。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且是两人,酒炉已沸,可见早就来了。“见余,大喜”,此处妙在作者对自己见到他们的惊奇避而不谈,而从对方的角度写出雪中相逢、巧遇知己的惊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感叹表现了他们相互之间的赏识,有一种人生难得一知音的感慨。欣喜之余,“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的“强饮”,是说本不能饮,但在此时、对此景、逢此人,不得不饮。为了不辜负自然的美景,为了不辜负知己的盛情,勉力而为,痛饮三大杯。至此,读者方在冷色调的景中感受到了一点暖色调的情。临别问起对方姓氏(先饮后问,性情中人),才知是金陵人客居于此,原来和作者一样,同是异乡人,也是有着相同性情志趣的清雅脱俗之人。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此处写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们似乎能够看见舟子那喃喃自语、大惑不解的神情,令人回味。这是对全文的绝妙点染,“更有”并非减损作者的“痴”,而是以同调来作陪衬,更加突出作者的“痴”。“痴”在一般世俗上的意义,并非一个褒义词,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常会把“痴”理解成一种执着专注的追求达到了浑然忘我的那种最高境界,例如“如醉如痴”、“不痴不迷不成才”、“天道酬痴”等等。舟子的话并非有意要说给作者听,而是如前面金陵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感叹一样,纯属有感而发,脱口而出。这两句话都用了一个“更”字,表达了一种由衷的感叹,只不过金陵客的感叹是由于惊喜若狂,而舟子的感叹是由于百思不解。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了西湖什么和什么的景象
1个回答2023-01-12 10:00
水光、山色、西湖。
新西湖十景和西湖十景分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06 15:30
一直想说什么?
观西湖美景感想
1个回答2024-01-11 12:08
星期五晚上,我刚吃完饭,正在抓紧时间写作业,当我把作业刚做完,爸爸也回到家中。我就对爸爸说:爸爸,我们这一次国庆节要到哪里玩。爸爸说:我们这次去大理。我一听,高兴地跳起来欢呼:到大理乐、到大理乐啦!“快去收拾行李,把要带的东西带好”。爸爸说到。我赶忙跑去收拾行李。并且把书和衣服分别装进袋子。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点,我就迫不及待地催促爸爸出发。10点钟,我们终于开始往大理方向出发,沿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有往昆明方向,有往大理方向,不过数大理方向的车辆最多。途中,我看到稻田里农民伯正在忙着收割那沉甸甸的稻谷。从他们挥动的手臂上,我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两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理。
大理是一个风景独特的地方。比如说,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洱海、苍山、蝴蝶泉、西湖、洋人街。。。。。。在大理期间,我们先后游览了西湖、洋人街、古城。在这些景点中,我最喜欢的景点是蝴蝶泉。听爸爸说:每年农历四月五日,成群结对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聚集在泉边,然后成串悬挂在泉边的合欢树下,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奇观。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未能观赏到。但这故事已深深吸引了我。游玩中,我有幸品尝了大理的白族“三道茶”,“三道茶”顾名思义就是喝三杯茶,一杯是苦茶,二杯是甜茶,三杯是回味茶。听导游姐姐介绍,这是白族人民的一种古老的品茶风俗,现已形成一个旅游项目。大理的小吃也特别多,味道可口。于是,我并经常央求爸爸给我买这买那的。四天的旅游活动在开心喜悦的气氛中结束了,可我的心还依稀留在大理,盼望着还能再次到大理游玩。
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地方(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1个回答2022-10-28 04:11
哇,,好棒啊!!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是西湖什么和什么的美景
2个回答2022-12-28 02:01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是西湖晴天时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和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扩展资料:

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

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

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了西湖什么和什么的景象
1个回答2022-09-14 01:42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了西湖晴天和下雨的景象。

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也显得非常奇妙。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苏轼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解析: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

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

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

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

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

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