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论语》对中国历代童蒙读物产生了什么影响

110| 《论语》对中国历代童蒙读物产生了什么影响

00:00
15:48

本集知识卡片 

点击图片,跳转后点击左下角即可分享:

本集引文 

《三字经》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学而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为德艺,为才学。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勿谄富,勿骄贫。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本集文稿 

上次我们讲了《论语》对中国家训的影响,除了家训,《论语》对中国童蒙读物的影响也非常大。


古代最有名的童蒙读物就要数各位朋友都耳熟能详的《三字经》了。从明代后期以来,《三字经》在中国儿童中就广为传播,它是三字一句的韵,把关于中国的传统观念与基本知识熔为一炉,篇幅不大,却内容周到,语句通俗,朗朗上口。


它的作者以前有人说是南宋的大学者——王应麟,恐怕靠不住,但它是一部出自宋末明初的高水平的童蒙读物,则是没有疑义的。由于它的传播广泛,后来又有人在这个基础上做增补,比如增补了清代的历史,增补的人当中,甚至还包括了民国顶级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


章先生学问博大,眼光很高,很多书他看不上,但对《三字经》还比较有好感。他是在90年前的1928年来为《三字经》做增订的。他说《三字经》虽然用语不考究,文辞不漂亮,但把中国常识性的知识交代得比较明白,而现代的学校诸生有什么是“五经”也说不出来的,有历代各个朝代的顺序不清楚的,甚至有大学生不知道周公是什么人的。


你要让这样的人通晓儒家经典,明白历史奥秘,这等于让瞎子看,让瘸子跑,是根本办不到的。所以他说要让人人去读儒家经典,读史记汉书,他是做不到了,但要让大家都具备一些常识,那么现在的教科书还不如《三字经》更为简明切用,这也是不少学者的同感。


我们复旦大学已故的历史学家,写过中国通史的周谷城教授就说,一部最简明的中国通史,就在《三字经》里。所以现在让小朋友通过读、通过背《三字经》来了解中国常识,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背过《三字经》的小朋友,就不会把中国朝代再弄颠倒了。


以前也有听众朋友问过,怎么样教小朋友了解传统,我也常常建议,可从《三字经》入手。《三字经》的开头是各位朋友都熟知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有听过课的朋友都已经知道,“性相近,习相远”,就来自于《论语》,是孔子的名言,这个我们以前已经读过了。


《三字经》中有对《论语》的介绍,他要求孩子们先识字,识了字之后就先读四书,再读五经,而后对四书五经逐一作了介绍。对《论语》的介绍是:


《论语》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论语》一共有20篇,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了值得留下来的好的言论。这是对《论语》特点的概括性介绍。《三字经》在劝小朋友勤奋向学的时候,举了一些例子,其中也涉及到了《论语》,这就是: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这里说的“赵中令”,是北宋的赵普,他读书少,宋太祖劝他多读点书,到宋太宗时,他做过中书令,所以称他赵中令。“鲁论”指的就是《论语》,在秦始皇焚烧儒家经典之后,西汉重新收集到的《论语》由鲁国人传下来的简称“鲁论”;由齐国人传下来的,简称“齐论”;有用战国时的古文写的简称“古论”。这三种《论语》篇章与字句有一些不一样。后来人把他们做了归并整理,这里的鲁论就是代指《论语》。


赵普白天处理政务,工作繁忙,晚上有了时间就读《论语》。传说有一天宋太祖有急事直接来找他,看他接案上放着书,就问是什么书,赵普说是《论语》,太祖说这是小时候读的书。赵普说,因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在《论语》里了。所以他现在还是经常拿出来读。


又传说在宋太宗时,赵普跟太宗说起他“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辅佐陛下致太平。”也因此有了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言。这里主要讲的是他的官位如此高,事物如此忙,却还能努力问学的例子,来勉励儿童们用功。


说到《三字经》,附带说一下,由于它的影响太大,到现在还有人或改编《三字经》,或重写《三字经》,有的宣传还搞得很热闹,我个人觉得都不值得关注。因为就现在的来看,还没有什么人具备创作者和增订者的水平。他们加的或编的那些材料,不具备熟读背诵的价值。我们如果要让孩子们读《三字经》,或者我们自己读《三字经》,就还是用以前的通行本比较好。


另一部水平和声誉都不如《三字经》,但也差不多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童蒙读物——《弟子规》,则受《论语》影响的痕迹更为明显。《弟子规》原名叫训蒙文,是清代康熙年间一个不出名的秀才李毓秀做的,后经人改编,改名成为今天广为流传的《弟子规》。


