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集凯叔讲历史-啄木鸟大臣:明朝言官二三事

第291集凯******************

00:00
12:25


【第291集】啄木鸟大臣

明朝言官二三事


宝贝儿,欢迎收听《凯叔讲历史》。你还记不记得,凯叔曾经给你讲过吴越争霸的故事,有一个士兵每天用剑尖指着夫差的脸,大声地说:“夫差,你忘了大王是怎么死的吗?”这个士兵,是专门提醒夫差复仇的人。历史上,很多朝代都会有专门给皇帝、给百官提意见的人,明朝也不例外。这群人的名字就叫做言官,他们就像啄木鸟一样,凭着一张嘴,孜孜不倦地把树啄开一个洞,吃掉树干里的虫子。今天,凯叔就给你讲讲,这些啄木鸟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有圣旨也不行。


洪武年间的一天夜里,南京奉天门,一群太监正领着一伙女乐往门内走去,女乐就是歌舞艺人。


突然,一个人拦住了他们。


“女乐不准入内。”


“大胆!我有圣旨在身!


“大明内宫规定,女乐不得入内!有圣旨也不行!”


这人是谁啊?敢违抗圣旨!他叫周观政,是一个巡城御史,也就是言官,他官居八品,专门负责治安管理、审理诉讼、缉捕盗贼。


太监回宫禀报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居然苦笑了一下,便传口谕,不让女乐入宫了,还加上一句:周观政你说得对,回去休息吧。


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周观政周大人死都不肯走,坚决要朱元璋亲自来说。最后,朱元璋只好亲自出宫,对周观政说:“你做得对,朕已经后悔了,不用女乐了。”周观政这才回家睡觉去了。


一个八品的小官,居然敢要求皇帝亲自出来给他道歉!


更奇怪的是,皇帝本人居然真的就来了!


因为,言官制度是朱元璋亲自设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直谏皇帝、鞭策百官。明朝的言官虽然品级不高,但是权利很大,国家的所有大事、小情,以及皇帝和大臣的所有公事,甚至私事,他们都可以提出意见,有话便说,说错了,也不受罚。


明太祖的初衷,就是希望言官能像啄木鸟一样,发现问题,刨根究底,马上改正,以免皇帝和百官犯了错误而不自知,慢慢形成大患。


第二个故事:活埋我也不怕。


   在明成祖朱棣时,有一个言官叫做陈谔,特别尽职尽责,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朝中大臣,只要是犯了事,他都毫不犹豫地参劾,但却不得皇帝的欢心,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陈谔的嗓门太大了,他一上奏,本来安安静静的朝廷里面,就像是响起了轰隆隆的雷,让朱棣很不舒服,怀疑他是故意所为。


有一次,陈谔因为直谏上奏,让朱棣下不了台。


朱棣大怒,传圣旨:“坎瘗()奉天门,露其首”。


   坎瘗,又叫瘗坎,这是古代行祭礼时用来掩埋牲畜和玉帛的坑穴。


   也就是说,皇帝命人在奉天门外挖了一个坑,把陈谔活埋在坑里头,只露出头来,看上去就像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一样。


   陈谔被埋在坑里,不吃不喝,“口能言,身不能动”,整整被埋了七天,愣是没死。


七天之后,陈谔已经奄奄一息了,他被挖出来,带到了朱棣面前,这个时候陈谔站都站不起来了。


“你服不服?”


“臣诚服天子之威,但身为言官,必须遵从良知,尽忠职守!”


朱棣大吃一惊:“你的嗓门怎么还如此之洪亮啊?”


“天性使然!”


   朱棣深受触动,他给陈谔官复原职,并且从此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大声秀才


第三个故事:打死也要说。


嘉靖18年,明世宗朱厚熜(cōng下了一道圣旨,让4岁的太子监国,自己则去潜心修道。多荒唐啊!


