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喜马拉雅FM
20多年前的一部香港电影《满汉全席》(又称《金玉满堂》),让不少人在荧幕上第一次见识了“满汉全席”。而后,周星驰的《食神》,这部搞笑名作又为满汉全席打了个特大号的电影版广告。
此后,每当提到“满汉全席”四个字,国人都会条件反射般想到连成排的山珍海味,一边咽唾沫,一边暗暗感叹清朝皇帝真是奢侈……可是,今天要告诉各位一个残酷的事实:清宫压根儿就没什么满汉全席!
从《起居住》(我国古代宫廷记录帝王的言行录)的记载来看,清代皇帝们的御膳原料主要是猪羊肉、蔬菜,也有鸡鸭肉等。乾隆朝之后,清朝的国势江河日下,清宫的御膳却反而越发豪华起来。
鸦片战争之后的道光皇帝享用的宴席都不知道比他的祖父乾隆皇帝高多少个档次。到了慈禧太后把持朝政的同治、光绪两朝,清宫的御膳豪华到了极致。
不过距离坊间流传的“满汉全席”,仍旧是不可以道里计。乾隆和道光当政时是成年人,而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时只有六岁,他吃到的又是什么呢?
据史料记载,宣统二年一个月里,御膳房和太后送给小皇帝的菜肴,溥仪一家六口食材用量,一个月要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只鸡鸭。
算下来,一个五岁的孩子,一个月要吃鸡鸭肉合计两千来斤,一天能吃七十斤肉,也不知道这些美食最终进了谁的肚子。
有记载的菜单有:口蘑肥鸡、包三样、炒苜蓿肉、炸汁、小葱炒肉、口蘑罗汉面筋、烹掐菜、苏造五香肉、猪肉丝汤、脂油方脯白蜂糕、豆腐汤、老米膳、溪膳、旱稻粳米粥、甜浆粥、煏米粥、小米粥,上进两碗老米膳、一碗粳米粥等。
“满汉全席”这个名词第一次的出现,是在晚清时期的《海上花列传》里。这是韩邦庆用苏州方言写的小说,该书出现了“中饭吃大菜,夜饭满汉全席”。
“大菜”在吴语里指的是西餐,是那时非常时髦、豪华的餐点。而夜饭可能只是强调晚餐的丰盛而已,作者也并没列出什么具体的食谱。
在清代中期的李斗所写的《扬州画舫录》中,虽没有出现“满汉全席”的说法,但却有“满席、汉席”的提法。但这一段记载是讲乾隆帝南巡时,地方官为皇帝准备的招待宴食,和满汉全席并无关系。
清王朝覆灭后,清帝被逐出紫禁城,内务府膳房的厨役被遣散出宫,为谋生,一些流向了酒楼饭庄,重操旧业。在一部分人对皇家宫廷文化的向往和好奇心,以及夸富心理的共同作用下,“满汉全席”横空出世了。
譬如流行于民国初年京津地区的大满汉全席菜点108品,通常要用两天四餐吃完。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至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大陆既无经营,也几乎没有文字述及“满汉全席”。
由此可见,满汉全席只是后人对清代宫宴的一种想象而已。不过,尽管当代的满汉全席实际上与史实记载的清宫御膳相差甚远,却好像也不并妨碍其在普罗大众心中的至尊象征。
历史上满汉全席真的存在吗?有话说历史,带你了解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