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海报】
【文稿】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一首儿歌吗?这才不是一首儿歌,这就是杨万里写的七言绝句。但是,这首诗很有童趣,所以很多人以为这是一首儿歌。
这首诗的核心就是两个字,一个是“小”字,一个是“爱”字。换言之,这里边写到的所有的物象、所有的景象,透露出来都那么“小”。这个泉水只是一个小小的泉眼,流出来的时候还无声无息,说明这个水流是很小的,留出来的是“细流”,这小吧!“树阴照水爱晴柔”,这“爱”也是小。为什么呢?在树荫下边那么一小块儿,被树荫所笼罩着。
“小荷”,什么是“小荷”呢?刚刚露出水面的稚嫩的荷叶,叶子还是打着卷的,露一点点的尖尖角,这一点点的尖尖角上,金鸡独立,立着一蜻蜓!这蜻蜓也不会多大,也是个小小的蜻蜓。这四句诗,突出的首先是这“小”。因为它的小,所以感觉到玲珑剔透,非常地小巧天真,非常地可爱。怎么就看出可爱呢?杨万里写这首诗有一个很重要的表达,就是想要写出人和自然之间那种非常亲密的感受。
细读整首诗,第一句“泉眼无声惜细流”。为什么要用“可惜”的“惜”呢?这不是很奇怪吗?“泉眼无声”为什么会可惜、怜惜?这“细流”,一个“惜”字,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思。这“泉眼”在岩石上,给人感觉好像只露出了一点点缝隙,只露出了一个很小的泉眼。那个很小的泉眼,就好像一个妈妈很怜惜地抱着孩子,让他轻轻地、小心地呼吸着一样。那么,这个泉眼呢?好像是非常小心地,非常怜惜地,舍不得让这泉水喷薄而出,而是要一点一点地非常细致地非常缓慢地涌出来。
所以“泉眼无声惜细流”,本来从自然界的景观来看,可能确实这泉眼比较小,所以这“细流”留得很慢,而且很小很细,但是在诗人看来,这泉眼流出的细流却仿佛带着情感一样,可这情感其实并不是说这泉眼和细流有情感,那是谁有情感呢?是杨万里!所以我说,杨万里的第一句就透着他对自然的爱,对这细流的爱。他为什么要爱着细流呢?那是因为诗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观赏的关系,而是一种爱的关系,而是一种紧密的关系。
第二句,“树阴照水爱晴柔”。在这小池上面有一棵树,或者有好几棵树,它们的树荫遮挡住了阳光。于是那阳光照在这小池的水面上,就感觉是那么地轻柔,那么地温顺,那阳光就没有那么地刺眼,也没有那么地酷烈,这就是“晴柔”。那为什么杨万里非要用一个“爱晴柔”呢?那实际上是因为诗人不仅是对这池水,不仅是对这景象,不仅是对这周围的一切,都感觉到饶有趣味,性味盎然。
这一切在他的目光当中,这细流,这树荫,这小池的水,都是那么的可爱,一瞬间仿佛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一个“爱晴柔”,就使得这一片树荫,这一小池水都显得那么的温情。我们感觉,这个初夏的时节在诗人的笔下真是变得万般柔情,千种风情。
三四两句更是颇有意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两句诗也被认为是非常典型的宋调,后来多用来形容后辈崭露头角,就说这人“小荷才露尖尖角”。从实际景象来说,初夏时节的荷叶,质地还特别嫩,蜷缩成一个卷儿,在它的尖端就有那个“尖尖角”。等到它再成熟一些的时候,这荷叶就会舒展开来。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正好有一只小小的蜻蜓停立在这尖尖角上,远远看去还有点摇摇欲坠的感觉呢。就是这么一瞬间的一幕,被我们的诗人捕捉到了。这一个瞬间的景象蕴藏了很多的生机,蕴藏了很多的天趣。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四句诗真是浑然天成。应当说,杨万里非常擅长写景,特别是擅长写作瞬息的景象变化,就如陈与义在诗中写的,“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杨万里擅长写景,特别擅长捕捉生机勃勃的景象。比如他写“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走在这个重山叠嶂当中,走到这万山的圈子当中,走过一山又出来一山,可是在他的笔下,“一山放出一山拦”,这山好像是人一样,挡住了他的去路,特别活泼。再比如,“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诗人晚上住在寺庙里,怀疑晚上下了雨,早上起来发现并没有下雨,天晴的。原来昨晚是山中的泉水一直在鸣响,可是如果沿着溪水走,却听不到声音,这溪水流到山中,哗啦啦地发出了声音。
所有这些都让我们能感觉到自然的无限生机,读起来如行云流水,对我们的人生,对我们的心性,都是很好的修养。杨万里这一类描写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的诗,又透露出了某种人生的意趣,这一类诗的风格非常地凸显,非常有特色,被人称为“诚斋体”。什么叫“诚斋”?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也就是1159年,杨万里被贬到永州零陵,现在湖南的零陵做县丞。当时抗金的名将张浚正好蛰居在永州,杨万里去拜访张俊,张俊勉励他要正心诚意,杨万里听进去了,就把他的书房命名为“诚斋”。
杨万里是所谓的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最早是学习江西诗派。江西诗派的特点是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换言之,多用点化前人诗句来成就自己的诗法。后来,他又学王安石的绝句,又学晚唐诗人的绝句,学来学去,最终他明白了,要向自然学习。用他自己的话来是什么呢?“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
