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廉颇的故事

2024-01-16 09:51

1个回答

廉颇巧计退敌兵 武安城东南14里地有座小山叫粟山,平地突起,远远望去,就象一个大粮堆。说起它的名字,还有段不平凡的来历呢。    那是战国时期,秦赵交兵,秦国探知赵国粮草不丰、人心不稳,便派大将白起率大军来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速派名将廉颇带兵迎敌。    老将廉颇出邯郸西门,来到离城50里的一座小山下安营扎寨。这里南靠鼓山,北临洺水,是秦军进攻邯郸的必经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军中的粮食盛到布袋里,都摆到小山上,派人严密看守,然后四处贴下告示:粮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斩。    第二天,白起率大军攻入武安境内,忽然探子来报:“往东二十里,发现赵军粮营,大将廉颇带重兵把守。”白起听了将信将疑,亲自前去察看。不看还好,一看差点儿把他从马上惊下来,只见赵军营中粮食一袋袋、一层层堆积如山,下面军营,大帐连阡,号旗严整。于是仰天叹息道:“赵军粮足兵精,天不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    从此,这座无名小山,就称作粟山了。后人还在半山腰立一块石碑,以诗文形式记述了这件事。     一篓油水饺一篓油水饺是河北邯郸赵国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相传创制人王一香早年与父在赵国南门外开一肉包铺。有一天,赵国大将廉颇武灵丛台点兵路过南门外时,遥远闻着肉包香味,廉颇闻着香味赶到肉包铺店,见食客尝在嘴里,赢得了食客的好评,生意大为单位很好。当廉颇购买包子时,包子已卖完。廉颇说到:“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小儿说:“那是生的,还得蒸。”廉颇说:“那得几个时辰?”王小儿说:“不到一个时辰。”廉颇一听心急了,就将案板上的包子统统扔进开水锅里,不到一会儿,锅里的包子全部漂起来了。王小儿一听是廉颇大将军就毛了,赶紧把煮熟的水包端上,廉颇吃完后连声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    从此,王一香就把包子铺改为“一口油”水包馆,生意更加红火。    李氏后人继承了“一口油”的精心制作,成品汁液丰富,包裹馅心,吃时流油,后在北宋年间改为“一篓油”,传至至今。

 

相关问答
和廉颇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7 05:16
1、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登门谢罪 [ dēng mén xiè zuì ] 意为:知道自己错了,...
全文
廉颇是谁?
1个回答2022-10-31 15:49
战国春秋时代的大将
有关廉颇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7 12:05
负荆请罪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示例】:我今特来寻贤弟,~。 ...
全文
廉颇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9 06:02
一日三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形容廉颇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0 18:48
是非分明 和善可亲 智勇双全 赫赫有名 南争北战 艰苦卓绝 坚定不移 顾全大局 一代楷模 丰功伟绩
廉颇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31 10:47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典故如下。 典故1: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
全文
廉颇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08:26
赵王看重蔺相如,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全文
廉颇的特点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2-23 16:36
1. 归纳廉颇的性格特点用四个四字成语表示并举例说明哪些地方或情节表 老当益壮 lǎo dāng yì zhuàng 【解释】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
全文
廉颇简介
1个回答2024-02-22 19:20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平遥,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
全文
用成语形容廉颇?
1个回答2024-02-27 03:18
用成语形容廉颇: 刚直不阿 ,忠勇无双, 重情重义 ,义胆忠肝 ,粗中有细, 身先士卒, 有勇有谋 ,从善如流, 知错能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