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训练术:怎样才能快速成为天才?

2018-04-18    喜马拉雅FM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新闻报道天才或者神童,比如说:

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只用一根弦也能弹完一首曲子,瞬间记住几百个随机数字,开平方比计算器还快,一秒内说出某个日子是周几,入行一年就获得世界跳高冠军,同时和26人下盲棋,14岁即成为世界象棋大师。

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其实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想要从一个无知的小白升级成为高手,相信大家都懂得勤奋努力和时间积累的重要性。正所谓熟能生巧,也是肯定了勤奋和时间积累的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在研究了一系列行业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后发现:无论在什么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艾利克森将这个原则称之为“刻意练习”。

“天才”是训练出来的

被誉为“神童”的莫扎特3岁开始学钢琴,7岁在欧洲进行巡回演出,然而莫扎特的“音乐天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源于父亲从3岁开始进行的数十年科学而严格的专业训练。

在东京一项研究实验中,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招募了24个年龄为2-6岁的孩子,组织他们进行长达数月的训练,目的是教他们如何通过声音,来辨别钢琴上弹奏的各种各样的和弦。

完成训练之后,参与研究的每个孩子都被培养出了完美音高,成为了完美音高“天才”,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每万人中只有1人具有完美音高。

可见,天才是训练的产物,所谓“天才”的出众能力,需要经过大量漫长、反复的刻苦训练,通过刻意练习而造就所谓的“天才”。

在艺术领域,有些人被认为天生就没有艺术细胞,艺术才能是天赋的吗?

先天具有艺术天赋基因的“天才”,可能在取得艺术成就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但是对于绘画能力的构成部分——那些可以学习的部分,对边、空间、物体之间的关系、光影以及整体的观察能力,通过刻意练习依然可以学习掌握。

事实上,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

有目的的刻意练习才是科学有效的。否则,只能成为毫无技术含量的机械式重复动作,仅仅是10000个小时的时间叠加累计而已。

那些天才不为人知的有目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首先需要有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引导你的练习,最终达到长期目标。

在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的一项实验中,招募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进行记忆力的实验,参与实验者需要持续不断的接受挑战,以便每次都能比上一次多记住一位数字。

正是因为有着“比上一次多记住一位数字”的具体目标,经过 2 年的时间,200次练习后,实验者能够记住82个数字,而未受过训练的普通人,最多能记住7-8个数字。

同样,刻意练习想要取得进步,需要专注的练习,必须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任务上。

刻意练习关键是随时获得有效的反馈。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如果没有及时的反馈,你就不知道还需要提高加强的方面,无法按照正确的方式进步,以便缩短时间,加快进步的速度。

对于学生来说,考试是对学习的反馈,学习结果的好坏优劣,对学习到的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行检验。反馈结果对学习会起到强化作用,促进学生更加牡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享受“反馈效应”带来的优势成果。

“天才的练成术”,需要刻意练习,专注于你想要实现飞跃的技术领域内,拆解训练目标,分块式训练并获得专业导师的及时反馈。最终,实现顶级高手的真正跃迁。

所以说光有天赋但是不加以练习的话,也是会荒废的,天赋的确存在,但是天才就是训练的产物。

天才存在吗?

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真正的天才?


打开喜马拉雅,下载离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