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文儒坊

第3讲 文儒坊

00:00
06:27

  隔着南后街,与安民巷相对的是三坊中的第二坊文儒坊。文儒坊长460多米,是现在三坊七巷中最长的一条。原始状态下的文儒坊是一条穿过小山包的林荫道。这些小山后来都被高大的风火墙围进了深宅大院,所以最初的名字叫山荫巷。宋代祭酒郑穆曾居于此,于是这里学风日盛,巷人引为自豪,大笔一挥,将这里改成了“文儒坊”。其实你单看文儒坊三个字,就可能会猜到,在当年这里住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据说当时住在这里的人,都是以鸿儒自居的。文儒坊这个名字宋代时候就有了。《榕城考古略》里说,文儒坊最初的名字是儒林。文儒坊因历代文儒辈出而得名。宋祭酒郑穆、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世进士"之家陈承袭故居皆在坊内。陈承袭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近代诗人、《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陈衍曾自吟一联:"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在文儒坊东头北墙上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嵌着一块高约2米、宽1米的阴文碑刻:"坊墙之内,不得私行开门并奉祀神佛、搭盖遮蔽、寄顿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这是光绪辛巳年(1881年)订立的文儒公约。

  尤氏民居位于文儒坊17号。尤家原籍浙江吴兴,始迁福建罗源,后迁福州洪塘,明末清初迁到福州城内的兰荷里,自尤孟彪开始经商起家,历经贤、庆、德三代,发展成福州有名的大工商业家庭,全盛时期宅院有十三处,在文儒坊就有6座大院,有的大院大厅可摆100桌酒席,被称为尤半街。

  陈承裘故居位于文儒坊西口。陈承裘生六子皆中科甲,故有"六子科甲"的掌故,其长子陈宝琛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是开拓福建现代教育的功臣。走进陈承裘故居,木柱雕梁威严犹在,古朴的宅院却显得有点萧索。整座房子共分两进。与别处的民居不同,陈承裘故居格局气派,厅柱、门面还可以看出当年精雕细琢的痕迹。正房楠木门上部框架雕饰漏花,中嵌楠木板雕刻着鼎、瓶、盆、壶,第二进大厅四扇门板雕刻着花、鸟、鱼、虫,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屋檐连着一间临时搭盖的木屋顶,墙顶泥塑造型大体完整,仿佛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文儒坊19号,是陈季良上将的故居,也是林则徐母家故居。林则徐的母亲是陈季良将军的老姑婆,林则徐是陈季良的表叔公。林则徐母亲故居是三坊七巷里唯一由社区居民自掏腰包进行整修并免费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2006年6月,原南街街道干部赵建明在征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后,自筹资金5万元对其进行整修,恢复了故居的客厅和卧室原貌,开放后并亲自担任讲解员。

  文儒坊九号会馆是三坊七巷里的首家客栈,原为清末海军将领许倜业故居,现在已经成了接待能力300多人的客栈,客人在这里可以吃到"佛跳墙"、"荔枝肉"、"糟鸡"等著名的闽菜。

  文儒坊传统节庆活动和时令节俗很多,春节拜年、正月十五闹元宵、逛灯市、清明节祭祖扫墓、端午划龙舟、七夕话鹊桥、中秋赏月、重阳敬老、过小年(过小年是在十二月廿四,也叫"祭灶";家家户户打扫厨房,迎接新年,食品主要是灶糖灶饼),除了以上这些中国传统节日外,福州地区独有的节俗主要有拗九节、冬节搓丸、祭灶、迎春、迎年、中元节、做夏等。

来到这里的您不妨也好好沾沾这里的人才辈出的灵气,才不虚此行啊!

  今天的讲解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希望小雅的讲解能为您带来帮助,感谢您的收听,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喜马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53680azdy

    感谢小雅老师精彩讲解。

  • 貔獭猪

    我本非乃孤松客,寻坊觅踪七巷间,谢谢主播的解说,

  • 七月青鸟

    声音真好,内容也好,正好后天去福州,先了解下,谢谢(*°∀°)=3

    喜马拉雅福州站 回复 @七月青鸟: 谢谢!祝你福州之行玩得开心!

  • 海纳百川_xqk

    一听了然 太棒了

  • 看孤独de风景

    播音好棒ヾ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