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政商关系可“精神恋爱”不可“上床”

07. 政商关系可“精神恋爱”不可“上床”

00:00
11:29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政商关系”这个话题。不论是大企业家,还是小生意人,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政商关系的问题。处理得好,荣耀一生,处理得不好,会引来无穷的是非。


我的看法是,企业家和政治家要保持这样一种状态,就类似于“精神恋爱”。只“恋爱”但不能“上床”,因为“上床”的后果很明显,不是你生气就是我不开心。但“精神恋爱”永远都有余地,你欣赏我就互动一下,不欣赏我我也不得罪你,彼此保持尊重。


所谓政商关系,其实我觉得有三个层次的关系。第一种关系,就是企业家和体制、政策、法律的关系。企业家离不开体制、政策、法律构成的一个特殊的外部环境。


从小的方面讲,企业在某个城市,这个市的书记就是企业的环境。比如某个领导的讲话,他说今天不能干,你就不能干。他说得对不对那是后话,但是他今天说不让你干,你就没法干。我们经常举办各种活动,比如开亚运会、奥运会大型活动的时候要把广告一律清理。所以权力拥有者,实际上就是企业的一个环境。


在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有一个特别有名的企业,当时他做了一个集资。当时的法律判定集资是对还是错很模糊。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领导很不高兴,说这是坏人得抓起来,但在他被抓之前,他起诉了人民银行行长。


当时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不能起诉行长,可是他作为第一个站起来的“猴子”,跟银行行长较真,结果就把他抓起来了,而且枪毙了。如果按照今天的刑法,他犯的事最多也就判个7年到10年。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他就没有处理好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其实只要他稍微服软,这事就会好得多。本来弯个腰就能过去,他却梗着脖子嚷嚷,结果命没了,企业也没了。这就是我们讲的外部大环境。当法律不健全的时候,法律约束不到权力的时候,领导人的意志、权力都可能成为你要考虑的外部关系。


这是政商关系的第一个层面,就是我们要特别小心地处理好和外部环境的关系。甚至可以仔细到,领导的讲话、批示、口谕、点头摇头的暗示,这些都可能构成你的外部关系。


第二种关系是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的关系。最近几年一直在讲混改,建立混合所有制。我们知道,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的属性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把两个放在一起,也要学会处理好一些特殊的矛盾。


民营资本有普遍性,国有资本除了具有一般资本的特点,它还有它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受到权力和意识形态的超级保护。在法律上,它有一套法律来单独规范,在管理上,它有一个部门来单独管理。


所以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是技术活,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是艺术活。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怎么能配合好,我们过去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就得靠你个人的本事了。


举个例子,有一家企业想企业的资产大概值一个亿,如果是普通的民营企业,开个董事会,大家都同意卖就卖了,哪怕亏个3000万,股东认可就可以。但是国有资产不行,国有资产的处理一分钱都不能损失,稍不留神就叫国有资产流失,那事情就大了。所以宁可坚决不卖,或者虚叫一个高价卖不出去。


我们曾经碰到过一笔交易,当时的标的经过评估值10亿。国有资产部门有一条规定,要找5个人,背对背再投一次票,看它到底值多少钱。这5个人看了评估报告,为了免责,都往上投,谁也不敢说就10亿,万一只卖了10亿他们可能就有风险。


于是5个人在投票时,自觉、不自觉地都上浮了10%,甚至15%,上浮之后脱离了市场供应价值就没人买了。放那放了一年两年,再一评估就值7亿。如果是7亿了,让他们投票还是10亿,不能比原来账本上低。


所以这样就造成国有资本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与非国有资本的交易,在定价、游戏规则和责任的承担方面完全不一样。就会影响管理者决策的心态,就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也留下了很多潜在的可能的矛盾的空间。


