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巡礼”第27期:
宋徽宗和他的画院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留下许多风韵故事,然而因为雅好艺术而丢失山河的皇帝,宋徽宗纵然非空前绝后、只此一人,却是最为知名。不过,也就是在宋徽宗的大力鼓吹下,此时高度的美学素养与宫廷画院蓬勃也是其他时期无可比拟的。
《宋徽宗坐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开国第八位皇帝,他不但在绘画、书法、与诗词上有很高的造诣,也是位收藏家。
徽宗一生的作品极多,他将作品分类,收录在《宣和睿览集》中,《宣和睿览集》以册页的方式呈现,也开启了册页绘画的大量出现。共有一万五千多幅,总数十分庞大和惊人;但是徽宗贵为皇帝,仔细思量怎么可能有这么多时间投入雅兴当中,其实当中有很多作品,都是宣和画院的画家们代笔,最后归于徽宗名下的。
徽宗赵佶 草书千字文 局部
徽宗的绘画与道教思想有着紧密的关联,甚至自称为“道君”,他处心积虑地寻找各种祥瑞之物,为了寻求国家的祥瑞所在,也为自己的绘画创作提供了许多材料,《瑞鹤图》即是其中一例。
《瑞鹤图》局部
《瑞鹤图》是传为徽宗所作、较为有可信度的一幅亲笔御制作品,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此画左半边,有徽宗用其极具辨识度瘦金体所作的题记,并在末尾签上他自创的“天下第一人”署款。
从题记里,我们知道画作的背景故事是这样的:在大宋正和二年的时候,正逢元宵佳节,朝野举办盛大的元宵灯会来庆祝,在庆祝佳节后的隔日早晨,有人告诉徽宗,宣和殿前出现了非常祥瑞的景象,有一群鹤缭绕于空中,兀自盘旋了好一阵子才悠悠离去,往来的人莫不抬头张望,极为惊叹,象征吉祥的丹顶鹤群起飞舞,彷佛代表着大宋王朝的河清海宴、天下太平,因此徽宗作画赋诗用以记念这件事情。
根据美国学者石慢(Peter C. Sturman)的一篇研究结果,鹤是国运征兆的祥瑞之物,徽宗相信这个祥瑞之兆能够给他的统治带来好的运气,《瑞鹤图》创作的目的便是如此,运用了音乐与仙鹤的意象来祈求国运的长寿,并刻意记载下来,强调其真实性,其实是因为徽宗在政治方面没有实质的政绩建树,于是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强调自己能够媲美古代的明君尧舜,藉此稳定朝廷、安抚民心。
《瑞鹤图》
这或许是一幅为政者自欺欺人的美化之作,然而当中高超的作画水平,却是不可否认的成就,尤其画作构图大胆又富对称之美的表现形式,让鹤舞盘旋更添鲜活的戏剧性张力。
而宋徽宗不只自己创作,也指导画院学生,这位有幸得到徽宗亲自授受的学生王希孟,在画史上没有任何记载,却留下一件令人惊艳的作品──《千里江山图》。江山,自古以来代指天下,这件描绘山河秀丽与广阔深远的作品,传达出歌颂皇帝“锦绣山河”的意念,全图采用青绿山水来进行绘制,色彩鲜妍,是为宋代青绿山水重要的代表作。
《千里江山图》局部
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形式,主要特色是使用工笔和浓重的色彩对山水画做细致的描绘,色调多使用石青与石绿,并用泥金勾勒,营造出画面金碧辉煌的感觉。这种山水画形式自隋唐以来即有之,著名的代表画家,有唐代时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二人,这种表现方式在北宋末年时于宫廷中也十分盛行,《千里江山图》即为其中的巅峰之作,但此后青绿山水一脉开始式微。
《千里江山图》局部
我们从《千里江山图》上蔡京的题跋中知道此画的来龙去脉,知悉了王希孟的名字,也知道画成之后徽宗将此画赠与蔡京,蔡京便成为第一位收藏此图的人。蔡京提及王希孟做此图时年方十八,正可谓英雄出少年,但此后,除了这段题跋,我们再也找不到与这位“天才少年”有关的任何记载,无怪乎有些“江湖传言”一直将王希孟的真实身分和徽宗画上等号。
《千里江山图》局部
《瑞鹤图》与《千里江山图》同样寄托对国家、国运的期许与美好寓意,也展现了徽宗在醉心于艺术的同时,其实也多么希望能在政治的庸庸无为上有所扭转,只可惜用错了方法。
后世评他:“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感慨徽宗是位成功的艺术家,却是位失败的皇帝,让人不禁想起清代郭磨所写的《南唐杂咏》中,对同样在文学造境上极富成就,却成为北宋俘虏的李后主抱以无限同情:“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出身帝王家的艺术家,命运眷顾他们,给了他们无忧无虑、接触与培养伟大艺术的条件,却也让他们因此而遭受非议磨难,彷佛对他们开了场巨大的玩笑。
公元1126年,金国攻陷北宋,挥兵攻破北宋国都汴京,徽宗与其子钦宗两人皆被金人所抓,只有钦宗的弟弟康王拼死逃脱,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在南方,以浙江和杭州为中心建立起南宋政权,而徽宗在万般折辱之下,于北方大漠郁郁而终,得年54岁。自此北宋画下句点,《清明上河图》中繁华热闹的汴京不复再见,原本朝气蓬勃的朝野,宫廷和市井里的文人们,无形中也开始抒发一些国破家亡,偏安一方的悲苦忧思。
下一期开始,我们就要开始从这样的背景与氛围中,来了解南宋时期的艺术发展。
本期节目由“六柿”撰写提供,由“柳一尘”协助播音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