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34 老子的大智慧

(道德经)34 老子的大智慧

00:00
14:43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王蒙,现在讲老子的大智慧。在上一讲里头,我们说到了老子的一些谋略,还有这种谋略曾经被认为是阴谋,而且朱熹说老子的心最毒,那么他这个说得对不对呢?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因为有些时候在这种人和人的斗争当中,智慧、谋略再差一小步,再差两厘米,就会成为阴谋。所以中国人他有这么一种就对智慧的不放心,我们经常讲的故事是一个人傻一点,他是一个好人,而一个忒聪明的人,他是最后下场并不好,因为他太奸了,太会为自己谋划了。


在老子的整个的《道德经》当中,他多次提倡愚而不是提倡智,就是智和坏似乎挨得很近,愚和善似乎挨得很近。至今我们也有这种说法,说某某人太聪明了,说太聪明了,对不起,他背后就隐藏着他不够诚实,他不够可靠,他太善于盘算等等这样一些不好的话在里边。


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问题呢?我想鲁迅曾经经常引用一句话,但是这个话最早是在俄罗斯的克雷洛夫寓言里边讲到的,就是说鹰有时候和鸡飞的一样的低,但是鸡永远不可能和鹰飞的一样的高。如果只是讲谋略,只是讲“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这个表面上看,确实带几分阴谋的色彩,因为好人坏人都可以用这种办法。


但是老子他不一样,你光看这些技术性的技巧性地,权术性的谋略性的东西,你了解不了老子。老子不仅仅是一个谋士,一个幕府,他是一个哲学家,他是一个思想家,他是一个理想家,他有自己的理想,有和当时的社会相违背的,顶着干的这样的思想。


 第一条重要的思想,重要的底线,确定了老子不是阴谋家,不是术士,不是纵横家。他是大家,他是思想家,就是他说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说到底一切的智慧,他的中心是百姓的需要,是百姓的利益,是百姓的追求,是百姓的梦想。这个就不简单了,一个阴谋家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也不会提倡这样的理念。


老子的理念是圣人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一个想法,一个说法,而他要随时观察、聆听、听取百姓的意见,按百姓的意见来办,按百姓的要求来做。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话,人民喜欢的我们也才喜欢,我们要看人民喜欢不喜欢,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这样一种理论,这样一种理念至今仍然是有价值的,而老子是强调这个理念的。


其次老子他是反战的,他是完全反对,对权力的争夺。他不但反战,而且反争,他的最有名的话之一就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说一个人只有不和别人争了,那别人就争不过他了,因为我根本和你不争,你跟我争个什么劲呢?你上哪跟我争去呢?你争什么好,随你便。他说的话这是一种理念,就是说你不要争权夺利,争权夺利没有好下场,争权得利既争不到权也夺不到力,只能暴露你自个的低下,乃至丑恶,乃至阴毒,乃至恶劣。因此他是主张不争,尤其是反对战争的,一条以百姓之心为心,一条反对争夺,反对战争,这使我们看到了老子的也是一种圣人的心肠。


中国认为最高的境界是圣人的境界,所以圣人比权力,比君王还厉害。因为圣贤是最高的,圣贤决定了一个君王的成败,圣贤决定了一个邦国,一个地区治理的好不好,所以至少中国他的一种提倡,就是说要有圣人的胸怀。所以他说的不是君王以百姓之心为心,而是以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无常心,他说的都是圣人。


中国还有一个说法叫内圣外王,就是从你自己的精神状态来说,你充满着仁爱,你充满着正义,你充满着和睦。你是一个圣人,你在道德上是完美的,是辉煌的,是大家的榜样。但是你对处理外部的各种事物,你是王,你该执行权力就要执行权力,你要管理就要管理,甚至于你碰到对手、碰到敌人,该斗争你也没法儿不斗争。这是内圣外王的这样一种理想,可以说这是中国人对圣,也是对王的一个高的理想,内圣而外王。


那么老子他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方案,许许多多的方略,这些方略里,虽然有让你听起来是拐着弯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让你不知道他是怎么回事,所谓是不可以示人,不能告诉人的那一面。但是他毕竟也还有另一面,这另一面就是希望天下太平,希望民人能够保护得住自己的生存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最起码的追求。


