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夏至:四方之风

28 夏至:****

00:00
13:54

夏至:四方之风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这一讲咱们继续聊夏至,聊聊夏至时节的台风。


起源于黄河流域的节气文化,最初对于台风是非常陌生的。


苏轼专门写过一篇《飓风赋》,描述他遇到台风的情景和感触。


列万马而并骛,会千车而争逐。予亦为之股栗毛耸,索气侧足。夜拊榻而九徙,昼命龟而三卜。盖三日而后息也。父老来唁,酒浆罗列,劳来僮仆,惧定而说。


台风来的时候像万马奔腾,像千车奔驰。令人毛骨悚然。一夜九次搬床,一天三次占卜。三日之后,天气恢复平静。父老乡亲前来慰问,好酒好菜为他压惊。这个时候,恐惧感刚刚散去,大家开始谈笑风生。


所以,第一次碰到台风,有一种末日的感觉。


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有关于台风的零星记载,只不过那时候人们把它称为飓风,令人恐惧的风。


南北朝时期沈怀远《南越志》曰:熙安间多飓风。飓者,其四方之风也,一曰惧风,言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其至时,三日鸡犬为之不鸣。


唐代刘恂《岭表录异》曰:南中夏秋多恶风,彼人谓之飓。坏屋折树,不足喻也,甚则吹屋瓦如飞蝶,或两三年不一风,或二三年两三风。


这种风,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叫做四方之风,就是旋转风,说不清楚风来自哪个方向。


有多厉害呢?可以拔树、揭瓦、毁坏房屋,吓得鸡不敢鸣、狗不敢叫。


台风的发生规律如何呢?一般是农历六七月最多。在一个地方,可以两三年来一次,或者两三年来两三次。


但古代的多数台风记录还只是大风久雨、大风拔木,损稼禾、没田庐之类的影响,并没有把台风当作单独的天气系统。


现在经常有人问,为什么有的叫台风、有的叫做飓风呢?


其实,它们是一回事,只不过因为出生地的不同,起了不同的名字。


出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的,叫做台风;出生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叫做飓风;出生在印度洋的,叫做气旋风暴。


那么影响中国的台风,有着怎样的规律呢?


注:是指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台风,泛指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

 

常年而言,登陆中国的第一个台风的平均日期是6月29日,也就是在夏至时节。


先说数量规律。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每年有二十七个台风生成,有七八个台风在中国登陆。“命中率”大约是27%,也就是说生成100个台风,有27个台风在中国登陆。


当然,每年生成的台风,数量经常差很多,最多的一年40个,最少的一年14个。登陆的台风,多的时候,一年12个;少的时候,一年只有3个。


再说强度规律。


从台风的强度来看,有61%,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以上。


最弱的台风,只有8级风;最强的台风,有17级风。


再看台风的寿命规律。


寿命最长的台风,可以有22天;寿命最短的台风,还不到1天;平均寿命大约是6天。


再看看台风生成和登陆的时间规律。


从台风生成数来看,有超过3/4的台风出现在6-10月。八月是一年之中生成台风最多的月份,排在次席的九月,七月与十月几乎并列第三名。但这是台风的生成数,而老百姓所说的台风,是登陆或造成严重影响的台风。


民间谚语说:七月厚风台。也就是说七月份最容易受到台风的影响。


那咱们就再看看各月的台风“命中率”,我们会发现七月台风的“命中率”远高于其他月份。七月的台风生成数位列第三,但“命中率”第一,台风登陆数第一。七月的台风生成数占全年的14.6%,但登陆数却占到全年的28%,所以“七月厚风台”所言不虚。


咱们再看看登陆地点的规律。八月之前的台风往往更“偏爱”广东和海南。其中有43.9%的初台也就是第一个登陆台风是在广东登陆的。


然后进入八月,台风便开始更“偏爱”台湾、福建、浙江。当然,登陆福建的台风有近2/3是先登陆台湾再登陆福建的“二手台风”(64.2%)。


八月,虽然台风的“命中率”降低了,但因为八月海温更高,台风往往个头更大或者风力更强,比如2006年8月的超强台风桑美,比如2009年8月的超强台风莫拉克。莫拉克在台湾阿里山6天时间降雨3060毫米,相当于北京5年半的降水量。


按照1949年以来的数据,台风登陆最多的是广东,第二名是海南,第三名是台湾,第四名是福建,第五名是浙江。


台风虽然最常光顾沿海地区,但也可以深入内陆。


我记得前些年我做一个网络调查,问:你印象最深的台风名字是哪一个?


有很多东北的网友说台风我们有啥关系呀?!


