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第七讲: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00:00
14:41

《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知其友人周密思乡心切而画的作品,成为流传千古的思乡画名作。画中描绘了济南的华不注山和鹊山及其周围的秋色。展现了村夫渔叟恬静朴实的生活,淡雅清新如我们所处环境的梦境化升华。

这幅作品人称“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纤,有宋人之雄而去取犷”,质朴自然,给人清新淡雅之感。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记得几年前,我去山东济南,参观了非常有名的豹突泉和大明湖。凡是初次到济南的人,都是必去这两处名胜的。其实济南还有两座山,特别值得一看,一坐是位于济南城区北部的鹊山,相传战国的名医扁鹊,曾经在山脚下炼丹,所以这座山的名字就叫鹊山,那里有扁鹊的墓,又传说每年七八月有很多乌鹊在鹊山上翔集,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鹊山。鹊山在黄河北岸,和泺口码头相对。另外还有一座山叫华不注山,它位于黄河南岸。和不远处的鹊山遥遥相望。这两座山都被元朝的大画家赵孟頫画入了他的名作《鹊华秋色图》中。我很早就在画册上看到过这幅画但是当时由于我的见识浅陋,我并没有觉得这幅画画得特别好。尽管赵孟頫的名气很大,我看了这幅画以后当时觉得,好像与他的这个名气不太相符,直到有一次,我看到了鹊山和华不注山的实景照片。我才知道没想到赵孟頫把这两座山画的那么像,并且这两座山都在山东济南确有其地。这就不同于我们所知道的很多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山水画家,他们在画山水创作的时候,尽管他们的画作画的也非常的好。但是很多山水景物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形象。而赵孟頫的这幅《鹊华秋色图》就不同了,所以看了照片以后。我就很后悔当时出差济南没有到那个地方,去实际的拜访一下。



鹊华秋色图(题字)●●●●●AAAAA 副本3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纸本设色 28.4x98.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来欣赏这幅画,这是一幅非常典型的含有文人画风的青绿设色山水,他是手卷式的装裱。画前有清代乾隆皇帝题的四个字的引首鹊华秋色这幅画采用的手法,是平原式的构图。,当画卷展开的时候。一片辽远开阔的景象就展现在面前。画面上的主体是两座山,左边那是鹊山,他的这个山势浑圆没有主峰,右侧是华不注山,山峰尖耸突出,两座山相对而立,可以从画上看出,画家清楚地表现出了华不注山离我们的视线比较近,鹊山离我们的视线比较远,我想赵孟頫所画的视点,是站在了黄河的南岸,也就是说他离华不注山的位置近一些。并且远眺鹊山,是这样的景象。这两座山的画法采用了北宋画家董源的长长的披麻皴。非常柔和、秀丽。并且在皴法上又罩染了石青、花青等等。显示出山体的颜色青翠呈现出青蓝色的感觉,在山脚下,他绘出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土坡、河流,在山下的平原土坡上树木葱茏、百草丰茂,赵孟頫用双钩的方法,画出的书干和树木的多变的姿态,并且采用丰富的点法,点出了叶子。树木高低曲直,错落有致,看起来好像是草草而成,但仔细的欣赏所画的这个树林和山体的细腻柔和的皴线形成对比,显示出形态的变化多样,在将近最后完成的时候,画家用淡淡的颜色和水墨进行浑然,呈现出草木华滋的感觉,他毕竟表现的是深秋的景色,让我想起了汉武帝曾经写过的一首《秋风辞》里的两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尽管他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象,但是没有丝毫的萧疏、空旷、荒凉的感觉,而是呈现出一种,比较圆润,比较浑厚的效果,在树荫中的房屋掩映水波间小舟荡漾,看到这幅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它很好地反映了齐鲁大地非常富饶的自然的环境,以及非常强烈的人文特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很吻合,深蓝色的鹊山和华不注山又和静景的赭红色的地面、土坡、森林这些暖色调的景象映衬,显得明丽悦目,可以看出赵孟頫非常巧妙的运用了补色关系,使画面形成一种苍秀简静的感觉,尽管它借鉴了董源的技法,但是从画面的风格效果来看,他又完全托出了董源的技法。我再次看过这副画以后有了一些思考,赵孟頫本身并不是济南人。但是为什么能把鹊山和华不注山画的这么像?如果我们对比一下鹊山和华不注山的实际照片和他的图画来看,就能发现山体的形态是非常相似的,这就要从赵孟頫的身世说起。