第三种关系,是企业家和政治家的关系。企业家和政治家的关系很有意思,历史上企业家和政治家的关系大概有3种可能性。


一种是「我给你钱,你替我办事」。这种关系基本上都会死掉,不是因为贪官被抓起来才死,而是企业一旦习惯了这种思维,不管在哪个地方都用这一套,一定会碰到过不去的坎,自己把自己作死。


我看到过很多习惯了这种思维的企业和人,永远把心思放在寻租上,依靠别人给利益而不是靠客户,给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习惯用这种方式想问题的企业是长久不了的,这点在过去40年已经得到了证明。


第二种是我们常见的,企业家什么人也不打交道自己埋头做企业。当然用这种处理方式的一些企业,可能在短期内会遇到一些困难,未必能发展很大,但是它也有活的余地。


第三种,像我们以前讲过的鲁冠球、荣毅仁,以及民国时期的一些企业家,他们和政治家建立起一种独特的关系,就是形成了一种“道义、事业、命运共同体”。他们共同在这个基础上,替党替政府替当事者、领导人去办事,但没有任何个人之间的经济往来。在这种关系下,企业活得好也活得大。


我们以荣毅仁的故事为例:荣家在1949年以前和政府的关系很远,因为是纯民营企业,靠市场在外面折腾。抗战的时候,很多企业都内迁,他家的企业也进入了金融领域。抗战之后,国民政府摧残荣家,那时候金融业是国进民退,把荣家在银行的股份也都挤出去了,江湖上的人甚至绑票荣家的人。


荣家对这个旧政权很仇恨,很不满意。1949年以后,作为荣家的第二代,荣毅仁毅然从海外回来,和新政权建立了关系。1956年,他带头把自己的资产捐出去,做了上海市副市长。毛泽东让他做典型,他就很高兴的做了。“文革”之前,他是原纺织工业部副部长,“文革”期间,他被整得很惨但他也没有怨言。


后来中信开始创办的时候,政府没什么钱,荣毅仁就把政府发还给他的“文革”前的那些财产又捐了出来,拿去办了中信也没算股份。有意思的是在他去世的那一年,《福布斯》披露他的儿子荣智健荣登中国富豪榜榜首。他和政府结了两代人的缘,荣智健在亚洲金融风暴时遇到困难,政府给了他很大的支持。


当然,到十八大之后,政商关系开始进入新的阶段,我们叫做“厘清政商关系”,把政、商两条线搞清楚,挣钱的就不要想去做官,做官的就不要想发财。不能说“白天在妇联上班,晚上在夜总会上班”,这种状况让大家情何以堪?


这就更要求企业家在处理“政商关系”的时候,要坚持两个字。第一要“清”,就是清清楚楚;第二要“亲”,就是亲密。既要清楚又要亲密,不能说,清楚了大家就不往来,也不能说,因为亲密就分不清政和商之间的界限,就像谈恋爱时依然AA制,是很亲密但是账算得很清楚。


有时候我也疑惑AA制会不会伤感情?我问在海外的华人,他们说不伤感情。所以未来的政商关系大概就是AA制这样的,又亲热又不伤感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超_0378

    受教!政商关系要像谈恋爱,彼此拿出最好的一面,来创造美好画面,合作共赢!如果一味的拿钱办事就是一时之快,彼此进入了互防的状态,心不在一起,那会长久!

  • 小白团长

    亲清关系

  • 佳仔爱冯叔

    我AA制了三年,刚开始特别扭,跟女同事吃个饭,各付各的钱。到后来习惯成自然,反而简单!

  • 刘福敏_wo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面临政商问题!该弯腰弯腰!该支持工作支持!可以亲,不能密!必须专注企业产品,服务,口碑,复购率!这是根本!寻租仅仅是投机!

  • 13761319bqo

    谢谢。

  • 紫紫的风

    现在

  • 永不言败_mdb

    每次冯老师的课程,总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受益匪浅啊!

  • 修身养性_dc

    冯仑的话就是有意思!

    瞽鞪 回复 @修身养性_dc: 白眉大侠。

  • gmzyhlr
  • 贵州操盘手

    太好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