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粥的男人》文/白玉兰 主播/茉清
 652

《做粥的男人》文/白玉兰 主播/茉清

00:00
15:02


做粥的男人

                   ——品读陶宇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十几年。一转眼,一百年。”89岁的姥姥呢喃。

     姥姥一辈子没出过那个小乡村。

    只是在上个月,发现腹部长个包,老舅用车把她拉到哈市。回来姥姥才说,没坐过火车,不知啥滋味。

    我回去看姥姥。

    老屋依然原来的模样。姥姥的故事里总要续起那个片段,她指向满口惟存的一颗牙,笑眯眯,有些羞涩讲:八个孩子,就靠这满口牙喂活的。

   “怪了,那苞米米查子粥必要在第一次煮开锅还硬时,就赶紧盛出来,放在嘴里嚼,方能嚼出那甜味来,过了火候就不成。嚼得碎碎的,黏黏的,再到灶膛里用火煨……”

 

     姥姥每次都这样地讲。我们每次都不厌地听。

     细语,温煦,烟火味浓浓。

 回到城市的流光中,粥的模样便退回光阴里,隐约可见,终是没了踪迹。

     1 生活的原初模样

    见陶宇前,曾有意把“做粥的男人”这个话题抛给几个城市人。“粥”太寻常了,人们多是听而不闻。惟有一女子,说:“我想到人间烟火味……男人的样子,应该是一面胸怀千山万壑,一面却是心从爱意,不失人间烟色。”

 

    陶宇并非如想像中模样。

   他很帅气,成熟,传统而东方,且不失时尚,正在为经营自己的粥店沉思。

妻说,他爱干净。干净得像有洁癖。

 

    接受采访,他有些紧张。脸色微红,看着妻说,我讲个故事,不知道有没有用!

 妻笑着看他,说,不介绍一下自己?

   1997720日,陶宇开了大庆第一家专项做粥的粥店,58款粥,都是陶宇的创意。     陶宇做粥。

   直到今天。直至做成数家连锁店。

   叔叔说,做点儿别的吧,一碗一碗卖粥,啥时候是头……

   叔叔是一位领导。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黑龙江上游江边,萝北县一个林区,山清水秀,号称小三峡的地方,住着一户人家,家里四个男孩。

 

    陶宇是家中第二个男孩。妈妈就认准了他是个细致的孩子。十一岁,他就开始做家务。洗衣做饭,蒸出白花花冒着热气的馒头。

   也曾跟妈妈顶嘴,也总是郁闷,望着炊烟缭绕,听村边同伴打篮球的喊声。但就得憋着,妈妈怕油烟,怕烟火,整日下不来炕,不能让她干活。妈妈是爱干净的女人,家里六口人的被单褥单都是白色的,十一岁男孩每个月都要拆洗一次,白袜子白衬衫洗得泛着岁月的黄……

   爸爸是伐木工人,老家河北,一日三餐要喝粥。男孩就要每日熬三样不同的粥。多年以后,爸爸坐在夕阳下喝粥的暮景,一直遥挂在陶宇心头。

 

    做家务的小男孩,最终成了抬木工人,而且竟然成了当地有名的“大老脖”——能左右肩换着扛,累得浑身颤抖凌晨依然起床。做家务的小男孩,骨子里竟长成了中国男人的气节。

 因工作被人给顶下来,二十一岁时,陶宇从山沟里走了出来。

 

   学厨师,当厨师长,炒菜开店……如此千回百转,十年后,陶宇才找到自我在生活中的坐标——开粥店。

 

  (也许,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总是要借助某些外在的力量,才会复活我们内在的神经,才会在转身处找到自己。

    陶宇说,他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辗转十年后,他才发现,粥,才是他与自我与这个世界连接的那条通道。)

 

      2 丢失存在感之痛

 

     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原乡,与我坐望于光阴的两岸。

 

    生意做到还好时,陶宇曾想回到那个世外桃源的县城去,妈妈却不肯,妈妈说,总算是见了儿出息了,在大城市过活。

“谁人在微明中举火,最能温暖你的肠胃。”也斯的粥诗中这样写道。陶宇想回故乡,是因为他想寻找回日渐缺失的一种东西。

 

    妈妈不让回,他便在粥里找自己的乾坤。

 文学有作品,厨师也有作品。陶宇做粥,须在无人时,世界只粥与他。

   他最陶醉的作品是陶氏八宝粥。

   这一刻,刚刚好,阳光落在秋日窗前,隐约透出人间烟色的味道。

   煮粥前,有一段预处理的过程:把花生烘干提香,桂圆剥皮,莲子泡发,同时把豆类煮制十五分钟,放米,大火烧开。此一阶段,目的是让米在水中间滚动,碰撞,磨合。此时必要掌握好火候,否则就煮泄汤了,就像跟人相处,各物之间皆不同,需先磨合。滚动二十分钟,米浆渐渐溢出……不沉底了,这时小火文煮,煮到一定粘度时,马上就收了,再过火就糊了。之后,放冰糖,再放红糖……