有人立刻反对,却被朱厚熜打入监狱,乱棍打死。消息传开了,百官集体噤了声。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上了一封奏疏,这个人,是一个七品言官,姓杨名爵。


杨爵奏疏的第一句话,就让人惊出一身冷汗:“今天下大势,如人衰病已极,腹心百骸,莫不受患,即欲拯之,无措手地方。”


现在国家的形势,如同病入膏肓之人,五脏六腑都坏了。即使神医妙手,面对这样的病人,也是束手无策。好端端一个国家变成这样,你这个皇帝是要负责任的。


除此之外,他还从四个方面展开批评:


第一、国家动荡,你只顾大造祭坛,愧对祖宗;


第二、你不上朝,不见大臣,没有这样管理国家的皇帝;


第三、你迷信鬼神,自欺欺人,让后人耻笑;


第四、你任用奸臣,不让人发表意见,昏君才这么干。


这封奏疏,相当于指着鼻子把朱厚熜骂了一顿!


那哪儿能忍呐?朱厚熜勃然大怒,立刻命令锦衣卫抓捕杨爵,又是一顿棍棒,直接把杨爵打得断了气。


可神奇的是,第二天,杨爵又醒过来了!


有人声援杨爵,结果呢?两个人被杖毙,两个人坐了牢。


可偏偏杨爵就是打不死,拖不死,也饿不死。不但没死,反而一天一天地恢复了。


为什么在已经有人被打死了,杨爵仍然敢上疏呢?为什么杨爵被打之后,还有人前赴后继呢?


因为,像啄木鸟的天职是啄出害虫一样,言官的本分,就是毫不犹豫地指出错误。一只称职的啄木鸟,不会因为害怕嘴巴受伤而放弃捉害虫,一个尽责的言官,更不会因为害怕性命之忧而放弃说真话。


整个明朝,有一批又一批的言官,坚守啄木鸟的职责,不厌其烦地指出皇帝和百官的错误,哪怕因此死于杖下、死于刀下,也前赴后继,在所不辞。明朝每代都有言官200名左右,堪称历史之最。


好了宝贝儿,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儿。


提出今天的问题:有一句古语,叫做“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多看一些新鲜的观点,你会很博学;你多听一些智者的言论,也会很智慧;你不愿意听负面的意见,就会越来越闭塞;你只认为自己说的对,就会越来越孤立。今天的故事里,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都听了言官的意见,但是明世宗朱厚熜非但没有听意见,反而把言官打死了,你觉得作为皇帝,对于言官提出的意见,应该是什么态度呢?如果你是皇帝,你发现言官说的对会怎么样,你认为言官说的不对,又会怎么样呢?可以在留言里告诉凯叔,咱们留言里见!


人物介绍


1.夫差


(约前528473年),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


494年,于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此后,又于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


482年,于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夫差执政时期,吴国极其好战,连年兴师动众,造成国力空虚。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国力逐渐恢复。趁夫差举全国之力赴黄池之会时,越军乘虚而入,并杀死吴太子。夫差与晋争霸成功,夺得霸主地位后匆匆赶回。


473年,越再次兴兵,终灭吴国,夫差自刎,时年55岁。


2.周观政


生卒不详,是朱元璋时期的御史。


3.朱元璋


1328年—1398年六月二十四日),明太祖,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


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明孝陵。


4.朱棣


1360年五月二日-1424年八月十二日),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在老家凤阳时对民情颇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称帝。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


1538年,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为成祖。与明太祖合称为“明朝二祖”。


5.陈谔


字克忠,番愚人,生卒不详。


永乐年间,以乡举进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遇事刚果,弹劾无所避讳。


6.朱厚熜(cōng


1507年九月十六日-1567年一月二十三日),即明世宗,出生于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1521年四月二十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朱厚熜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做了很多大事,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虽然好道教,然而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廷官吏。嘉靖帝在位期间巩固了明代的统治,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1566年,嘉靖帝驾崩,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明十三陵的永陵,在位时间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明神宗。


