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期】—宁德时代:掌握核心技术,成为苹果、宝马背后的千亿锂电池巨头

【第44期】—宁德时代:掌握核心技术,成为苹果、宝马背后的千亿锂电池巨头

00:00
11:29

各位喜马拉雅、黑马学吧、创业家APP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i黑马网的联合创始人、创业家APP和黑马学吧的首席内容官卢旭成。

今天我要讲的是超级独角兽宁德时代的商业模式。它潜心研发锂离子电池核心技术,从为苹果等消费电子厂家服务,延伸到汽车领域,紧紧抓住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机遇期,成为宇通、吉利等车企的合作伙伴,快速崛起为中国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并在创业板上市,市值超1600亿元。

宁德时代还是中国证监会大力推动独角兽上市的首批受益者。2018年3月12日,宁德时代的招股说明书预披露更新,4月4日成功过会,仅用了24天,刷新了富士康36天过会速度记录。

要知道,在中国,一家普通的企业,即便一切都符合条件,从申报到过会,一般需要1年半,为何中国证监会对宁德时代一路大开绿灯呢?

因为宁德时代掌握全球一流水平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同时营收和利润相当可观:2017年营收达199.97亿元,净利润38.78亿元。

宁德时代这家企业,蜗在福建宁德,一个不足40万人口的小城里,如何爆发出让世界侧目的技术之光?这要归功于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

曾毓群是福建宁德人,英文名跟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一样,都叫Robin。他198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被分配至福建一家国企。三个月后他扔掉铁饭碗,加入新科磁电厂。这是全球最大的独立硬盘磁头供应商日本SAE公司在东莞的制造基地。SAE的产品主要供应给西部数据、三星、东芝等世界知名数据储存产品生产商。在那里,他一干就是10年,31岁成为第一位大陆籍总监。年轻有为的曾毓群被猎头看中,想挖他到深圳一家公司做总经理。

这时,新科磁电厂的执行总裁梁少康想拉他一起创业,故意安排他去深圳考察一个电池项目。回来后,曾毓群写了一份报告,肯定地告诉梁,电池能做出来。这时,梁跟曾摊牌,想让他跟自己创业。曾毓群的总经理职位在手,自然不是那么容易被说动。梁少康又搬出曾的上司,曾最后同意跟梁少康一起创业。

1999年,新能源科技公司成立,简称ATL。他们东拼西凑了250万美元,开始瞄准当时诺基亚手机上配备的聚合物锂电池。这种电池短小、轻薄,便于携带,满足了消费电子设备越来越轻便对电池小型化的需求。

当时,聚合物锂电池专利归美国贝尔实验室所有,曾毓群带着钱买到专利后开始试制聚合物软包电池。他按贝尔实验室的配方做出来的电池,有个致命缺陷:反复充放电后,电池会鼓气变形,以至于不能继续使用。他求助于于贝尔实验室的专家,结果对方告诉他,他们爱莫能助。

这个坑只能自己填。

曾毓群苦苦思索,电池为何会鼓气?锂电池能使用的温度上限是85度,但贝尔实验室的电解液中,有些成分沸点大概93度,问题会不会出在电解液成分上?他联系电解液生产企业,出了7个新配方,排除了低沸点的化学物质。经过测试,有两个配方做出来的电池不鼓气。其实贝尔实验室的这个专利,全球有20多个团队购买了,但ATL是唯一一家将该项技术成功量产的公司。

技术难题解决了,也能量产,如何打赢日、韩电池企业,撕开突破口?曾提出两个策略:1、自主设计生产线,能为客户的产品定制电池解决方案;2、报价是日、韩电池的一半,容量却增加一倍。ATL先从蓝牙耳机电池切入,陆续为DVD、MP3等消费电子产品提供电池。2003年,苹果为了解决iPod电池续航问题,专门找到ATL。其他对手,要么没灵活性,要么解决不了电池鼓气问题。ATL一下子拿到了1800多万iPod的订单。后来,苹果杀入智能手机市场,ATL自然水涨船高。有了苹果的背书,vivo、华为、三星等智能手机厂家都成为ATL的客户。2017年,ATL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聚合物电池生产商。

可惜,曾毓群一手将ATL养大,自己却不是这家公司的主人。2002年,ATL过多地引入了风投资金,创始团队持股比例比较小。后来,投资机构持有的股份被曾毓群的老东家日本TDK集团全资收购,ATL活生生变成了一家日本企业。

这也是曾毓群2011年二次创业做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原因。

我们回顾一下曾毓群做ATL的成功路径,会发现,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技术突破和放大要恰到其时。ATL 1999年创业,3年后突破聚合物锂电池关键技术,2004年迎来苹果iPod大订单,这是小高潮和强背书,2010年后智能手机彻底爆发,ATL把握住在这个细分领域的机会,在全球一骑绝尘。

宁德时代2011年成立,其实曾毓群2004年就和合伙人黄世霖开始参与粤港招标项目“汽车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尽管这个项目偏科研属性,但对于曾和黄来说,更重要的意义是,做了丰富的技术储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中国政府开始采取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的策略推广新能源汽车。正是在这一年,曾毓群在ATL内部成立了动力电池团队,由黄担纲。春江水暖鸭先知。4年科研让曾毓群清楚知道动力电池机会和难点在哪里,2008-2011年3年产业化试水则让曾毓群找到了突破口——那就是新能源客车市场。再加上国家为保护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允许外商独资企业生产动力电池,这将松下等对手拦在市场外。

曾毓群抓住机会,成立宁德时代,马上获得了金龙客车的订单。金龙客车在当时的订单量不算特别大,不过为宁德时代后来在新能源客车市场爆发埋下了伏笔。

宁德时代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2016年宁德时代第一大客户是宇通客车,采购动力电池金额分别达5.13亿元、26.29亿元和50.66亿元,分别占宁德时代总营收的59.14%、46.10%和34.05%。

很简单的逻辑,既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早期是政策和补贴驱动,那么显然政府更愿意在财政掌控的公共交通、短途运输市场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客车。

神奇的是,跟ATL一样,宁德时代业务爆发也跟它曾为一家顶级车企宝马提供动力电池解决方案有莫大的关系。

说来有趣,宝马当时想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之诺找一家中方的电池供应商,因为ATL是苹果的长期供应商,且技术实力过硬,就拿下了这个订单。之诺最后并没有做成,但宝马高达800页的技术高要求,促使宁德时代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的生产及检测水平。有了宝马做背书,不但有助于宁德时代拿下除金龙以外的其他新能源客车订单,也让北汽、吉利、长安等后来在新能源轿车市场发力的车企成为宁德时代的客户。比如吉利汽车,2016年刚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年即从宁德时代采购了14.58亿元的动力电池,2017年上半年采购额达9.23亿元,成为宁德时代第一大客户。

总结一下,宁德时代是典型的2大B的商业模式。要服务大B,技术领先才有机会,但光凭技术不够。要像宁德时代一样,跟产业上的头部公司合作,让它们成为磨刀石,提高自己技术的稳定性,让自己的技术具备规模商用的能力。

其次,服务大B也不能上来什么行业都做,要找最容易赚到钱的细分领域,比如宁德时代找了新能源客车作为第一突破口。

第三,永远要对前沿技术提前储备,抓住下一波技术应用浪潮。宁德时代2004年抓住了消费电子智能化的浪潮,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储备动力电池技术,这才让它在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时候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下一期,我们将讲美团的商业模式,敬请期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