《弟子规》也是三字一句,共360句。主要内容是弟子在家里在外边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规范,而贯穿全书的核心,就是我们已经读过的《论语·学而篇》里孔子的那句名言: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是跟先生相对为言的。孔子说,弟子居家出外,能孝敬父母,顺从兄长,谨慎守信,友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献知识。


《弟子规》就以这段话为总纲,上来八句总序说: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然后就用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几个部分加以细化,编进很多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非常具体。


比如说: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有的比较过分,比如说父母责骂,你要顺承,父母打你,你要无怨,而言辞行为也都要小心谨慎,这就深受一部分人欢迎,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反感。《弟子规》引起的评价很不一样,有的推崇为中国人人人必读,有的学校还把全文都刷在墙上,而有的人说,这就是一根束缚人奴役人的绳索。


我们今天来看,《弟子规》里有的要求显然已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除了有些家长要孩子读,老师要学生读之外,有的老板要员工读,有的领导要下属读,利用它来作训服属下的工具,就更容易引起人的不满。所以那些反对《弟子规》的文章,自有他们的道理。


但《弟子规》能不能读?我的意见当然还是可以读的。一是里面有些内容是前贤为人处世以及自学经验的提炼,至今还对我们不无教益。如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既要用心又要用眼看,还要出声的来朗诵,这都是必要的。


又如说: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在读书时有了疑问,最好是随手就做札记,然后找到机会就找人问,来求得它的确切意思。这都是很好的读书方式与读书习惯。


又说: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訾是非议、诽谤。自己有了能力,不要自私,最好分享给大家;别人有的能力,不要嫉妒,去非议人家。又说:为德艺,为才学。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戚是悲戚的戚,也就是小人长戚戚的戚。说你的品行才学不如别人,你就应该奋起直追,如果你的衣服饮食不如别人,你就不要自卑。


尤其是《弟子规》里还有一些对《论语》的发挥,比如: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辜是过错,就是无辜的辜,无辜就是没有过错,而“增一辜”就是增加了过错。说你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个过错就可以归于没有,但是你要掩饰你的过错,你就在原来的过错之上又增加了一个过错。


又比如:勿谄富,勿骄贫。对待富人不要谄媚,对待穷人不要骄横。又比如说: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你要能亲近仁人,很多事情就好办了,你的品行会逐日增进,你的过错会逐日减少;而你要不能亲近仁人,小人就会乘虚而入,这个祸害就无穷无尽了。从这些话里,我们论语课上到现在,相信绝大多数朋友,甚至是所有的朋友,都可以从中辨识出《论语》的影子。可以看到《论语》的影响。


我们在上面的几堂课里讲了《论语》,对中国教育史的影响。从下一次开始,我们将讲讲《论语》对中国的商业的影响,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孔子究竟是怎么看待义和利的关系的?他是不是只教人求义,而不让人求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88869rnta

    继续上一条留言,谢谢。《弟子规》主要讲的就是与人相处的基本规矩和习惯养成,和西方家庭教育、宗教教育中各种规矩极为类似,有老师专门做过对比研究;《弟子规》很多内容都是从儒家典籍(如傅老师所列之《论语》,还有《礼记》《孟子》等,“读书法,有三到……”则出自朱熹《童蒙须知》)中引用编撰的——所以,可以说《弟子规》是总结了古代人与人,人与己相处的各种智慧。毫不夸张地说,凡把《弟子规》看成一整体来读,不断章取义,《弟子规》并无任何不适合当代之处,关键看如何解读。当然,让家庭学《弟子规》,只是希望借其能弥补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应着力学习的内容,仍应是《论语》这样千百年读书人所公认的经典。谢谢傅老师!

    比远方还远_co 回复 @1388869rnta: 弟子规全篇,论语一句话,就完事了! 这还考虑什么值得不值得的

  • 樱樱桦

    传下来的都是文化,都知道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如何取舍是门大学问。

  • 何振兴0

    已读文稿

  • 和_vvv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

  • 冬之雪_d0

    弟子规、三字经,二十四孝!

  • 刘珊萍_r3

  • 十年_2lq

  • kamelis

    学生要读弟子规,老师要学论语。

  • 毛毛雨在下听CD

    傅老师,喜欢国学典籍,但由于近现代的教育结构,大部分80.90后文言文,古汉语水平很有限,想问老师有什么办法提高?

  • 听友67473132

    u。it哦亲如一家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