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喜马拉雅FM
可能很多人都熟悉《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它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获得众多大奖和荣誉。
张国荣凭借此片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贡献奖。2005年《霸王别姬》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
电影第一次看,我的印象是90年代初,是在法国使馆的一个小电影院。在这之前,我就知道凯歌在拍这么一部电影,因为他当时的做派就是拒绝一切记者的采访,所以他的所有拍摄行动都显得格外神秘。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他谈到《霸王别姬》的时候,他反复强调他的电影要表现台上台下,都是一个艺痴的形象,就是迷恋艺术已经完全分不出台上台下了,就是因为这样的性格造成了他的人生悲剧。
听完他的这些表述之后,我一直对这部电影有一种浓厚的好奇。因为他这个主题是非常特殊的,是一般人都想不到的。
凯歌这个人在第五代导演里面,在当时是具有领袖地位的。在整个80年代文化批评界或者说文学和电影批评界,共同推崇的一个人物就是陈凯歌,当然还有张艺谋。
陈凯歌的黄土地一路延续下来,大阅兵,到这个《霸王别姬》,他的行为都是文化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当然在这之前,张艺谋的《红高粱》强势崛起,在柏林电影节一举夺得了金熊奖。
凯歌是在国际上的声誉落了下风,但是他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用俗话说就是高高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善于思考的,而且对这块土地、对中国这段历史,他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知。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思想和精神背景下,我们对于《霸王别姬》有所期待。凯歌在跟我聊《霸王别姬》的时候,因为当时都还没看过,他也在做后期。我能隐隐的感觉到,对于这部电影,他是很满意的。
那天,在法国使馆的电影院里看完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的印象很深。至始至终都能感觉到一股巨大的热流在你身上流淌,这是一种强大的激情的力量和思想的力量在鼓励着你,让你全神贯注地沉浸在他用影像创造出的那个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的命运。
命运无非就是一个叫段小楼,另一个叫程蝶衣。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又重看了一下《霸王别姬》。我非常惊异的发现,我的观影体验和过去略有不同,我对影像的展示还略有不满。我的所谓不满就是他表现得太直接了,受伤痕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影响,用简单的善和恶来评价文革。
后来我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陈凯歌对文革的这种理解还是有一定超前性的,它里面有巨大的人性的困惑和挣扎,有程蝶衣这个人身上所承载的一种对艺术品格的执着追求。
看完这部电影,确实感觉它得金棕榈奖是当之无愧的。它是一个不朽的经典,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它的技术、摄影、录音,都让人叹为观止。
第五代电影都共同拥有一个经历,那就是文革。每一个经历文革的年轻人,都在这个巨大的悲剧中,不得不对自己的民族历史,包括历史的民族性,包括人性中的悲喜剧,有了一种独特的认识。
如果说在陈凯歌前面几部电影中,这些东西还是被题材所限,没有得到更深的,或者说更高的表现的话,那么到了《霸王别姬》,就给他提供了一个可以大大伸展自己手脚的舞台。
第五代导演从《霸王别姬》开始,他们离开了已经经营多年的黄土地,这个影响开始进入中国真正的现实,开始面对中国人所经历过的苦难史。这也是为什么《霸王别姬》从抗日战争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程蝶衣的妈妈把他卖到了戏班,希望能给她没有父亲的孩子一条出路。在经历了戏班非人的折磨的过程中,程蝶衣逐渐觉悟了对艺术的一种执着和信念。
也就是这种执着,这份信念,给他带来性格上的那种对艺术的痴迷,由此也开始塑成了他随后的悲剧命运。
就是这么一个好人,一个纯粹的人,为什么在历史的洪流中,在历经跌宕之后,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尾?
同时凯歌在这部电影中,也第一次有点犯禁的,触及到了同性恋的题材。
我们今天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明显的,我们看到程蝶衣对他那个从小一块长大,既是玩伴,也是共同练武的师兄段小楼的那一段私情。这件事情虽然表现的很暧昧,很朦胧,但是你能清晰地感觉到,陈蝶衣对段小楼不仅仅是兄弟之情,还有一种特殊的爱情。
这个故事在今天,我们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重新反观它。你会发现,对人性的挖掘和表现,以及把人性放在一个特殊的历史的语境下进行考量,它所具有的这种深刻性。
艺术和我们的历史书、理论书,甚至是哲学,都是不一样的。它是通过人的命运轨迹,通过活生生的一个躯体的一个个细节,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一段漫长的历史,由人的命运所携带的这个漫长的历史。
凯歌在《霸王别姬》里完成了这么一个任务:
他不仅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部不朽的好电影,同时,他也让我们从这部电影,看到了用一个凯歌的眼光和角度,构思我们的中国历史。
所以在电影里,我们不是简单地看到塑造的这种复杂纠葛的人物关系,也有段小楼和程蝶衣之间特殊的感情。以及在文革的背景下,这么一个生死之交的朋友,最后迫于强大的政治压力,段小楼不得不当众揭发了程蝶衣,把这个从小一块长大、生死相依的伙伴,推向了绝望。
这部电影对于后来的人来说,我不知道他们能在电影中感受到什么,但是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就是在那样一个巨大的政治压力下,甚至恐怖之下,人性的那种撕裂和崩溃。
人们不得不做出违背自己良知,违背自己内心信念的这么一种选择。
这个选择当然是对自己的背叛。历史背景下,这一切又变得可以理解,但是,你在理解的同时,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历史的残酷。
精神的蝶衣,世俗的霸王无涯人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