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陈宙飞:我喜欢挑战,吊着威亚和老段一起“跳楼”

导演|陈宙飞:我喜欢挑战,吊着威亚和老段一起“跳楼”

00:00
12:51

陈宙飞是一个慢热的人,和平常接触很多业界知名的摄影师一样,内敛。

《双探》是他作为导演(之一)的处女作。他身上带着摄影师的职业习惯,用一句俗语说是“人狠话不多”,但涉及到专业时候的态度又极其认真。

做摄影更多是钻技术,更多的是在观察。不管是观看演员、还是全局。摄影的本质是导演的一双眼睛。现场很多生动的东西是一瞬间的,并不容易捕捉到。而导演更像交响乐团的指挥家,是一个全局的组织者。


摄影代表作《李米的猜想》、《赵氏孤儿》、《影》等

双探导演


摄影师转导演能看到他身上又很多合作过的导演的影子,不管是张艺谋、顾长卫,被《双探》选择作为导演也是来自他作为摄影师时,对现场效率的把控与推进。

作为导演的陈宙飞身上散发出的能量,要从他的经历讲起。

1、

他从业的经历有三次转折。

陈宙飞在广州从事了多年的广告、TVC摄影,05年他跟着BBC的导演去西藏阿里拍摄纪录片,那时他二十三岁。

“那是我第一次到西藏,被那种神秘感震撼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毫无抵抗力。懂得了什么是有感而发的拍摄。“顿悟”,感觉任督二脉被打开了一样,就像打开了人生的一扇窗户。“

偶然的机会,他跟随自己的“师傅”杨述(《孔雀》等影片的摄影指导)来到北京,跟随他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李米的猜想》,那会儿他对电影的认知是一个学习的阶段。

我真正被电影的魅力所诱惑,是09年拍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的时候。

噢,原来电影是这么拍的。原来剧组是这么规规矩矩,有条有理,我看到了每一个镜头是怎样被生产出来的,一场戏是怎样组接的。

这部戏也算让我在北京站住了脚跟,对于我来说,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还有一次转折就是生完小孩之后,第一次做了父亲,同年(2019年)他接到了《双探》的邀约,第一次做了导演。




在家做奶爸时,陈宙飞收到了制片人肖乾操的邀请,并给他发了几集剧本。

“剧本比较锋芒,有一点东北众生相,所有的人物都很鲜明。两个案件,一个现实中的案件和一个尘封几十年的案件,两个案件交织在一起,这些人物都纠结在一起。

而且又有段奕宏老师做监制,好剧本、好演员、好监制,我想这种项目没有人会拒绝。”

说起电影和剧集的选择,段奕宏也坦言说最开始团队想研发电影,计划几个月完成100多分钟时长的内容慢工出细活。《无证之罪》等剧集的爆发,让他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在制片拿下项目,攒团队。导演就要发挥自己的擅长,比如清晰的知道拍摄流程,控制拍摄效率。“我觉得剧和电影其实本质都一样,核心都是讲好一个故事。”

《双探》启用双导演就是给到创作团队充分的创作空间,“制片人给了10天拍摄一集的时长,两个组,16集,合起来拍了100多天。这其实达到了美剧的制作水平,在国内剧集的制作中挺奢侈的。

2、

作为摄影师陈宙飞经历过胶片到数字的过渡。

胶片的效率和技术有很多“感性”的成分,在现场的摄影师跟着师傅很多时候要靠“看”。

很多时候他在现场看完之后去琢磨,按照书本上的东西对照学习,逐渐形成了观察时刻保持学习的习惯。

“以前在广州拍广告时,会接触比较前卫的团队,比如亚洲拍头发、拍汽车拍的最好的团队,一直会学习他们是怎么做分镜脚本、怎么运用光影、怎么补光,怎么拍。转到电影上就更严谨了,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而胶片的成本和门槛,在好莱坞,也不会让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担任大制作的摄影指导。那时市场并没有数字时代可以给很多年轻人机会。

“这几年国内经济和影视的发展,不管剧还是电影,数量都是几何级的增长,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机会找到你了,只要你抓住了一两部戏的机会,就有机会出头。”

他没有过多的怀念胶片时代。“摄影机和镜头都是在为故事服务,要顺应潮流一直往前看。

这也许是他从张艺谋和陈凯歌身上学到的智慧,顺应时代的走向我们继续惦念着《活着》和《霸王别姬》,而两位导演还在不断探索,在现在的环境中还能做什么样的作品尝试。

“我跟过的第五代的凯歌、艺谋导演,他们是我见过最勤奋的导演。参与《影》的拍摄,让我在审美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对于业内人士而言,《影》在影像风格上非常出色。前期的造型、环境的设定、服装、制景,基本上把颜色都去掉了,在近于黑白的基础上做文章。

