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水胀】几种特殊疾病的诊治

174.【水胀】几种特殊疾病的诊治

00:00
16:58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灵枢》的第九卷,这一卷的前五篇是讲几种特殊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哪几种疾病呢?第五十七篇是《水胀》,主要讲了水胀病和与水胀病有类似症状的四种疾病。


水胀病有什么特点呢?岐伯回答:


“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瘇,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水胀初起的时候,上眼睑微肿,就像是刚睡醒起床的样子,能感觉到颈脉处人迎穴搏动很快,偶尔会有咳嗽,大腿内侧会感到发凉,足胫部浮肿,最后发展到腹部胀大,水胀病就形成了。用手按在病人腹部上,放手后,随即胀起,就像是肚子里面裹着水的似的,这就是水胀病的诊断方法。


本篇还列举了四种和水胀病相似的疾病,那就是肤胀、鼓胀、肠覃、石瘕,后面这四种病都与寒气侵犯人体有关。其中肤胀是寒气停留在肌肤之间,鼓胀是寒气停留在腹内,肠覃是寒气停留在肠道以外,石瘕是寒气停留在子宫口。


这几种水肿病和水胀病的区别,水胀病是先从眼周肿起,然后腿、足发肿,最后腹部肿起,肿的地方按下去会随手而起,没有凹陷;肤胀,腹部胀大,周身水肿,腹部按下去不起来,皮肤颜色如常;鼓胀,腹部胀满,全身肿大,但皮肤颜色青黄,腹部还有青筋暴起。


肠覃是寒邪停留在肠外形成息肉,慢慢导致下腹部有硬块,但妇女月经还是能按时来潮。石瘕就是子宫肌瘤,因月经期间,寒气入侵,恶血停积而形成肿块,月经不能按时而来。


怎样辨别是水肿还是气肿呢?一般来说,水肿按下去后,皮肤不会恢复;气肿按下抬手之后,皮肤会恢复原状。还有水肿病一般皮肤薄而颜色浅,多从下肢开始肿起,肿与不肿的边界清晰;气肿病皮肤色泽暗,多由上身肿起,通常一身都肿。


再看第五十八篇《贼风》,这一篇主要讲述了人受到四时不正之气的侵犯而导致的疾病。开头黄帝问岐伯:


“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


黄帝问:“您曾说四时不正之气伤害人体,会让人生病,如今有人并没有离开有遮蔽的地方,没有离开房室,并没有受到四时不正之风的伤害,却突然生病,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这些人其实在平常都受到了邪气贼风的伤害,只是没有觉察到。比如有的人被湿气所伤,湿邪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长期留止而不能排出,或者有因坠堕外伤,恶血停留在体内而不得排出,又突然大喜大怒,吃了不合适的东西,没有注意按气温增减衣物,就会导致腠理闭塞而不通。有的人腠理张开时遇到风寒,血气就会凝结,风寒与以前的湿邪相合,就会变为寒痹。有的人因热而出汗,出汗的时候受了风。以上这些情况,即使没有遇到四时不正之气,也会因为体内的旧邪加上新感的邪气贼风而发病。”


当然还有一种是由于“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也就是情志上有厌恶的事,或者过度羡慕,贪欲过度,以致体内血气不和,再加上潜藏在体内的邪气相互作用,所以就突然发生疾病。


其实并不是鬼神在作祟,这种病可以用祝由的方法治疗。“可祝而已也”。我们在《素问·移精变气论》提到过祝由的方法,这是一种用咒语治病的方法,是一种值得今天好好研究的精神疗法、心理疗法。


好,我们再来说说第五十九篇《卫气失常》,显然这一篇是讲卫气运行失常导致的疾病的。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是在血脉外面运行的,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


如果卫气积聚不运行,郁结又没有固定部位,就会使人胸胁及胃脘胀满、喘息气逆,对这种病人应该怎么治疗呢?伯高提出一个重要的原则:


“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满者傍取之。”


如果气积聚在胸中,要取上部的穴位来治疗;若干气积聚于腹中,要取下部的穴位来治疗;如果胸部腹部都气聚胀满的,要取其附近的穴位来治疗。伯高还具体说出了上部、下部的穴位。因为是卫气积聚,所以要采用泻的方法。


第六十篇是《玉版》,这一篇主要讲述了痈疽病的成因与针刺方法,进而论述了针刺之道以及针刺的禁忌。因为这些内容太重要了,要刻在玉版上传给后世,所以称为“玉版”。


    痈疽是一种毒疮,是发生在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这种病“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脓。”——疾病发生之初,有的人因为喜怒无度,饮食没有节制,人体阴气不足,阳气有余,以致营气运行阻滞,便会发展形成痈疽。


由于阴阳之气阻滞不通,体内有余的阳热与气机郁滞产生的热邪互相搏结,于是变化为脓。痈疽的产生,脓血的生成,既不是从天上降下来,也不是从地面长出来,而是由细微的病因逐渐积累而成的。因此圣明的人能够从疾病还没有成形时就开始自我调整,愚笨的人就会遭受已经成形的疾病带来的痛苦。


怎么治疗呢?岐伯说:“用小针治疗小痈疽,功效不大,用大针来治疗脓血聚集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所以,已经形成脓血的,只能使用砭石,或用铍针(长针。下端两面有刃)、锋针(三棱针)刺破痈疽,排出脓血。”


本文还讨论痈疽的五逆和各种疾病的五逆——五种违背常规的逆证。指出早起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针刺既可以治病活人又可以误治死人,说明针道通于天地,本身具有生生之德,但又“能杀生人”,因此不可不慎。


最后,我们看一下第六十一篇《五禁》。本篇文章主要讲了针刺的五种禁忌:


“甲乙日自乘,无刺头,无发蒙于耳内。丙丁日自乘,无振埃于肩喉廉泉。戊已日自乘四季,无刺腹去爪写水。庚辛日自乘,无刺关节于股膝。壬癸日自乘,无刺足胫。是谓五禁。”


天干和人体相对应,甲日乙日对应头,所以逢甲日乙日不要针刺头部,不要用发蒙的针法针刺听宫。丙日丁日对应肩喉,所以逢丙日丁日不要用振摇的针法针刺肩部、喉部及廉泉穴。


戊日己日对应中土主四时,所以逢戊日己日不要针刺腹部和用去爪法泻水。庚日辛日对应股膝,所以逢庚日辛日不要针刺大腿和膝盖关节的穴位。壬日癸日对应足胫,所以逢壬日癸日不要针刺足部和小腿的穴位。这就叫五禁。


除了五禁,黄帝和岐伯还讨论了五夺、五过、五逆、九宜的概念。所谓五夺就是正气虚脱而导致的五种证候。所谓五过就是针刺补泻超过一定限度的五种过错。所谓五逆就是病症与脉象不一致的五种证候。所谓九宜就是能恰当地运用九针的理论。


   以上讲了的五篇都是对疾病的专门论述,如果是临床大夫要认真学习,而作为一般听众大致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王文贤_n6

    這一篇黃帝內經和周易百聽不厭感恩點贊支持中醫老師!

  • 叶鲜生

    听老师讲,不但能养生,还有治病的知识。👍

  • 福悦养生

    讲的好

  • 1399639tkcj

    非常喜欢张教授的讲解,细致,易懂

  • 静默儿

    “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此乃精神之疾,“可祝而已也”。

  • 王文贤_n6

    甲日己日,不要针刺头部

  • 王文贤_n6

    张教授讲的好棒点赞点赞支持!

  • HDNJSL

  • 水木森_ux

    真棒

  • 15988101jis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