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是什么意思?

2023-08-12 20:14

3个回答
这是王阳明“心外无物”的内容,“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听言动,即事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意思是你的眼睛受心的控制,你未看那朵花时,你的心在花身上就没有动,于是它和你的心一样,都处于沉寂状态,由此可知,花不在你的心外,因为它和你心的节奏是一起的;当你来看它时,你的心在它身上,你的心动了,而花也映入你的眼,所以它的颜色和你的心一样,都鲜艳、动了起来。
存在是客观的,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则由人来赋予。如山中的花,只有你来看时,此花才与你的心发生关联,心赋予了花以意义和价值。
这句话的前文是有人问王阳明,王阳明这样回答,他的意思是你和花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但是从主观的角度来说,你和花只有当你在意的时候对你个人而言才有存在的意义,世界上有这么多客观存在的事物,但是对你而言他们有什么意义呢?那就是当你在意你所看到的事物时你所看到的对你才有意义,是你赋予了它对你的意义。你觉得他鲜艳,那么他就是鲜艳的,你看过没有在意有这么朵花那么他对你而言就是不存在的没有意义的。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晚年爱越城东南二十里之会稽山阳明洞,筑室以居,自号阳明子,学者乃称阳明先生。

上面这句名言出自《传习录》

我的理解是这样:你没有看这朵花时,这花就和你的心一样是平寂得像是没有存在过一样。当你来看它时,它的颜色才在这时明明白白地展示在你的面前。这样便知道这朵花并不是独立于你的意识而存在的。王阳明(即王守仁)就是以花为例,说明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前提条件,没有意识,物质无从存在,物质是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这花就是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它不在人的心外,而是依赖于人的意识,即心,心中不想,它就不存在,你不看,就没有这朵花。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

相关问答
汝未来看此花时,汝花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是什么意思啊
1个回答2023-08-11 08:51
上面这句话出自《传习录》。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
全文
“汝未来看此花时,汝花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
1个回答2023-01-10 18:00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如何看待这句话?
4个回答2022-12-30 23:57
这是王阳明关于世界普遍规律的看法,即使你没看这朵花,但是这朵花依然存在,而且和你一起同行,你睡觉,它也睡觉,它依照客观规律运行。
王阳明的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8-09 14:21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晚年爱越城东南二十里之会稽山阳明洞,筑室以居,自号阳明子,学者乃称阳明先生。 上面这句名言出自《传习录》 我的理解是这样:你没有看这朵花时,这花就和你的心一...
全文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当中的“寂”作何解释?
1个回答2022-09-27 21:57
寂的意思就是隐没 忽略 不存在 这句话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意思是花只有因为你的观看而存在
如何正确看待王阳明的“此花与汝同归于寂”?
4个回答2023-04-19 14:20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来的,就是如果你不看花的花,花就不存在,在如今看来算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汝阳王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7 00:25
察罕帖木儿,元末将领,汉化甚深,善文学,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举人,自取汉名“李察罕”。屡平各起事军,曾官平章兼河南枢密事,1362年7月6日被降将田丰及王士诚刺杀。他去世后,朝廷赠推诚定远宣忠亮节功...
全文
吾所做,未必是汝所想,汝所想未必可用,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09 01:00
我所做的事情,不一定是你想象的那样,你所想的不一定适用。
汝阳故事——临汝杆伙血溅汝阳三屯寨
1个回答2024-03-01 20:15
清末至民国, 社会 动荡,特别是豫西山区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揭竿而起、铤而走险的绿林武装是层出不穷。他们成帮结伙,占山为王,打家劫舍,对抗官军,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当地老百姓称他们为刀客、杆子、杆伙、...
全文
汝阳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09 09:08
鬼谷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纵横家、军事家鼻祖。据记载,他曾经长期隐居并在仙逝后安葬在汝阳县云梦村,他在此收徒讲学,先后培育出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尉僚子等著名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