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文征明《惠山茶会图》

第八讲:文征明《惠山茶会图》

00:00
15:10

这是幅以茶会友、饮茶赋诗的真实写照。画面描绘了正德十三年(1518年),清明时节,文征明同书画好友蔡羽、汤珍、王守、王宠等游览无锡惠山,饮茶赋诗的情景。半山碧松之阳有两人对说,一少年沿山路而下,茅亭中两人围井阑会就,支茶灶于几旁,一童子在煮茶。该画体现了文征明早年山水画细致清丽、文雅隽秀的风格。画前引首处有蔡羽书的“惠山茶会序”,后纸有蔡明、汤珍、王宠各书记游诗。诗画相应,抒性达意。

文征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明 文徵明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卷 纸本设色 21.9x67m 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保存在上海博物馆,说起文征明有的朋友可能比较了解,文征明生活在明朝晚期的苏州,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和沈周、唐伯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是吴门画派的代表性人物。


文征明又和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合称为江南四才子,但和我们的想象相反的是,他并不是很年轻就有这么大的名气,据说文征明很小的时候是一个比较木讷的孩子,不善于和人交际,三岁才说话比较利落,甚至到了六七岁走路还走不稳,他的家里人都比较着急,尤其是他的老爸,在给家里人写信的时候就反复的安慰家里人,说我们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大气候。


文征明生活的环境,在当时明晚期的江南地区是很杰出的,他周围接触的都是唐寅、沈周这样的大才子。文征明在七八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了当地非常有名的大人物吴宽门下做他的弟子,文征明在童年的时候,乡里举行童子考试,文征明和唐寅一同参加童子试,结果唐寅名列前茅,而文征明的成绩考得很不好,他父亲给家里人写信安慰家里人说“唐寅这个孩子聪明外向,尽管他现在才气外露,但将来可能不会长久,我们这个孩子虽然现在木讷了一些,但是将来会成大气候的。”


从这个内容就可以看出父亲的爱子心切,结果唐寅果然被文征明的父亲言中,一语成谶。唐寅后来因为科场舞弊案,被罢黜功名,一生只中了个解元。文征明的仕途也不是那么的顺利,一生参加了十次乡试,都没有考中。今天要介绍的这幅惠山茶会图,就是在文征明第九次乡试落第之后所画。


这幅著名的山水画作画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二月十九日,文征明和他几个要好的朋友蔡羽、汤珍、王守、王宠等游览无锡惠山,以茶会友、饮茶赋诗。文征明以青绿重彩的表现形式,记录下这次茶聚的场景,就是这幅《惠山茶会图》他的好友蔡羽还特意为这次茶会写了惠山茶会序。


这幅作品以青绿山水为主,在层层峦的山岗上面生长着茂密的松林,人们在松林之中在攀谈,还有在茅亭下面提井打水,在画面的右侧有人目视远方欣赏远处的风光,画面上画了五个主要人物,另外还有三个侍奉的童子。整个画面,呈现了清脆的色彩斑斓的感觉,这幅相较于前面分享过的几幅青绿山水不同的是这幅画上的人物相对大一些,这是因为文征明所表现的是一个真实的茶会的场景,所以在有些文献中把这幅画作为人物画来记录分析。


明 文徵明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卷 局部

明 文徵明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卷



我们可以看到在非常幽静,娴雅,明丽的山水之间,人们安详自得的交流,以文会友,比如我们可以看到茅亭下的水井旁,两个文人一个手里拿着手卷正在阅读,另外一个人在倾听。画面的左侧我们还能看到,树荫掩映下一个很大的桌案,上面放着众多茶具,桌案一侧有小童子在烧火煮茶,仿佛画面中弥漫着茶香,画家用很细腻的笔法描绘出无锡惠山茂林青松名泉怪石茶坊景亭等等诸多的景物,营造出这样一个典雅的气氛。据专家们考证,在茅亭下的这口井,就是被当年唐代茶圣陆羽评为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如果到无锡惠山旅游,还可以见到这个天下第二泉。