老子我们已经讲过了,他给君王出了很多的主意。从这里头看到老子,他是主张要按照道,按照那个最基本的规律,最长远的规律,最永恒的规律来行使自己的权利的。


目前国外我们学了一个名词叫做权力的合法性,你要有法律的根据,你要有一套法律的程序,这些当然也是有相当的道理的。但是我们要考虑一下中国,中国我们的传统在古代虽然没有讲权力的合法性,但是我们实际上在追求的是权力的合道性。不但老子讲道,孔子也讲道,邦有道,就是说这个邦国它的权利的运转符合天道,符合人道,符合社会、文化、礼仪之道。这样的话,有道的邦国人民就可以过着幸福的生活,当地的家国,他的安全,他的温饱。古代很已经很喜欢用的一个词是小康,他的小康就能够有保障,这就是有道。


所以孔子说“邦有道,则智”,就是如果邦国是有道的,是按照道来运作的,我们应该变得更加聪明智慧,我们应该贡献自己的智慧,贡献给社会、贡献给朝廷、贡献给家国。


那么还有一句非常难听的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无道。孔子说“邦无道,则愚”,如果这个邦国,这个地区,这个族群,它的权利的运作完全没有章法,完全不符合明人的心愿,完全是胡来上了。那么这个时候,这些读书人,这些君子您那干脆就傻掉,您不要再显聪明了,您不要在往上凑份子了,您不要再往前拥了,您一边待着点好不好,这是孔子的说法。


而老子的说法就是道就是一切,不管是用权,不管是种地,不管是胜利,不管是失败,一切的一切都是按照道的标准,按照道的特性在那运转的。


那么无道还有一个更难听的、更可怕的后果,就是在古代历史上,多次有过一些被推翻的这些君主,乃至于是帝王,比如说夏桀,比如说是商纣。这些被推翻的家伙,他们被朝庭、被大臣、乃至于被民人、被老百姓扣上的一顶什么帽子,就是无道。说你无道了,你可惨了,你就等着完蛋,你就等着家破人亡,你就等着亡国,你就等着掉脑袋。


所以老子他的各种谋略的讲法,他实际上还有一个道在那管着,道就是鹰所能飞的高度,这个道,就是鸡所永远达不到的高度。在谋略上,老子讲的也可以和鸡有某些共同之处,但是在总的出发点、总的概括上,在道上,在道德问题上,那些庸人那些坏人,那些谋士,那些说客,他们是永远赶不上老子的,老子交给我们的,毕竟是大智慧。好,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下次再见。

【原文】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波boya

    愚,往往接近于智慧。 智,往往接近于心机。 《阿甘正传》

    许瑞瑞55 回复 @小波boya: 愚,往往接近于智慧。 智,往往接近于心机。 《阿甘正传》

  • arouter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361158xtla 回复 @arouter: 寸摊断求母

  • 荆中盛

    如果一个人的实力和境界比另一个人高出了一个无法企及的层次和维度,那就没有什么好争的了。就像蚂蚁咬大象,连挠痒痒都不够格,有什么好争的?可是两个都快饿死的人,面对唯一的一个馒头,不争不过是送死!

    唐墨逸风 回复 @荆中盛: 还是学不会一人一半

  • arouter

    王老讲的真好!👍,大家得多转发,让更多人受益。("⌒∇⌒")

    1361158xtla 回复 @arouter: 撕操

  • 1570806yfri

    王老师讲的真好!声音很有磁性,听到心里去了!

  • 荆中盛

    觉得不管读孔孟还是老庄都要把握好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情景和自我的角色定位,不然很容易错位和附会。

  • 上善若水_厚德载物_

    有一个唯一的馒头两个人争两个人都死了。

  • 美丽0传说

  • 季继

    我孤陋寡闻哈 了解到孔子当时游离各国 想施展其治国方略 他的学生整理编辑留下了他老人家的学说 只知道老子当时就职于图书馆 如果出函谷关 好像叫什么“喜”的小军官没有强迫老子写点什么 那不就没有道德经了吗 那么老子这个圣人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 十分好奇 当然 历史不能假设

  • 春江水暖ing

    道德经是老子作为修道人的笔记,这一讲的内容讲的是大道运行的规律,就是无欺的业果定律。大道将要呈现收缩之前,必定先呈现打开的现象。大道要呈现强的现象,必定先呈现弱的现象,也即强弱是互为因果相互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