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喜马拉雅FM
刚入职场的你请收下这份“葵花宝典”,一般人我根本不告诉他!
我们都不是别人口中所谓的天才,也没有谁走过捷径,我们无法复制一模一样的人生,却可以模仿出成功的法则。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快速在某个领域建立口碑呢?
在MBA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最常用的训练之一便是模拟演练,通过大量真实的商业案例,由学生进行分析和决策,然后由老师给予答案和反馈。这面对新的领域,我们是完全可以通过模仿那些成功经验迅速入门,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基本的自信心。
具体来说,步骤有三:
(1)观摩和学习,并且总结其中的规律。
当我们想在陌生领域有所建树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一切可以了解的领域相关的内容,让自己曝露在“足够大的量”里。
以前大学在辩论团时,每个新入团的小朋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辩论的一切知识。我们会观摩大量的辩论视频、阅读大量的辩论书籍,同时阅读大量的经哲史等书单,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迅速地了解规则、技巧,提升内功,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消除初次接触辩论时的陌生感和不安感。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变化和传播都特别快,学习和知识更新就变得特别重要,也更加便捷。无论我们正在或者将来要从事什么,把所有相关的资源和信息刷一遍,才有可能厚积薄发,后来居上。
(2)模仿的精髓在于重复,通过不断地重复,对适用性给出初步判断,并且建立基本的操作能力。
学习是知识输入的过程,而重复才是知识输出的第一步。任何一个新领域,在“牛逼”之前,都要经过大量的重复训练,连那些天才也不例外。
(3)更高级的模仿是一个“分块练习+加入初步思考”的过程,即通过领域细分,个个击破,进行模仿升级。
模仿不止于重复,否则也只是一个合格的“搬运工”而已。当我们积累到一个熟练的阶段时,要学会对领域进行细化和“分块”(比如分成不同的维度、角度和区块等),并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演化,再与范本比较,找出差异,进行调整和再次演化,在对比中不断升级自己的能力。
如果认真研究那些成功案例,我们会发现那些“天才”并不一定在所有领域都同样出色,也非在某个领域的所有方面都“高人一等”,他们往往是在某一件事做到极致,在某个点上表现得尤为出色。
(1)通过从外界获得持续、有效的反馈,找到自己的定位,复制出带有自己标签的成品。
模仿是我们进入新领域的捷径,但是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进行创新,打造带有个人标签的特色。
(2)持续不断的努力并不比天资易得,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菜鸟实战,无论什么时候都得以量取胜,靠持续不断的努力和练习。
一个百万粉丝的大V在最新的微信里讲了一个自己的经历,在接到韩寒《独立团》约稿时,她感受到了“书读得不够透,却要假装博学的拧巴感”。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花了一个多月,把准备写的那个历史人物的所有史料搜集、重读,自己动笔整理他的年表,画人物关系图,连读书笔记都写了4大本,吃饭走路脑子里想得都是这个人物和稿子,简直比情人还粘人。
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一切可以实践的机会,“哪里有活哪里就有我”,每天画图、写评论、制表、打球、阅读……不论你想做什么,永远不要停止练习和成长。
(3)不断尝试高难度的挑战,在“学习区”练习。
我们必须把自己放在“难度稍微超过自身现有能力“的环境下,才能通过克服这个挑战,实现自身进步。把自己当做一个职业运动员,而不仅仅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因为业余爱好者只会做自己觉得舒服的早就熟练掌握的事情,而职业运动员会主动把自己置身于各种不舒服的情况或者不利条件下,挑战自己做不好的事情。结果,职业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当然远远高于业余爱好者。
其实,如果能够严格地完成相关的海量积累和深入实践,大部分人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某个领域,不说优秀,至少做得不错。要想建立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品牌,还有两点非常重要
1、不管真实实力如何,保持自信的气场。
气场这种东西从来不是天生的,靠的是后天的积累和阅历,也可以通过外在装饰进行复制。
我们应该注重形象管理,学习一些基本的礼仪,并且反复练习,直到自信和优雅成为一种习惯。
2、拓宽人际交往,延伸发展边界。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方式,不管愿不愿意,我们都得花费时间在社交上。因为只有深入到群体中,才能得到更为迫切和重要的信息,才能从更大的社交池中得到学习,才能发现更多可能的机会和合作,才能建立更广泛的联系,从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推荐音频:如何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并变得牛逼?关于主播:
职场解忧杂货铺是馒头推出的一档职场生活类语音脱口秀。不拘泥于固定单人或多人的演讲分享,汇集馒头导师及各个领域里的大牛,专注职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不同的视角为你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