刚才提到,文征明在画这幅画的时候是第九次科举考试失利,我们在这幅画上并没有感受到画面中有沮丧和失望,反而是娴雅轻旷的气息。从这幅画也能看到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在明朝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盛况。


在明朝文人们的雅集聚会非常多,茶文化已经渗透到文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文人经常以茶会友进行雅集,品评古物和文章绘画的创作,茶文化在明朝历史上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明初朱元璋罢贡团茶饼,促进了散茶的普及,到了明朝中叶饮茶就更加的方便省去了许多繁琐的仪式也省去了众多的茶具,直接把散茶用沸水来冲泡,就更方便于文人们茶会。


文征明创作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对茶会的展现,他的这些作品大多数都是以青绿山水的形式来描绘。可见文征明的心目中对为文人的茶会还是很重视在意并且很享受,透过他的这幅青绿山水画似乎我们也能够身临其境,进入到正德年间和这些文人们在一起交流,在一起品茶。


这幅《惠山茶会图》不仅仅是晚明时期文人雅集的一个真实的再现,也是文征明中期山水画作的典型代表,在文征明30岁到40岁之间,他的青绿山水画作大体上呈现出两种风格,一种是学习宋代画家赵令穰、赵伯驹、赵伯骕这样一种比较雅丽的青绿山水画作。还有一种是追摹学习元朝大画家赵孟頫那种画有古意的青绿山水画作。


明 文徵明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卷局部

明 文徵明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卷局部



这一副《惠山茶会图》就是属于第二个风格,学习元代画家赵孟书提倡的画有古意,在画面中借鉴了,唐朝时期青绿山水创作的特点,可以看到树干和山石属于多晕染少皴染借鉴了一点点皴染的笔法,并且他树根和山石的处理采用了绿色和赭石色的相交接的方法,树叶既有唐代平铺的表现形式,也有晚明时期以点带叶的写意画特征,这副画带给我们的那种闲适典雅,非常悠闲自得的文人气息扑面而来。


文征明这一生仕途非常的不顺,十次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在明朝的时候乡试是每隔三年一次,他的一生30年的时间就过去了,科举考试他没有考中,但是在朋友的举荐下,他入朝做了一个以绘画书法为皇家皇帝娱乐的待诏,所以他在官场上并不受重视,很受排挤,因为他是以画为官,而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的官场,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屡试不中但是他又屡败屡战他是多么想用自己的热情和学识为晚明的社会服务,最终他以他书画的才气为人所看重,而他隐居吴门,刻图绘画创作。以书画名扬天下。


这样一个小的时候木讷,但是又出于名师之下的才子,他的一生充满着矛盾,在这一幅《惠山茶会图》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他在第九次考试不中,和朋友雅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一种惆怅和不愉快,尽管画面没有一个直接的表现,但是也使我们有一点点感伤。


这幅精彩的作品使我们看到了文征明青绿山水的功力,也使我们对明代饮茶的文化有一点点了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张麦m

    古代大家能画必能书!以前只知道文征明的书法

    博物馆有得聊 回复 @张麦m: 看来你对书法有研究呀。

  • 万历他爸是乾隆

    冯老师,明朝正德年间没有丞相了吧,搞错了吧

  • 好辣的甜椒啊

    老师再出个水墨山水的吧

    博物馆有得聊 回复 @好辣的甜椒啊: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除用的材料不同外,艺术趣味沒有本质区别,讲述绘画订音频沒有视觉刺激,本来就难,再没色彩,我们并不想复制自己的过去,还会出更好的节目。

  • 素晗w_w

    能不能再讲讲水墨山水

  • 尤晓婷

    嗯,好难过,考了10次都没中(><).他是不是会有点自卑呀

  • 1393390udgr

    尺寸标注有问题🤨没那么大

  • Susan_e8

    讲讲水墨山水画吧?

  • chiwenhu

    什么时候也能和您一起喝茶

  • Terri大黎

    怎么都是只能听一半啊啊啊

    博物馆有得聊 回复 @Terri大黎: 是不是网不好?你下载下来听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