其实还真有关系。且不说1949年之后至少有10次,台风登陆辽宁,2012年的台风布拉万一直深入到黑龙江。


我们大概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夏至时节象征着台风季的开始;第二、台风登陆往往最先从广东、海南开始,也最终在广东、海南收尾;第三、台风的影响大多集中在6-10月;第四、七月的台风“命中率”最高,八月的台风“个头”更大。


其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一个台风是在西太平洋生成,出生后一路长途奔袭,在气象卫星的监视之下,大家严阵以待。而如果一个台风是在南海生成,刚一出生就准备登陆,不是长途奔袭而是就近偷袭,这种台风往往更阴险。


很多天气的发生,看似很随机、很混沌,但往往是老天爷“宏观调控”的结果。只不过调控之手,我们是看不见的。


台风,因为制造狂风暴雨,给人一种凶神恶煞般的感觉,所以常常被脸谱化。但这种看似反派的天气现象,其实是老天爷精心设置的调控手段。本意或许是惠民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比较扰民甚至殃民。


那么,台风是用来干什么的?


它是用来进行“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因为不同气候带之间,各地的热量和水汽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于是老天爷用台风作为一种纠偏机制或者叫平衡功能,通过征收和发放来缩小各地热量和水汽资源的贫富差距。


风,作为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承担税收、捐赠的实施工作。如果没有适量的台风,会导致热带更热、寒带更冷,低纬度更湿润、高纬度更干燥,温带这个“中产阶级”群体萎缩,气候带之间将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据统计,在很多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超过1/4的淡水资源,是由台风这个“淡水资源扶贫基金会”分批捐赠的。只不过,这种物资发放的方式比较粗放,甚至比较粗暴。多寡不均,旱涝不匀,很多“扶贫款”并没有精准地发放到最急需的地方。


沿海地区的人们,对于台风可谓爱恨交加。既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人们需要以警惕和防范的方式,以阵痛的代价,来收纳它的恩泽。


有一次在广西采访,一位农民对我说:这个台风,虽然风不长眼睛,但是雨长眼睛。(雨都下在了最该下的地方)这回我们终于算是得了一个台风!


“得”了一个台风。刚刚经历台风肆虐的人们依然能够辨证地看待他们与台风之间的“恩怨”。


一位曾经在广东工作的朋友和我们聊起台风,说有的时候万事俱备只欠台风,我们真是巴不得赶紧来个台风,但你们只发布台风预警,因台风而受灾的事情说的多,因台风而得利的事情说的少,久而久之,台风被你们生生地塑造成了一个“反面人物”,这也是不科学的。


在传统的节气文化当中,与夏至相关的天气焦点一个是梅雨,一个是高温。而夏至时节,华南地区台风季的开启,并不在秦汉时期节气文化的视野之内。所以我们在传承24节气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增补,进而丰富它的内涵,包括沿海地区、高原地区、草原地区、荒漠地区的气候和物候。而且也要继续建构更全面的天气气候价值观,不能脸谱化地看待某一种天气。就像从前人们把动物只简单地归纳为益虫和害虫这两大类,关于动物的名词解释也往往是肉怎么吃、皮毛怎么用,而现在我们更能够以环境友好的心态去看待周遭的一切。


另外,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台风的名字是怎么起的。


以前呢,台风只有编号,比如说7503号台风、8616号台风。但是大家觉得不太容易记得住,于是从2000年开始环太平洋的14个国家和地区,每家取10个名字,凑在一起总共140个名字,排好次序,依次使用。这样也就有了现在我们比较熟悉的台风名字。中国取的一般都是神话人物,比如说风神、海神、电母、悟空、龙王、玉兔、木兰等等。有的国家或地区取的是花、水果、星座等等,五花八门。名字可以随意取,但前提是要方便大家发音,最好也别有歧义。然后还有一个除名机制,就是如果一个台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惨重的伤亡,就把这个名字除名,这个名字原来是谁取的,就要再选个新的名字。


好,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儿,这一讲主要说的就是始于夏至时节的台风。


我是宋英杰,欢迎您继续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85060emic

    这一节老师讲的太幽默,又涨知识了,原来台灯也是有利有弊呀!

  • 迟小姀

    说得真好呀!谢谢宋老师!

  • 张百万168

    讲得太有趣了!听着听着就笑出了声。

  • 张百万168

    坐标河南信阳。今天的狂风暴雨,让我们内地人也找到了台风的感觉。

  • 张百万168

    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这不是初恋时女生对男生的感受吗?

  • 张百万168

    山竹好像就被除名了。

  • 生当如夏花_y1

    宋老师,又是一年的夏至啦

  • 1503342msnd

    宋老师讲的真好

  • 笙歌拂衣

    台风一来,全身凉爽。

  • 厚德载物50510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