”我散步后园中,我登上古城,我看到菊花,我看到竹子,我看到万象万物都到我的眼前来,成为我诗歌创作的题材。这也就是杨万里所谓的“活法”。什么“活法”?就是向自然界学习,就是要在自然界和自己之间,建立一种很亲密的、毫无缝隙的关联性。他用自己非常敏锐的艺术手法,描写形形色色的、前人没有描写过或者很难描写的那些景象。换言之,在杨万里看来,以前人们写景都容易落于俗套。
比如,我们要看着明月作诗,自己的原创诗句还没写出来,脑子里头首先想出的是什么?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等等。而杨万里认为,应该突破前人的这种桎梏,直接将自己敏锐的艺术思维和自然界联系起来,无缝对接。所以,后来姜夔说杨万里写诗是“处处山川怕见君”。这自然山川都怕看见杨万里,为什么呢?唯恐被他写进诗里。
所以,杨万里的诗是自然的诗,是活泼的诗。从他的诗里头,我们能够感受到无限的生机。这对于当时普遍学习江西诗派那种已经开始走向僵硬的诗风,是一种成功的拯救。不管怎么说,作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以自己极富特色的创作,为我们贡献出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等的好诗,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诗歌文化遗产。
【拓展知识点】
一、诗人介绍与创作背景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有一年,杨万里到常州任职,这里淳朴的民风、农家的炊烟、小河的流水、美丽的田野都使他感到新鲜,一有空便攀登古城、漫步郊野、河中泛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一天他来到池塘边,只见一汪清泉分出细细的水流汇入池塘,杨柳拂水、影映碧波,杨万里诗兴高涨,即成小诗一首。后来杨万里感叹:以往写诗一味模仿,思路不畅没有灵气,如今顺其自然,到也意尽诗来。
二、诗文解析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三、引用诗句
《春日》陈与义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宿灵鹫禅寺》杨万里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送朝天续集归诚斋时在金陵》姜夔
翰墨场中老斩轮,真能一笔扫千军。
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
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
先生只可三千首,回施江东日暮云。
《荆溪集》序 杨万里
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北宋著名诗人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尝与林谦之屡叹之,谦之云:“择之之精①,得之之艰,又欲作之之不寡乎?”予喟曰:“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独予乎哉!”故自淳熙丁酉(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之春,上塈壬午(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止有诗五百八十二首,其寡盖如此。
其夏之官荆溪,既抵官下,阅讼牒,理邦赋,惟朱墨之为亲,诗意时往日来于予怀,欲作未暇也。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若有窹,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试令儿辈操笔,予口占数首,则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明年二月晦,代者至,予合符而去,试汇其稿,凡十又四月,而得诗四百九十二首。予亦未敢出已示人也。今年备官宫府掾,故人钟君将之自淮水移书于予曰:“荆溪比易守,前日作州之无难者,今难十倍不啻!子荆溪之诗,未可以出欤?”予一笑,抄以寄之云。
【康震书法】
【互动问题】
“小荷才露尖尖角”不仅充满了画面感,也充满了生机与趣味,精彩的诗句也在对细节的留意与观察中创造出来,诗友们还能想到哪些捕捉瞬间与细节的精彩诗句呢?欢迎分享在评论区。
【康震签名】
想到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咏荷》 老荷强把腰挺直, 默不作声护新枝。 藕眼望穿心尽丝, 静候花香满塘实。
1875466kgvx易樸纳新 回复 @听友240936048: 当下诗人!👍🏻👍🏻👍🏻
杨万里是南宋诗人,但是附的文字图片里写成唐朝了
荔枝味的康乃馨 回复 @齐蓓: 哦哦
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好听了
康老师早安~打卡来上课了
西里胡涂 回复 @丁香与梅韵: 1条件宽裕
这首诗可能还有另一种解释 只是......
送赞了👍我在给大家送福利
康老师讲得太好啦!我很陶醉
真好 人生活在这种境界多好啊人生一直这样多好 不夹杂那么多的金名利禄
康师早上好,打卡来听晨课。以前一直觉得杨万里的《小池》精巧可爱,听了康师解读,又有了新的感受。这新感受就是爱。老师说的很生动:这个岩石上的"泉眼",就好像一个妈妈很怜惜地抱着孩子,让他轻轻地、小心地呼吸着一样。多么细致,多么温情!
暗夜协奏曲灬 回复 @南边的小船: 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