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用人物须明求

78用人物须明求

00:00
35:14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元許衡,嘗於暑日過河南,渴甚。道旁有梨,眾取啖之,衡獨危坐不顧。或問之,衡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或曰:「世亂,此無主。」衡曰:「梨無主,吾心亦無主乎?」卒不取。後其鄉有果熟爛墮地,童子過之,亦不睨①視而去。(《八德須知》初集二十四廉許衡心主)

  釋詞:①睨,邪視也。


  道旁之梨,無論其有主無主,若有一念暗取之心生焉,即是偷盜,論心不論事也。許魯齋危坐之時,學者須體會得他心的樣子,則為善學矣。

  盛寅先生,夜夢有寄椒其家者。急欲椒,遂私發用之。寤而深自咎曰:「豈義心不明,故至此耶?」迄①不能寐。(《昨非菴日纂》三集卷十三內省)

  釋詞:①迄,竟也。

  明楊尚書翥,吳縣人。夢遊園林,食其二李。覺而自訟曰:「是我平日義利不明,故至此!」不食者累日。(《太上感應篇彙編》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夢中未明求而擅自食用人物,亦是貪利之心未死,故二公自責如是之嚴也。夢中之意乃是真實之意,學者不但醒時無貪心,夢時亦是無有,然後可與談不欺心矣。學者未能夢中不欺心之先,必先學二公之嚴之勇。《中庸》云:「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