2DFAE02B7D3B6351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局部  画中的鹊山

今天的鹊山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局部  画中的华不注山



今天的华不注山



赵孟頫本人是出身于南宋的皇室贵族,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并且又是秦王赵德芳的正宗嫡传。入了元朝以后为了启用南宋这些德高望重有学识的人才,御史程矩夫就到江南赵孟頫的家乡吴兴去求访,赵孟頫以“吴兴八俊”之首被程矩夫带到大都北京。他作为南宋皇族的后裔,从元朝的等级制度来说,可以说是四等人中的最末一等,但是他名誉很高,历史记载他历经五朝,名满四海。他的才情和潇洒的那个气质,震惊了朝野,赵孟頫也深知,作为汉人又是前朝的后代。在蒙古人为尊的元朝,身居要职肯定会引起猜忌和不满,所以在元世祖忽必烈要求他参与政事的时候,他就婉言谢绝了,并且自己也自请外调到地方去任职。


他就在这个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到济南任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他39岁,在济南做官期间,可以想象对济南的人文地理是非常的熟悉,济南著名的风景名胜趵突泉,赵孟頫就写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诗句来赞颂,“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现在这两句诗还刻在趵突泉北岸泺源堂。趵突泉的泉水源自泺水,也就是刚才我们前面提到的鹊山和华不注山相邻近的泺河的泺水是一脉相连的,也就说赵孟頫对济南当地的风物人情非常了解,他才能够写出这么好的作品。但是,当贞元元年(公元1295年)的时候,他42岁,赵孟頫被朝廷邀请修撰《世祖实录》。由于他当时身体不好,患病,就回到了她的家乡湖州,在湖州期间,他结交了当地的一个著名的文人周密。周密是南宋著名的词人,著作非常的丰富,《草窗韵语》就是周密的著名的作品,这部书刊刻非常的精湛,可以说是宋元时期刊本的精品。周密还写过《齐东野语》《武林旧事》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


 赵孟頫认识了周密后,两个人很交好,周密生在吴兴和赵孟頫可以说是老乡,但是周密的祖辈和祖父辈的祖籍都是在山东济南,他们随着宋室南迁,落户到了南方。周密本人也以自己是山东人的后裔自居,尽管他从来没有回过山东济南。赵孟頫见到了周密,两人聊起来,就向他诉说了山东尤其是济南地区的人文风景如何如何的美丽,勾起了周密的对家乡的思念情怀,赵孟頫为了好友周密不再思念家乡,他就在贞元元年(公元1395年)十二月的时候为他的这位好朋友周密,画了这幅《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在画这幅画的时候是回忆着鹊山和华不注山的景色进行创作。知道了这段过程,就更加钦佩赵孟頫创作的写实功力了。再次品读这幅画,使我改变了原先对这幅画的认识。同时我还了解到这幅画有两个大文人交往的渊源。以前我只知道周密是《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的作者,原来赵孟頫这幅赫赫有名的《鹊华秋色图》周密思乡之情而创作。


《鹊华秋色图》已经改变了两宋时期那种青绿山水华贵的宫廷作风而呈现出文人青绿山水画的高雅秀丽,赵孟頫提倡作画贵有古义,他能把自己对自然的认识转化文人的笔墨,同时把古人的画法融进来,这幅《鹊华秋色图》就是他杰出的作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乐活的旅行者

    好几处明显的错误。还是付费的,简直服了。没有责任心!

  • 素晗w_w

    背景音乐很诡异

  • 睛天_et

    喜欢😊

  • 永利_hl

    这幅画上盖了好多章,是否大部分是乾隆皇帝后来加盖的呢

    博物馆有得聊 回复 @永利_hl: 不可能完全是乾隆帝的,这要具体看是什么印章。很多画作从北宋时被收入内府,从宋到当代,皇家和私人都有钤鉴藏印的可能。

  • 1377859poko

    蒙蔓

  • 如之1

  • greenfl

    讲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