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正版吴楚材著译文注释

解释词语 楚材晋用
1个回答2024-01-27 20:25
楚材晋用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hǔ cái jìn yòng,意思是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楚人学舟文言文翻译和原文注释
1个回答2024-01-20 16:24

楚人学舟文言文翻译和原文注释如下:

原文:楚人学舟,其木有所长。取材薄而理工精,竹箭毫发,师工之燃而浮之,信于无涯之波。若人乘之,则疾行千里,不知其变。非特江湖,独有河湟之中流,能载千石之舟,缫丝于其间,不令有所断绝也。

注释:楚人:指中国古代楚国的人民。舟:小型的水上交通工具,通常由木材或竹子制造。取材薄:在材料方面不是很丰富,所以只能利用有限的材料制造。理工精:指技术很高,工艺很精良。竹箭毫发:用细微的竹条做成箭,箭杆像毫发一样细。

师工之燃而浮之:将制作好的船放在水上,点燃船底的燃料,模塌源使船浮起来。信于无涯之波:可以在大海上航行,不受限制。疾行千里:可以快速地航行长距离。江湖:泛指江河湖泊等水域。河湟之中流:指黄河和它的支流。千石之舟:能够承载一千石重量的船只。

楚人学舟出自《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中国春秋时期吕不韦等人编写的一部兵书,全书旦态有75篇,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第三十二篇《楚人学舟》就是其中的一篇,被视为中国古代艺术和工业技术方面的经典之一。

《楚人学舟》是《吕氏春秋》中的一篇典故,讲述了中国古代楚国人民如何利用有限的材料,运用精湛的技术,制造出能够载重快速航行的船只。该典故所蕴含的思想为“因材施艺”,即在材料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其特点和性质来发挥最大价值。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楚人学舟》不仅揭示了中国古代制船技术的精湛和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和文化状况。这篇典故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史和科技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衫派意义。

它一方面体现出中国古代人们勤劳勇敢、独立自主、创新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国古代可持续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思路。这种以“因材施艺”为灵魂的技艺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五千年璀璨文化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楚弓楚得的意思,要注释,要解析
1个回答2024-02-02 00:57
楚弓楚得出自中国先秦时期流传的“楚人失弓,楚人得之”的故事,后成为成语,意思为虽然失去某物,但没有落到外人手上,有点肥水没流外人田的意味。



楚弓楚得的故事应流传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公孙龙子·迹府》,该书提到楚国的一位君主带着“繁弱之弓”和“忘归之矢”到云梦泽打猎,却把弓遗失了,他的侍臣都要去找,楚王却阻止了他们,说道:“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这则故事想表达出楚王胸襟广大,但后来演变成为成语「楚弓楚得」。
求:古文观止全篇注释翻译
1个回答2022-11-07 12:35

1.培养语感

2.增加个人知识

3.看多了古文对你在古文学习过程中是一种积累,到时候你背诵理解翻译都是水到渠成的。尤其是平时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多看绝对有效。

古文观止是谁著的
1个回答2022-09-21 06:42
《古文观止》的作者是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乘权、吴调侯叔侄俩。
新古文观止译注全文在线阅读
1个回答2022-06-14 05:32

大一学生 想读一些古书 诗经 楚辞 周易 世说新语 古文观止 三国演义
1个回答2024-02-04 22:37
史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小说:《浮生六记》《儒林外史》
哲学类:《道德经》《菜根谭》
经典:《墨子》《孙子兵法》

闲时可以读《聊斋志异》
止观的名词解释
1个回答2023-04-16 07:55

止,巴利语samatha,音译作奢摩他;义为平静,乃是心处于专一、不动、无烦恼、安宁的状态,亦即禅定的修行法门。
观,巴利语vipassanà,音译作毗婆舍那;乃是直观觉照一切名色法(身心现象)的无常、苦、无我本质,亦即智慧的修行法门。

楚人献鱼的注释
1个回答2022-12-23 18:10

1.囷仓:粮食仓库. 圆型的叫囷,方形的叫仓。
2.旷夫:成年而无妻的男子。
3.余衍之蓄:有多余的储蓄。
4.食:吃。
5.尽:完。
6.故:所以。
7.鄙:粗俗,这里指不太尊敬(人)
8.余:丰余。
9.行:做。
10.遣:派遣。
11.振:救济。
12.出:出嫁。
13.归:归附。
14.不御者:指未曾侍寝君主的宫女。

楚人有担山鸡者的注释
1个回答2024-02-21 12:04

汝:你。
然:是的。
酬:付出。
方:正当。
宿:一夜。
咸:都。
贵:看中。
厚:重。
直:同“值”,价格
经宿:过了一夜。
与:给,给予。
遑:无暇,顾不上。
过:超过。
山鸡:鸟名,野鸡的一种。
弗与:不给。
宜:应该。
怅:遗憾。
惟:只。
金: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