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G技术元素:引诱你的新员工离职

141. G技术元素:引诱你的新员工离职

00:00
06:47

如果新员工不能适应公司的文化,那还不如让他们早早离开。为此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关键词】

新员工,离职


【正文】

你好,欢迎来到《KK 对话未来》!


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有些另类。这篇内容的素材来自于 KK 在 2008 年写的一篇博客,讲的是一家卖鞋的网店如何引诱新员工离职的故事。这种纯商业管理的内容,在 KK 的博客中还真是很少见。但也是因为少见,所以侧面反映了这个故事的有趣。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家名为 Zappos 的网店,是从卖鞋子开始起家的。它创办于 1999 年;据说是因为最早的一位创始人,在当地的大商场里居然找不到一双自己想要的鞋子,一怒之下就办了这么个网店。


结果这家网店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开业的第二年就创收 160 万美元;第三年更是翻了两番,达到了 860 万美元。到 2008 年的时候,它的年收入就已经是 10 亿美元了——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年收入,而不是估值。


这家公司要说有什么出奇致胜的商业模式没有,好像也不是很稀奇。说穿了就是堆人。它招募了大量的销售代表,并且鼓励这些销售代表利用社交媒体,疯狂晒图。不管是他们的熟人也好,还是加了他们社交媒体账号的客户也好,时时刻刻都在被他们刷屏。


公司还鼓励销售代表们去积极回应客户超出他们业务范围的需求。公司的创始人有一次在深更半夜跟朋友打赌,说他如果现在打公司的服务热线,问附近哪儿能叫到 Pizza 外卖,一定能得到满意的答复。说着他就真打了这么个电话。接线员一开始有点儿发懵,但很快就搞清了状况,没过两分钟,就找到了附近可以在这个点儿送外卖 Pizza 的五家餐馆。


还有一次,一位女性客户打电话给公司,要求退还一双给她丈夫买的鞋子,因为她丈夫还没来得及穿这双新鞋,就不幸出车祸去世了。结果第二天,这位女士不但等到了上门取鞋的人,还收到了一束花。而买这束花的钱,销售代表可以不经主管的批准,直接记在公司账上。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一家公司很人性化吧?倒也没错!2009 年《财富》杂志评选「最想为之工作的公司」,Zappos 名列第23;2010 年上升到第 15 位;2011 年则是第 6 位;2012 年排名有所掉落,但也排在第 11 位。


不过,在这家公司工作可不轻松。据公开的数据显示,Zappos 的销售代表平均每月要接 5000 个电话,每周要回 1200 封邮件。你可能会想,为啥不用人工智能来代替人工呢?一是那时候人工智能还没那么先进;二是从这家公司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它虽然是一家网店,但希望给客户们面对面般的服务体验。所以,它的销售代表们没有接电话的标准脚本,接电话的时长也没有什么限制。有记载的最长的一个电话打了 10 小时 29 分钟!


可以想象,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这样的工作。


为了在新员工中快速甄别谁不适应公司的文化,Zappos 用了一个奇特的办法。它的新员工培训一般为期一个月。在培训期里,新员工和全职员工的工作没有什么分别,也要大量地接电话和回邮件。他们在薪酬待遇上也和全职员工一样,不打折扣。等新员工培训了一周后,公司就把他们召集到一起,然后郑重宣布说,如果谁想现在就离开公司,那么不但可以一分钱不少地拿走过去一周的报酬,还可以再额外得到 1000 美金。


你肯定会想:没搞错吧?新员工提前离职居然还有奖励?!


没错!这就是 Zappos 的策略。因为它相信,这个时候愿意多拿 1000 美金走人的新员工,就算留下来,在公司的表现也不会太好。与其那样,还不如公司给他们机会,或者说引诱他们,让他们早早离开。为此多花的这 1000 美金,值!


你可能好奇:有多少新员工会选择离开呢?答案是十分之一。


不过,这个故事如果放在中国,恐怕就会变了味道。估计 Zappos 很快就会被羊毛党们薅破产了。


那这个故事有没有 happy ending 呢?还算不错吧!Zappos 在 2009 年被亚马逊以 12 亿美金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之后又一直保持独立运营。直到今天,这家网店仍在营业。


好,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谢谢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