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讲:司马迁与《史记》(上)

第二十四讲:司马迁与《史记》(上)

00:00
12:07

【课程正文】

司马迁与《史记》(上)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专门开辟两节课给大家讲司马迁的《史记》,《史记》首先当然是一本很重要的历史书,但是我们学习《史记》也不要忘记他也是一部文学著作,它书写的文字非常优美,而且讲述的很多人物故事形象生动,常常能抨击你的内容,让你心脏砰砰跳,不仅在史学上很有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很崇高的地位。鲁迅称《史记》叫做,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思是这是历史学家最顶级的作品,文学成就上还可以跟屈原的《离骚》相提并论,这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所以我们来讲司马迁的《史记》也要从历史与文学两个角度来分析,不过在讲这两个角度之前,我们先说说司马迁这个人。

 

司马迁出生的家庭还是一个文化家庭,他的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的时候担任太史令,掌管的是天文历法和国家典籍。所以《史记》这部作品虽然是出资司马迁的手,实际上是司马迁父亲的遗愿,在司马迁父亲晚年的时候,身体不好,跟司马迁进行了一次语重心长的嘱咐,深切的谈话。司马迁后来写在《史记》的自序里面谈到了那次对话。说了三点,第一点是,司马谈说我们家从很早很早的时候,就是一个文化家庭,先祖在尧舜禹的时代就已经担任观察天文、推算日历方面的官职,所以我现在担任太史令,你也一定要继承我的职业继续担任太史令,要作为家学传下去,实际上第一点就是对司马迁给予厚望,我当太史令,你也要当太史令;第二点是,司马谈告诫司马迁,什么是孝,孝的含义最开始就是侍奉你的亲人,父亲母亲,然后为这个国家的国家效力,最后是立身,是自身能够有所成就。司马迁的父亲认为,什么是最大的孝,最大的小就是能够在后世成名,从而让自己的父母也显要起来,这就是最大的孝,告诉他要功成名就,在历史上六名;第三,司马谈认为从孔子时代,孔子写作《春秋》之后,就再也没有一部真正的史书,而时间已经过去四百多年了,历史记载中断了,我们要接续起来。司马迁听完父亲的嘱托,两行泪从脸上淌下来。对着父亲发誓,我虽然不是一个聪慧的小孩,但是我会把您已经编辑整理好的资料,汇总好的过去的传闻,完整写出来,绝对不敢有缺漏。


那次谈话后,司马迁离开他的父亲去跟随汉武帝到泰山封禅。父亲去世的时候,司马迁没有办法陪伴在他身边,所以这一次的谈话就是他们父子俩最后的。但父亲的嘱咐一直陪伴了司马迁的一生。


司马迁从小的时候非常努力读书,而且在青年的时代,曾经花了三年的时间游历全国的名山大川,考察风土人情,汇总历史资料。为写作史记做好了准备。只是命运弄人,父亲死后,司马迁继任了太史令,但因为在汉武帝面前替当时的将军李陵说了好话,得罪了皇帝,被关进监狱里面,最后在死刑与酷刑里面,司马迁选择了酷刑宫刑,这不是司马迁贪生怕死,其实遭受酷刑在他日后的生活里,他的处境非常艰难,不仅仅肉体上的痛苦,身边的人对于他的眼光歧视等等,他自己也曾在给朋友的信里面表达过痛苦。是什么支撑他没有选择去死?而是那个时候父亲的嘱托还没有完成,《史记》才写了一部分,后来的日子对于他并不过好过,但最终还是写成了《史记》。


司马迁的一生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但他是一个自身命运悲惨但却坚韧伟大的人。


留下一部《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无尽的财富。


那么《史记》是一本什么样的历史书,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纪传体通史,全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叙了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差不多3000多年的历史故事。全书写作花费了十八年的时间。前面十年司马迁的身体还可以,后面八年司马迁的身体非常糟糕,他是带着痛苦来完成《史记》的。那我们要怎么理解《史记》呢?怎么样理解史记作为一本历史书,就要从《史记》的体例入手,纪传体,什么是纪传体,纪是本纪,就是按照年份编写皇帝的传记以及国家大事;传,指的是列传,就是以传记的方式,记录各类人物。具体在《史记》这本书里面,《史记》有以下几种,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我们刚才讲了,就是君王的事迹,是以时间为顺序,也可以看作是整本书的目录大纲,表就是时间表,是记载历史上各个时期重大事件的简表;书,书是对一些重大现象、问题以及其历史演变的分门类记载,包括一些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就是具备一些专门门类知识性质的;第四个是世家,世家听名字应该比较清楚,就是统治一定区域的世袭家族,或者是一些在汉代还不断被人追念的人,比如孔子世家;第五是列传,列传上记录的是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但不符合世家条件的人物。《史记》作为一本史书,既有贯穿时间的记述,也有对于世家人物的描写,可以说总体上是比较全面显示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从《史记》开始,后世中国各个朝代的正史,也就是二十四史,就基本上都是用纪传体写成的。除了《史记》采用的纪传体之外,中国历史上的史书还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等等。编年体看名字就比较好理解,就是按照时间来记叙历史,比如咱们的《春秋》,还有《资治通鉴》。国别体在春秋查安国时期比较流行,后来就比较少用,实际上就是按照国家来,比较特殊的是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实际上是对编年体缺点的纠正,大家想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件一般是延续很多年的,编年体按照年份拆的话,有时候要了解一个事件的完整过程,就很难查,特别是以前很多人看《资治通鉴》就是这样的感受,比如要了解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就需要查阅很多年的历史资料。纪事本末体就是把历史按照一个个事件汇总起来,这样大家方便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不过这些历史体裁中,还是以《史记》开创的纪传体最为流行,所以司马迁也被称作中国史学之父。


那么这是今天这节课的要讲的内容,我们介绍了司马迁是个怎样的人和他简单的一生以及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对他寄予的厚望,还有《史记》作为历史书在史学上的意义,开创了纪传体题材的写作先例。


当然《史记》除了体例的开创意义外,在写作的历史记叙上也有很多精彩,我们下节课给大家介绍。


 【课后习题】

1、下列人物在《史记》中不可能被记载的是(      )

A.汉武帝

B.秦始皇

C.刘备

D.汉高祖


2、在司马迁《史记》中不能查找到的是(       ) 
A.齐桓公首霸
B.推恩令
C.大泽乡起义
D.孝文帝改革


【上期课程作业答案】

1、A


2、B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黎明_5zw

    抓紧更新

    复旦师叔林奇涵 回复 @黎明_5zw: 我们会抓紧的!

  • 听人话

    有些人交了一点钱,真是了不起,急得不得了,七天可以退钱呀。

  • 小雅_jf

    。 _……+ - :,! . #, hh

  • 豪言壮语_lt

    加油

  • 晴耕雨读11

    老师,为什么总不按计划播出?说好的每周两期呢?马上初二,等全部播完可能都高中毕业了。受骗上当的感觉!