电影里大殿写有字的屏风,光这个场景就有4层光,每一层光的处理都不一样,每一层光都做影子,纵深感和层次非常丰富。这次在摄影的技术层面上,也算是对我之前所有摄影工作的一个总结。

不过技术再怎么创新,都是为工作的便利服务。”

3、

摄影的优势是一个项目前期拍完,撒开手就可以到下一个项目。

而导演需要跟完全程。

做导演和摄影对我而言不冲突,有好的本子愿意做摄影,还能跟更多不一样的导演合作,这也是学习的过程。如果未来偏重导演,就一步一步扎实的往前走,导演的优势有更多的空间完成自己的表达。”

陈宙飞是一个爱挑战的人,和喜欢尝试不同类型的摄影一样。

“摄影转导演的职业病可能就是会先找一些影像的气质。”蔡涛是这次的摄影指导,前期他们就一直在碰,碰《双探》到底是什么样的调子。

他们的共识是用写实的手法去拍,比如说肩扛,手持这种方式。

堪景的时候会选择真实的场景环境,再用美术的方式延伸,“我们追求真实感”,虽然当下很多技术在棚里撒一些硫酸镁,风一吹,假雪一下,也能营造冬天的感觉。但演员真的到了零下20多度的环境,以及不管是胡同里的老房子,还是延吉的荒废的文化宫的改造,都能让演员更快融入环境。

这么多年摄影积攒的经验是在为陈宙飞做导演铺路。




摄影师现场执行的关键,精准的赶上进度是要求,所以他也非常注重效率。

我不希望工作人员每天熬得特别晚、特别累,从摄影转导演的一个优势是,我知道每天的镜头是多少个,每天要拍什么。拍前一天或几天,已经在我的脑子里形成画面,每场戏核心是什么。而拍摄就是在现场不断解决每时每刻不可预见的问题。

摄影的理念也会让陈宙飞有一个好的心态,《双探》拍着拍着下雪了,天光又没了“很常见”,从剧作上看,东北的环境就是这样,非常合理。而且因为环境带来的即兴拍的内容效果可能还会出乎意料。

“就像摄影圈里李屏宾说的,天天是好天。”

4、

陈宙飞在现场有时候还会忍不住自己下场摄影。

有一场戏是段奕宏抓一个逃犯,设定是他要亲自从5楼跳到4楼,摄影机全程跟着他。韩国电影经常有一些摄影师吊着威亚跟着演员一同创作画面。

“我特别喜欢这种有挑战的镜头。自己没有尝试过,趁着年轻来一把。第一次吊着威亚拍摄还是在《赵氏孤儿》,那时是胶片机,航拍也不发达,现场搭了一条‘过江龙’,拉着我在4、50米的空中当人肉航拍机。”

陈宙飞没有提前告诉段奕宏这场戏会下场掌机,他看到导演吊着威亚在半空中吓了一跳:“欸,你怎么在这儿。”

这次作为监制、主演入组的段奕宏无疑会为团队带来凝聚力。“在雪乡的戏,为了进入情景,段老师先自己一头扎进雪里,他说这是演员应该做的。

而作为演员收了工,还要作为监制继续盯着现场。有一次晚上他看完拍摄的素材,觉得演员的妆容寒冷感不够,‘那个演员是从室外到室内,眉毛需要做一种冰冻的效果。’哪怕只是因为这样小的细节,也会推翻它,重拍。

面对雪乡拍摄的困难,在原始森林里,很多时候头一天看路还是通的,第二天就没了。陈宙飞回想起‘这种痛并快乐着,挺浪漫的。’

《双探》的制片团队经常凌晨3、4点,守着推车为全组人开路,很多时候车都上去,工作人员需要拎着设备步行一个多小时。制片团队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保证剧组人员吃好喝好的基础,才能保持顺利的生产。




每个人都士气高昂,就是一群非常可爱的电影人。

凝望着一组人浩浩荡荡走在原始森林路上的背影,这是他在拍摄《双探》印象最深刻的瞬间。而这次《双探》也会带着陈宙飞的性格印记,被观众凝视。


出品:视相Variety

策划、统筹:姜大噪

声音创意:李荟莹

采访、撰文:姜大噪

编辑:由之雅

项目统筹:Ada、Dylan、Jennifer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