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中世纪盛期的欧洲》导读

002《中世纪盛期的欧洲》导读

00:00
25:18

11世纪之初,从地中海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农民在不那么肥沃的土地上为领主耕作,罗马式的圆拱教堂零星矗立在大地上。教会对普通人还没有什么控制力,许多王国也尚未成形。

到了14世纪中期,欧洲人口已然翻番,城镇涌现,高耸的哥特式教堂遍布各地。教皇与国王争斗不休。十字军发起了九次远征,圣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通俗骑士文学成为从贵族到平民的消遣,大学建立,古典文化复兴,政治结构在各方势力的消长中悄然改变。为这一切希望、变革、成就、扩张画上句点的,是突如其来的饥荒、瘟疫与战祸。在那之后,欧洲再不是从前的那个欧洲了。

在王权和教权、王国与王国的缠斗中,限制权力的机构得以创制。为理解信仰,经院哲学家构筑了理性的大厦。在国家与教会的危机中,蕴含着革新和复兴的转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欧洲,就在中世纪盛期里孕育醇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老米是小米她爹

    听了这个前言,貌似作者有美化英诺森三世和天主教会的倾向

  • 水镜居士

    幸亏中国没有走顾炎武理想的道路,没有走中世纪欧洲的道路,否则我们就不会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了。

    地愈少女 回复 @水镜居士: 现在的经济特区不是顾炎武的放权?

  • Katharina_V

    当中国读者在阅读《中世纪盛期的欧洲》的时候,我 们面对的是千年以前遥远的外国历史,难免有雾里看花的 感觉。不过如果我们读到顾炎武在《郡县论》里面对封建 制度的精辟论说,读到他呼吁将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至基层 社会的慷慨激昂的声音,我们其实也就读懂了欧洲的中世 纪历史。他在批评了明代“郡县之弊已极”之后说:

  • Katharina_V

    而实际上,在中世纪庞大的文学宝库里, 中古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爱尔兰 语、冰岛语等所有的俗语文学加起来,在数量和质量上仍 然完全不能与拉丁文学竞争。这一事实被乔丹教授巧妙地 掩饰过去了。在整个中世纪,拉丁语不仅是学校教育和文 化人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语言,同时也是教俗官员、法官和 法学家、医生和医学教授使用的语言,在数学、地理学、 动物学、手工业、建筑业、造船和武器制造等领域也是通 用的书面和口头语言。

  • Katharina_V

    欧洲在中世纪盛期是一个价值观和制度高度同一的一 统天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很难说“天下”是我们独有的 观念,而西方世界没有。西方学者心目中的“天下”在中世 纪流行开来的表述就是“ 基督教世界” ( 拉丁语是 Christianitas,英语是Christendom)。这个西方一统天 下的内涵的确具备独特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比利时 历史学家亨利·皮朗拒绝对西方文明采取悲观态度,出版 了他在战争年代写作的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史》(出 版被拖延到1936年)。

  • 老米是小米她爹

    按顾炎武得做法,估计和法兰克王国一样,分裂许多的国家,至少广东,西北,东北,华北,上海都是独立的国家了

  • 赤玖S

    天主教的世界确实锋利的很多,尤其和斯拉夫人的矛盾

  • 老米是小米她爹

    顾炎武的于封建于郡县怕是有些矛盾,中央的统治权威和地方的自治管理有冲突,中央必须放弃对具体事物的管理,聚焦于法律,外交,国防,财政等,不能。怎么像美帝?

  • 慕容赤云

    1000年到1399年,对应中国正是北宋到南宋,元和明朝初期,正是现在民族性格的形成之时

  • Katharina_V

    柳宗元说,“封建,非圣人意也”,恐怕是说错了。封 建,也许恰恰是远古圣人之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