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 初二的 课外阅读

2024-01-27 10:48

1个回答
江南园林艺术的天趣之美

艺术的参差之美,是由于天生的自然界本身不存在单一的规整均齐。既然大自然以参差为其主要特征,那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要“力图摹仿自由的大自然”,就必须突现其参差不齐之美。就中国园林纯任天然、尽错综相杂之美的布局风格来说,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情氛孕育下成熟的苏州园林有着充分的体现,这可以拙政园远香堂两侧的布局为例。

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西面通往曲廊和东西向的倚玉轩,由曲廊折西为一泓溪流,其上架以廊桥“小飞虹”,再向南则为“小沧浪”水院;再看另一方向,远香堂东侧为绣绮亭,耸立于假山之上,向南则是由云墙间隔而成的园中之园——枇杷园。远香堂的两侧完全打破了均衡对称的布局,它西面是水,东面则是山;西面是轩、廊,东面则是亭、墙;西南是水院,东南则是旱院,两面竟如此故意地避免对称,真可说是“其形各异”了。再看远香堂南面,是小型山池,池上通向远香堂的曲桥故意偏西,显然也为了避免居中而造成轴线感。

江南宅园中楼台亭阁、山石树木的布局,都是这样地参差不一,错落有致,从而打破整齐对称的秩序,构其自由天趣之美。它和凡尔赛宫苑的布局,可说是反其道行之.

1.文章详细说明了拙政园远香堂两侧的布局,这些内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远香堂两侧的布局是如何避免整齐对称的?

3.为了避免语言的雷同,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哪两句中的意思最接近?(2)    (         )(          )

A.西面通往曲廊和东西向的倚玉轩

B.由曲廊折西为一泓溪流。

C.西面是轩、廊。

D.池上通向远香堂的曲桥故意偏西。

4.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引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句诗有什么用意?

5.与<凡尔赛宫>一文比较一下,说说远香堂两侧的布局和凡尔赛宫的布局有什么不同?



1、举例说明中国园林纯任天然、尽错综相杂之美的布局风格。2、远香堂的两侧完全打破了均衡对称的布局,它西面是水,东面则是山;西面是轩、廊,东面则是亭、墙;西南是水院,东南则是旱院,两面竟如此故意地避免对称,真可说是“其形各异”了。再看远香堂南面,是小型山池,池上通向远香堂的曲桥故意偏西,显然也为了避免居中而造成轴线感。3、A、D4、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来证明中国的园林追求纯任天然的特征。
相关问答
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
1个回答2024-03-13 15:05
参考答案: 1.C.母亲,温暖 2.应划线句子:冷不丁下起大雨,便会淋成"落汤鸡"。 3.你自己写的很好 4.母爱多么伟大,有多少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们长大后一定要回报父母、回报祖国啊! 我们每...
全文
阅读课外短文
1个回答2024-04-22 07:50
【答案】 【小题1】⑴打穿,穿破 ⑵把(或拿) 【小题2】D 【小题3】答出勤奋刻苦或勤学苦读之意即可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注意文言词汇的常见文言现象与用法,“穿”古今异义,这里是“打穿、...
全文
小学生课内阅读的外国短篇作品
1个回答2024-02-10 20:01
简单来说就是:泛读文章看题根据问题细读文章看题找位置套用格式:用。。。手法。。。。生动形象。。。如果文章较短,可以读完文章后做题;如果文章较长,可以带着问题读文章。题目无非都能从原文章中找到或者衍生出...
全文
小学三年级短文,课外阅读
1个回答2024-02-25 10:06
1,短文从(体型)(飞行)(羽毛)三方面介绍了蜂鸟。 2。你还知道什么鸟的哪些特点? 翠鸟:一般栖息在悬崖上,体型不大,尖尖的嘴巴,红色的爪子,羽毛非常美丽,动作迅速敏捷,主要以捕鱼为生。
写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读后感
1个回答2022-10-02 12:1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初一学生可以读什么课外阅读?
1个回答2023-01-16 07:45
去图书馆看看呗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
1个回答2024-03-02 04:46
个人感觉,我从来也不看什么英语书籍,因为我感觉对于一个中学生,学习已经很累了,各科的任务量都不小,应该没什么时间全心投入英语中去看书记,我认为还是应该平时做好练习册中的阅读理解就可以了,不必逐词翻译,...
全文
初三英语,课外阅读
1个回答2024-03-09 08:17
D C B D C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
1个回答2024-02-24 03:57
个人感觉,我从来也不看什么英语书籍,因为我感觉对于一个中学生,学习已经很累了,各科的任务量都不小,应该没什么时间全心投入英语中去看书记,我认为还是应该平时做好练习册中的阅读理解就可以了,不必逐词翻译,...
全文
求一篇初中的课外阅读题
1个回答2024-03-01 17:13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xǐ麻)...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