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奇葩锦囊】梁秋阳:如何针对反对者立论?——公共说服的策略

084【奇葩锦囊】梁秋阳:如何针对反对者立论?——公共说服的策略

00:00
09:46

音频全文:

懂得辩论,想得清楚,说得明白。

你好,我是梁秋阳。

 

最近第五季《奇葩说》开,每周两场比赛,无论是场上辩手的你来我往,还是几位导师嘉宾的如珠妙语,都堪称思考和表达的精华。

 

因此,在这里做个预告:未来的一周,超级辩手将推出3节「奇葩锦囊」课程。不仅会从节目中找出有趣有料的思考表达技巧分享给你,还请到了一位在新一季《奇葩说》里初次亮相的优秀辩手,来说出TA的心得。

 

而今天的第一节「奇葩锦囊」课,我就来和你聊聊,如何面向「说服的对象」设计论点。


《奇葩说》里有一个设置,就是在每场比赛之前,会让观众根据对辩题的第一反应,给出自己的倾向。这样一来,也将观众一分为二:天然就支持你的,以及天然就反对你的。

这个时候,如果站在舞台上的是你,我问你,你觉得你的立论,应该站在谁的立场说话?

 

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你会发现它没那么简单。


照正常情况,你肯定是要帮支持你的人说话,对不对?因为他们支持你的理由,通常就是你这边的立场最强有力的理由。比如在「职场菜鸟被前辈压榨要不要say NO」这道辩题里,会支持正方的,更多是会站在被压榨的那一方,立场更加激进;会天然同意反方的,通常是相对比较保守。而这种差异,本来也就是正反双方立场,主基调的差异。


因此,站在支持者的立场来立论,顺理成章。非要反着说,才会有违和感——毕竟,别人硬说劝你打落牙齿和血吞,是为了你好”——怎么听,都有点不舒服。

 


可是,你一定马上就发现不对劲了。慢着,公共辩论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支持——在《奇葩说》的比赛里,也就是要尽可能吸引原先不支持你的人,跑票到你这里来。可是如果我一直都只说那些支持我的人想听的话,又怎么打动那些反对我的人呢?

 

是的,这其实是许多辩手在比赛中,也是许多人在试图说服他人的时候,常犯的错误。他们只知道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展开观点,却使得立论缺乏价值的多样性,一旦遇到先天不利的观点,就举步维艰。

 

因此,今天我想分享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如果是在公共说服的场合,在设计论点,构思立论的时候,你要针对的重点,不该是如何为自己的优势战场摇旗呐喊,而应该是如何解决那些,反对你的人或是摇摆不定的人心中存有的疑问,突破他们的心防

 

否则,就算你能靠个人风采和对手的失误拉到几票,也无法从根本上起到说服的效果。

 

顺便一提,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时候,不管是希拉里还是特朗普,在不同州的演讲重点都会有所差异。在党内选举往往都会更激进,而在全国选举时则会相对更温和一些。这就是在根据选民构成,来调整自己的策略。最终使得自己的立场,能够被更多人所接受。政界更流传着「能够拿下摇摆州的人,就能够赢得整个竞选」的说法。

 


那么,要怎样做才可以既能设身处地地照顾到反对者的意见,又能不违背自己立场的主基调呢?

很简单,你可以依然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但是在对方的立场的降落。

具体而言,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叫做「投影」。

在很多时候,想要彻底说服一个坚决的反对派,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你想要在辩论场上,让一个本来坚持个人利益优先的评委,去支持国家利益优先,改变他固有的价值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我们不妨去尝试,将自己的观点投射到对方的立场上,去提供一个与之对应的,他会想要的收益。

 

比方说在新一季《奇葩说》队长战中,辩题是「爸爸每周陪伴孩子不超过12小时取消爸爸称呼,问你支不支持」很容易想象,第一反应会支持这项立法的人,更多是站在孩子、妈妈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因此,你就算再怎么强调当父亲的不容易,强调法律无权干涉家庭,逻辑上说得通,但是很难在情理上打动这些人。

 