嘉靖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方面都有不错的造诣。特别敏感,但是也十分勤奋,批阅奏书票拟经常到后半夜。虽然清人编纂的《明史》说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但是却始终牢牢掌控着整个明朝的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


史书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


7.杨爵


1493—1549年),字伯修,号斛()山,陕西富平县老庙镇笃祜村人,是嘉靖时期监察御史


名词解释


1.吴越争霸


是指历史上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互相征伐的一段时期。


公元前544年,吴侵越时所获战俘剌死吴王余祭。


510年,吴大举攻楚前,为解除后顾之忧,又曾攻越,占领檇(zuì)李(今浙江嘉兴南)。


十五年,吴军主力在楚都郢(yǐng)时,越乘机侵入吴境,双方矛盾日趋激化。从地缘上看吴国欲争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国,以解除其后方威胁;而越国欲北进中原,更必先征服吴国才能够打通北进中原的通道,因而引起延续二十余年的吴越战争。


两国相互征伐多年直至笠泽之战后,吴、越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越已占有绝对优势。前475年,越再度攻吴。吴军无力迎战,据都城防守。越于吴都西南郊筑城,谋长期围困。吴数次遣使请和,均遭越拒绝。


三年,城破,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而越国通过此次吞并吴国国力大增盛极一时,而越王勾践也成为了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2.南京


今江苏省南京市,明朝时被称为京师或应天府。


明朝时期地域版图


明朝政权世袭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暖暖NancyWang

    如果我是皇帝,我会接纳言官的意见。言官如果说得对,我会去执行这个意见。如果言观说错了,我会帮助他改正。让他下一次说对就可以了。

    凶猛的神虎 回复 @暖暖NancyWang: 好好好!!

  • 三周用灵魂述说

    但是明朝的灭亡主要原因是太监和言官,言官把爱国人赶跑了。言官权利很大,所以朱元璋把官级定得很低

    ljlj5200 回复 @三周用灵魂述说: 怎么会是言官呢?

  • 李琳娜_cg

    先认真听取建议。无论说的对还是说的错,一定要条理清晰,根据信息来判断是否。🤓🤓🤓

    亲亲_iv 回复 @李琳娜_cg: 對對對

  • 浅夏琉璃霜

    我会悉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如果他们说的不对,我会和他们一条一条的分析,并告诉他们哪里说的不对。

    壮壮妈妈_9x 回复 @浅夏琉璃霜: 98K

  • Susie_bo

    如果我是一个皇帝的话,我会听从言官的话。

    亲亲_iv 回复 @Susie_bo:

  • 麻酱薯条

    曳光弹西1⃣️韵诗一中的学生一起过去一半。在一起、一定会要好好照顾你自己看看我家宝贝你要好好学习吧!一个?你要不想我了,你要我怎么?在你家玩吧?这样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录制⏺️?在这个时候还觉得贵么?一一道来……一直以来一直都在一起的时候我的心情都没有时间去做事。你。在一起就好了。你是因为有事没事都在想念的地方都不想说好么!!!这么好听了?这么好了不是你自己去了没有一个问题想说什么时候才好嘛?这!!在一起的时候真的觉得好一点,这么1⃣️,在家里面没有你想!这么样我是不能吃之?这!又名二战期间所有人。在家了、一定程度地存在?一个人在家睡觉吧。这些天的时间都会有人这么辛苦一点都不重要?你的人生是一个

    痴痴00 回复 @我的甜蜜ME: 太6了

  • 梁女士8

    这集配音好难听。。。

    宁好NING 回复 @梁女士8: 笑死我了,有种你来配

  • 鱼呃

    虚心接受,反复琢磨说的有没有理,再改,或问问大臣为何如此说

  • 红楼一梦醒

    如果我是皇帝,我会接纳言官的意见。言官如果说得对,我会去执行这个意见。如果言观说错了,我会帮助他改正。让他下一次说对就可以了。

  • John强_05

    我从不听官府猫和马爷

    小衍衍 回复 @John强_05: 你真的不听吗?😳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