   八宝粥煮好了,此时还有一道关键的程序——沉淀十五分钟。经过摩擦融合的粥,平静了,此时还需“鞭策”一下,轻轻顺时针搅动一下,彼此交融得更紧密合一了……

    只此一个单品,就需耗时三个小时。

 陶宇用晶莹剔透的白勺盛出,朴素而盛装。这时候必要陶宇一个人,无人打扰。

 此刻,陶宇得到生命最顶峰的体验,每研究一品粥便能看到外面的花开。

 

   后来,陶宇的粥店越做越大。再开店时已名为“粥府”。

   二三十年间,陶宇与城市一同,已变身为都市人。

   都市人容易丢失的,是作为个体的存在感。个体存在之痛,让人习惯把命运交给别人。

陶宇开始迷失了。去做别的生意,去跟朋友在生活中喧嚣。

 

   (生活也有自己的逻辑,不像茶和咖啡,有自己自成一格的世界。

 她从来都是容纳着传统与现代,不边缘不游离也不冷观,隐约在人们自省的内心中,等待着人们在迷失中寻找着自己的归属感。)

     3五谷百姓

 

    前不久,与国内心灵力量学创建者孙金宇女士对话,她说,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字——关系。

    而在所有的关系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向外去寻找,都去注重与外界朋友、领导、同事等人的关系,恰恰忽略了与家人的关系。

   实际情形是,一个人与家人的关系,才是所有关系的源。与父母妻儿的关系处理好了,那么外界所有的关系都是你与家人关系的折射与延伸。

 

   2009年,陶宇与妻结婚十周年那天。

    妻被陶宇的朋友约到一家茶店,陶宇进来时,是跟朋友一起来的。他手捧着120朵玫瑰,十年,每月一朵,正好是120朵。

    他对妻说,今天开始,陶宇将回归到一个崭新的陶宇。

 

     妻说,他其实一直很好,正直、真诚,有责任心,只是在自我的航道上有一段迷失了方向。

    这个过程中,员工不睦,粥品渐糙,生活乱了……

 

    但某个晚上。陶宇经历了一件小事。

    那天半夜了,店里闯进来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农,老母亲住院了,就想喝一碗粥。当时,陶宇夜醉方归,乘着酒意,直奔厨房,亲自做了一碗粥。

    过后,陶宇接到了电话:那老妈妈说了半天,陶宇听明白了,她的意思就是,粥里含着乡情……

 

    陶宇又做回了粥。

   他说,粥是他跟这个世界对话的那根线。

   食物于记忆、人物、境遇等文化之间有着穿梭往来的际遇。粥品于人尤其是。她绵延在中国人的记忆里,千年不变,不落时代地自然生长。

现代生活大鱼大肉,珍馐美味,却总抵不过一碗粥的情丝悠长……

 

    五谷百姓。黄帝始烹五谷为粥,粥起源于黄帝。

 陶宇说,他每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着喝粥的人来这里喝粥。

 “她一勺一勺喝着我做的花粥……”“他一碗一碗品着我做的菜粥……”陶宇静静地观看着,如内观自己。

 喝粥的人和做粥的人之间,有一缕情丝绵延,他希望他们都能喝出其中的丝丝情结。

 

    陶宇把父母从故乡接来了。

城市的美丽,需在静处观赏,需在远观中,品味。

   他每天早晨都要为家人煮粥。儿子能喝出,今天这碗粥爸爸是不是带着爱意去煮的。

    陶宇愿意以粥喻人——

妻最合乎粥的属性,是大米粥,包容万物。

   父母是小米粥,养心。他给妻做花粥,吃花的女人会有体香,他说。憨厚而真实。

 

    现在,陶宇说他不再亲历亲为。他很少去粥店,都交给员工们去打理。

粥店却越来越好。

    能在喧嚣中沉静下来,就是粥品。陶宇的粥品也从以前的五十八款变成现在的三十几种。返璞归真,简约是真。什么事情做到最后,都是做到原味了。他说。

 

    做粥的男人,心底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暖意。

 

与激烈奔跑的时代时尚不同,粥似生活的底片。她不主动也不积极地向你推销她,她也不多话,但她暗部的能量一直在。

做粥的男人——把这个话题推到我们面前,于隐约处,撩开生活的本来面目,撩起一缕炊烟……“人间滋味”最好看正是那道人间风景。

  

陶宇,45岁。今谷鼎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