可是,难道反对这项立法,对孩子就一定没好处吗?恐怕未必。在节目中,庞颖老师就巧妙地将观点做了延伸,问了一个非常具有场景感的问题:

「当一个孩子哪怕没有获得特别长时间的陪伴,也心满意足地想叫几声爸爸的时候,老师和同学告诉他,根据法律你不能叫,这不残忍吗?」


一下子,就从「法律无权剥夺一个男人当爸爸的权利」,自然地过渡到「法律无权剥夺一个孩子叫爸爸的权利」。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在反对者的价值观落地,让一开始那些心疼孩子的观众感同身受,成功地扳回了票数。

 

事实上,如果仔细寻找,你会发现每一个主张、每一项政策,针对某一特定人群的好处,对待另一特定人群,也一定存在有价值的地方。这在本质上,是因为世间事物的联系性。因此,只要顺着这种联系,将自己的立场投影到对方的阵地,就能极大地消解掉那些反对者,之所以反对你的理由。

 

就好像「当今中国,是否应该延迟退休年龄」这道辩题中,正方的大部分好处,是国家宏观经济层面上的,被反对的原因,则是不近人情。可是,如果你仔细想想,延迟退休之后,虽然从劳动的角度是更累了,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减轻女性因为工作年限较短而滋生的职场歧视,这不是也可以是一种人文层面的好处呢?

 


第一种思路,针对的是对于极端的反对派。那第二种,对于本身在双方立场间游移不定的评委,你需要掌握的思路,则是「和解」。

因为人之所以会在两个观点间摇摆,就是因为在他已有的判断问题的视角上,这两个观点比不出高下,他做不了决定。在这种时候,你与其逼他做决定,不如告诉他,选择你这边,其实不需要舍弃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和解共生」。

 

还是刚才那个辩题,支持反方——不要立法剥夺爸爸称号的人,往往会认为这项条令对父亲一方过于严苛。这个时候,正方与其大义凛然地强调亲子陪伴的必要性,不如身段软一点,告诉大家,这其实根本不是个事儿。

 

所以,你会看到傅首尔站起来之后,花了一大段时间向大家介绍,这个本身立足于「残忍」的政策,内部人性化的一面。比如是规定每周而不是每天的陪伴标准,给了人应对突发情况的时间;

比如是12个小时不是24个小时,没有剥夺太多的自由。让你觉得,即使你支持这项立法,也并没有误伤任何不该被戕害的人。而这样都还是做不到的,恐怕就是真的有问题了。

 

这样一来,那些一开始摇摆不定的中间票,自然是投给正方的心理压力比较小,因为这边,还兼顾了另外一半立场。

 

当然,说到底,要打破一开始的僵局,你势必也要在观点内部挖掘新的角度或资讯。但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时候,在公共说服的场合,你的目的不是强化观点,反而是柔化观点。

 

再举一个例子,在「职场菜鸟被前辈压榨要不要say no」这道辩题里,熊浩老师在讲正方观点的时候,并没有激烈地去鼓动反抗,反而是坦然承认

很多人之所以不敢say no,就是因为自身的弱小,但正因为弱小,所以我们必须用微光去吸引微光,来战胜压榨的阴霾。用一种柔和的勇气,不仅打动了原先刚看到这道辩题时,那些不支持以卵击石的观众,甚至还打动了对手。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我们最后简单回顾一下。

 

在类似竞选、奇葩说这样公共说服的场合,你更应该针对中间派、反对派,而不是原本支持你的人,来设计立论。

而具体的方法,可以用投影的方式提供对方看重的价值,或是用和解的方式,减轻观众倒向你的压力。

 

最后留个作业:在新一季《奇葩说》第三期中,你觉得双方还有哪些照顾到了反对者的观点论据或行为动作?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与我讨论。

 

我是梁秋阳,咱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6_7crfjg

    到底是一位还是两位哎哈哈哈哈

  • 麦田旅行者__

    这个课程会出书吗。

    超级辩手 回复 @麦田旅行者__: 您好,如果未来有这个计划,我们会在「超级辩手」的微博、公众号上公布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